商品售后服务网

民营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何更为迫切?
[发布时间:2011-01-14 16:34:01 点击率:]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民营企业是在商品严重短缺的市场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民营企业的业务领域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竞争性行业,发展也多以手工适用技术为基础,以满足市场短缺需求为主,利用机制灵活和国家政策方面的优势,通过迅速满足短缺条件下的市场需求而逐步发展和壮大起来的。民营企业由于占据的资源较少,进步较低,因而采取低人力成本和高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作为发展之路。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原来民营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与市场基础正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

  首先,保障民营企业在劳动密集型产业领域长期维持低人力成本的“人口红利”正逐步减退。“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较低,可以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人口条件。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持续调整增长,离不开“人口红利”因素,低劳动力成本使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迅速崛起。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显示,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于2009年达到72.35%的峰值后将转而下降,到2030年可能下降到67.42%,相当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水平,中国的劳动力供给正由“无限供给”变为“有限剩余”。因此,即使民营企业不积极改变以剥削廉价劳动力为基础的低人力成本策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业务发展方式改变,在“用工荒”发生的时候,也必将迫使其提高用工价格。

  其次,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使得许多民营企业高耗、低效的生产方式受资源瓶颈硬性制约已难以为继。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管护的思想普遍存在,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和局部利益的现象在一些地区非常严重,我国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目前,我国能源和主要原材料消耗的增长速度远大于GDP的增长速度。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单位能耗、资源耗、水耗明显高于国际先进水平。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迅速增加,资源瓶颈日益突出,基础性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等资源全面紧张,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从而迫使国家在节能降耗和环境治理方面日益增大力度。2010年,国务院陆续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和《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指导意见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就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关停并转提出了严格要求和明确目标。民营企业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和改变企业原来高耗、低效的生产方式,必须在今后的发展中付出更加沉重的代价。

  第三,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和国际贸易摩擦的不断加重,使得以外向型为主的民营企业不得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很多民营企业是依赖“三来一补”方式发展起来的。加入WTO以后,我国对外贸易总额迅速翻了一番,一些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民营企业发展迅速,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低成本竞争、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以及缺乏营销网络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中仍然处于低端。随着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我国所面临的贸易摩擦形式将越来越严峻,特别是在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又一次盛行,我国已处于国际贸易摩擦的中心地带。例如2010年1~4月,共有13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两反两保”调查38起,案件数同比上升26.7%,其中反倾销案24起,反补贴案2起、保障措施案7起,特保案5起,凸显了我国对外贸易环境正在日益恶化。面对国内外市场大环境的变化,中国民营企业必须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生产附加值更高的商品,更好地把住质量关,解决“两高一低”即高污染、高投入、高利润的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