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虎去兔来辞旧迎新,喜庆祥和的气氛同样刺激着财经领域。
如果2009年被称为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被称为是最复杂的一年,那么2011年则可以被称为是最喜忧参半的一年。喜的是中国经济复苏发展态势已经确定;忧的是通货膨胀的压力再度来临。直白地说,经济高增长及其所带来的副作用将集中显现,如何去应对与解决值得我们深思。
当然,如果用“摸着石头过河”来形容中国经济的话,我们会发现其实问题的焦点并不在于目标,而是在于过程本身。“过河”就是政策目标,即要实现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让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替代投资拉动模式。但关键在于如何“过河”,我们需要面对一个又一个具体的现实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承诺必须落实到位。所以,笔者认为,在辞旧迎新之际不妨去数一下那些未能够按期实现的政策目标,借此去发掘实现经济转型的瓶颈所在。不妨列举三个例子如下:其一在房地产市场方面,2010年保障房建设目标为建成580万套,但截至去年底全国保障房供地还只完成了计划的67.9%,成品房规模达标比例可想而知;其二在劳动权益保障方面,预计去年年内出台的《工资管理条例》屡屡落空,备受公众关注的收入倍增机制与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因此而被推迟;其三在资源定价机制方面,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也未能如期在年底前推出,最终何时实施始终无法明确,以至于每次油价上调都必受公众异议,中石油中石化得到财政补贴更是备受质疑。除此之外,诸如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目标、医疗保障覆盖目标等,同样仍低于市场与公众的期望。
无须讳言,正是由于这些制度建设落后于市场预期,甚至是某些承诺落空,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中国经济成功转型的步伐。股市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如果我们期望兔年股市行情能够雄起,关键就在于宏观经济运行能够步入良性循环之中。而当下制约经济良性循环的要害其实并不在于市场本身,而是在于市场之外的制度性因素:如何让社会保障充分而完善,从而形成更加有效的社会稳定职能,不再让公众的消费受制于住房、医疗、教育等公共资源的供给不足;如何让财富分配制度更加有效,最终让公众收入增长能够与经济增长、财政增长相匹配;如何让行政因素远离市场运行,通过建立有效的劳动力市场协商机制,彻底打破行政垄断企业的市场优势地位等等。
时值辞旧迎新之际,让我们共同期待兔年经济顶呱呱,关键就在于调控承诺不再落空,而是能逐一按时兑现。
(摘自《广州日报》 马红漫/文)
上一主题:金钱梦话
下一主题:中国印:刀锋上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