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 彭兴庭
目前,各地展开了争夺民工的大战。在重庆,富士康、英业达和广达的招聘摊位就在重庆火车北站的广场上支了起来,“截留”本地劳动力的意图十分明显;在浙江,绍兴市就业局去年底就与劳务输出基地重庆涪陵、四川等联系,希望对方输送劳力,没想到被婉言谢绝;在南京,长途汽车站的就业招聘会如火如荼,锁定的目标就是农民工。
相比政府机构、金融证券等行业,农民工市场的进入壁垒很低,往往只要有一双手,能吃苦耐劳,经过一定的培训就可以顺利上岗;此外,中国的工会刚性不强,农民工群体基本上是“原子式”的,一盘散沙,各自为战,任由市场摆布;这意味着,相比其他劳动力,农民工市场是一个垄断因素最小、竞争最充分、市场机制最完美的要素市场。换言之,我国“农民工”的劳动力价格指标,可以作为市场冷热的重要“晴雨表”。
各地此起彼伏的“争抢农民工”现象预示着,资本的原始积累初步完成,劳动力的低工资时代即将结束。年复一年的“春节民工潮”,正如中国社科院郑秉文所言,其作用相当于一年一次的“集体协商谈判”;农民工“用脚投票”,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年度定价机制”,其结果相当于全国农民工每年签订一次“新合同”。如何看待现在的东西部之间的“农民工争夺战”?显然,这是市场逻辑的体现,也是社会进步的表征,是发展的必然,同时,也是增长的危机,是对现行经济增长方式提出的挑战。
中国有1.5亿的农民工,农民工工资的上涨,将是拉动内需、促进城镇化建设的最主要动力。此外,农民工的逐渐稀缺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对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和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将起着巨大的“倒逼”作用。
在不久的将来,可以预见,这种“农民工”争夺战将更加白热化。正因为“争抢农民工”是市场逻辑的结果,所以,政府也应摆正位置,做好服务和引导工作,尊重市场规律,而不是采取行政的措施进行过度干预。
上一主题:中行聘任曹远征为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