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2011年的第一个月,向来低调的徐洪舸带着一拨人马“出走”,留给万科一堆长长的背影。此时的万科,像一艘庞大无比的巨轮,正向着3000亿的目标无所畏惧地驶进。激进中的万科,对它的职业经理人来说,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双刃剑。后千亿时代,万科和它的管理团队,仍面临着很多的困惑和挑战。
□ 丁青云
3000亿目标考量着郁亮团队“八大金刚”:执行副总裁徐洪舸(现杜晶)——分管深圳区域;执行副总裁刘爱明——分管上海区域;执行副总裁丁长峰——分管北京区域;执行副总裁解冻——分管人事;执行副总裁张纪文——分管设计;执行副总裁莫军——分管成都区域;执行副总裁肖莉——分管证券及品牌;执行副总裁王文金——分管财务。
核心团队:
诸侯割据而治,毛大庆惹眼
随着徐洪舸的出走,除了灵魂人物王石和现任掌门人郁亮以外,更多的万科核心成员开始进入公众视线。他们,共同决定着万科的下一个十年,下一个3000亿的目标能否实现。
目前,万科的高管团队包括总裁郁亮、8位执行副总裁及董秘,共10人。此外,万科还设有3位副总裁,这些副总裁是执行副总裁的后备人选,亦不容忽略。如此算来,万科的核心高层有13人。
财务出身的总裁郁亮素以谨慎、低调著称。小心翼翼地,万科从王石时代过渡到了郁亮时代。跨入千亿级、涉足商业地产、每年超过60%的并购增长,新万科的每一个裂变都打上了郁亮的烙印。
高管团队中,8大执行副总裁各司其职,掌握着万科的各大命脉。其中,4大执行副总裁分别掌控着万科的上海、深圳、北京、成都四大业务区域,掌管着所在区域所辐射的子公司们。
最值得关注的是上海区域掌门人刘爱明。万科的上海区域略强于深圳区域,在四大核心区域中实力最强。
2010年上半年,刘爱明所在上海区域营业收入达74.4亿,占万科总营业收入的44.38%。
刘爱明原是中海董事长孙文杰麾下最重量级的爱将,在“海盗计划”中进入万科。工科出生的刘爱明长于设计,在万科住宅产业化中大放异彩。
“四大区域中,我最看好上海区域,这个应该是万科的战略核心区域。我们走访了很多地产上市公司,他们大多数认为长三角的发展潜力比珠三角大。” 东海证券分析师桂长元认为。
万科的第二大核心区域是深圳区域。离开的徐洪舸此前正是万科四大区域中的深圳区域的掌门人,并分管产品及设计线,对万科的作用举重若轻。现在,原副总裁杜晶已迅速接替徐的职务。
“离总部越近,自主权力越小。四大区域中,最开始深圳区域比较强势,但现在四大区域越来越均衡。”湘财证券分析师张化东表示。
国信证券分析师区瑞明则认为:“从管理半径上说,因为万科总部在深圳,深圳区域离核心最近,资源投入相对别的区域多一些是正常的。”
值得一提的是,万科多年的心病北京区域终于崛起。至今为止,万科已八次更换北京区域掌门人。北京区域现任掌门人丁长峰起步于《万科周刊》,擅长营销,最能体现万科“文科生”特质。
北京区域的崛起,不得不提毛大庆。2009年,万科从凯德置地挖来在商业领域有15年经验的毛大庆,并在其带领下组建商业地产团队。2010年上半年,北京万科销售额在北京市场排名第一。目前毛大庆为北京万科总经理、万科三位副总裁之一,是万科核心团队中最耀眼的新人。
不过,北京区域的大跃进也引来分析师的质疑。“在北京,万科主要采用并购这种外延增长方式实现扩张。另外,北京区域的销售政策是最激进的,这可能与拓展市场份额有关。”前述沪上分析师称。
成都区域由莫军掌控。在10位核心高管中,莫军最为特殊。2003年莫曾离开万科,一年后又重新回到万科。
职业经理人的
3000亿目标大考
刚刚突破1000亿销售大关的万科给自己设了十年3000亿的目标,也给它的职业经理人们布置了一道大考题。
这个令人焦灼的3000亿计划,考验着万科当下的核心团队,考验着万科大大小小的职业经理人们。到哪儿去寻找能够掌管千亿销售规模的人?
事实上,万科的职业经理人们清楚地知道,万科的目标是不可以改变的,只能执行。能改变的,只能是他们自己。
事实上,万科发展的每一个历史关键节点,都会出现大规模的人才引进计划。为实现万科的扩张目标,十年间,万科进行了三次大规模人才扩张,吸纳了大大小小的职业经理人。
2001-2002年期间,万科从中海挖走大量骨干,对万科产生了深远影响,目前上海区域负责人刘爱明、此次离职的徐洪舸正是来于“海盗计划”。两年多后,万科销售额开始冲上100亿。
2007年,万科发起“007”计划,朝国际化、标准化生产方向努力,目标对象为跨国公司高管。当年,万科销售额突破500亿。
2010年下半年,万科发起史上最大规模人才扩张计划,即“千里马”计划,引入大大小小600余号人。当年,万科销售额突破1000亿。
万科挖人最明显的特质是战略导向型,人才为战略。万科每次通过挖人引进的高管,往往反映了其战略方向的变化。2006年万科引进的技术总监伏见文明就是住宅工业化的专家,而陈东峰是业界少有的流程专家和绩效管理模式专家,随即万科开始了住宅产业化和精细化的战略布局。
最近一例是毛大庆。2009年万科从凯德置地挖来擅长策划商业地产的毛大庆。随即,万科宣布进军商业地产。
在万科的高速扩张目标下,加之行业竞争激烈,职业经理人压力可想而知。“万科高层流动历来不多,徐洪舸等一批人离开值得万科警惕。一味过度追求规模目标,扩张过快,会给职业经理人过大的压力。”地产研究人士韩世同表示。
对此,万科董秘谭华杰表示:“万科不以单纯的规模数字作为目标,更不会追求过度扩张。在一个有抱负、崇尚激情和带有完美主义倾向的团队中工作,当然会有压力。但承受工作压力,是优秀职业经理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万科现实:
三大矛盾严峻考验
问题仍是纠结在人身上。
现在的万科,面临着三重困惑。这3000亿的目标,最终体现的是谁的利益的最大化?股东的?职业经理人的?
万科面临的第一重矛盾是如何平衡股东和职业经理人的利益。万科股权比较分散,大股东华润股份持股比例仅16.77%,其余均为机构投资股东或个人股东。从某种意义上说,职业经理人对万科气质的塑造和影响远超股东。
显然,万科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这可从万科新立汇丰银行为标杆可看出。郁亮认为,汇丰银行的股东结构、领导人选拔机制、公司治理、股东关系协调、管理层驱动,都值得万科学习。
更重要的还是股权激励。
“王石当然可以约束如今的万科,但对万科现任管理层形成主要约束的是万科新推出的股权激励方案。郁亮要想证明自己是真正的领袖,他必须使这个方案实现,上一期方案已经夭折一次了。”任志强如此说。
万科的第二重矛盾来自新旧职业经理人的融合问题。郁亮本人也坦言,“行业精英计划”也为原来的管理带来新问题,“老员工觉得自己没得到信任,难道那些人就比我们能干?一来就身居高位。”
韩世同认为:“万科之前一直到处挖人,这种强势的挖角战略,会挫伤公司文化的凝聚力,影响职业经理人对公司的忠诚度。”
谭华杰表示:“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并不矛盾,万科每年既有面向应届毕业生的新动力招聘活动,也有面向社会的招聘计划,在选拔干部时,万科会以‘业绩、能力、行动’为选拔标准,而不会去区分是内部培养或是外部引进。”
万科的第三重矛盾在于,如何建立一支可以掌管千亿的管理团队和管理体系。目前,万科实施的是战略总部,四大区域,执行一线按城市、项目设置公司的三级管理架构。3000亿目标,到哪里招兵买马是个问题,怎么管好这些兵马也是个问题。
上一主题:重塑商业模式
下一主题:温情:台湾女首富管理的秘密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