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 李剑阁
国企改革30多年,经历了简政放权、减税让利、拨改贷、厂长负责制、承包责任制以及以行政手段为主导的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等阶段。这些改革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对改善经营、提高生产效率,起到了一定的历史性作用。
现在可以肯定地说,如果国企止步于以上任何一个阶段,都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国企大多数亏损、竞争力低下的状况。上世纪90年代初期,经济学界普遍认为,国企产权制度改革是更接近本质的改革,这项共识在党的十五大得到了确认,于是中国资本市场得以发展壮大起来。
国企改革始终围绕市场改革和产权改革两条主线展开,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利用境内资本市场,先后完成电信、石油、石化、钢铁、有色、保险、煤炭、航空等行业的重组和上市,造就了一批企业家和银行家,更多企业进入世界500强。特别值得总结的是,2003年以来,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这四大国有银行的成功上市使其财务指标达到国际水平,对中国成功抵御并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起到重大作用,这四家银行也成为全球市值名列前茅的大银行。
笔者认为,应继续通过资本市场深化国企改革。多数大型国企已经上市,但还有部分国企处于起步阶段,而已经上市的大部分集团仍面临整体上市和重组的重任。
为此笔者建议,第一,推动电网公司改制上市。我国处在城镇化加速期,未来城乡电网需要很大投资,新能源的发展对电网提出更高要求。上市融资可以降低电网公司负债率,满足投资增长的需求。
第二,加快铁路行业市场化改革。我国铁路有大量优质国企,但上市的公司比较少,要推动优质铁路企业改制上市,为铁路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使铁路行业负债率保持在合理水平。
第三,加快广电行业的市场化改革。目前,出版发行、网络等市场改革较快,建议推动电视台制播分离改革,将内容制作企业进入资本市场。
第四,农业概念企业不少已经上市,但国有农垦企业改制相对滞后,建议大型农垦企业改制上市。
笔者认为,资本市场的兼并收购功能也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是优化部分国有企业和行业资源配置不合理状况,协助完成国家产业振兴计划。二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推动国际对外并购,获取先进技术和资源。三是推动跨国企业参与我国企业的战略重组。目前,政策层面障碍还有待突破,上市公司并购监管和审批方面还有部分不适合的陈规,使并购交易错失时机。
建议有关部门应全面总结全球金融危机经验教训,积极参与国际市场规则的制定,跟上时代潮流。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金公司董事长)
上一主题:资本神话 牵动民企“二代”神经
下一主题:如何看待当前的输入型通胀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