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请给慈善家陈光标一片肥沃的土壤
[发布时间:2011-05-12 14:30:31 点击率:]

  □ 凌风

  

  无论经过多少年之后,5月12日都将是一个悲情的日子!每年的这个时候,我们的记忆里除了悲伤,还有感动。那场惊天动地的大地震夺去了那么多人的生命,毁掉了那么多美满的家园,记住这一天是社会的集体缅怀。

  同时,那又是一场感天动地的全民抗震救灾运动,为此我们记住了一张张英雄的面孔,是他们把大爱的种子播撒在那片废墟之上。这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希望,记住他们是为了永不忘记。

  三年了!我们用双手在废墟上重建了一个新的家园,在这场四川汶川地震三周年纪念的活动上,我们又重新看到了那些熟悉的面庞:他们是救灾者,他们是建设者,他们是幸存者!他们是汶川“5·12”大地震中走出来的英雄。

  今天,我们用一场盛大的纪念活动打开了一个国家的集体记忆闸门,那些熟悉的身影和名字让我们再一次热泪盈眶。是的,总有一种力量能让我们泪流满面,在汶川地震三周年祭的特殊日子里,这种力量叫做感恩。

  搜寻一张张英雄的面孔,我们发现少了一个人!这个人叫陈光标。

  从汶川大地震中走出来的抗震救灾英雄、全国道德模范陈光标没有出现在任何一场三周年纪念活动现场,他把自己关在江苏南京的家里,一整天没有出门,他拒绝与任何人见面、说话,包括他的家人。

  陈光标怎么了?

  就在不久之前,多家媒体先后以《陈光标打折?》、《破解中国“首善”陈光标之谜 挖掘背后真相》、《陈光标的“首善”是怎样炼成的》为题,对有着“中国首善”之称的陈光标提出了质疑,把陈光标推进了舆论的漩涡里。

  很显然,陈光标受伤了。他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选择独自一个人来消化那些只属于自己的委屈,沉默地反思着自己所踏上的这条慈善之路。

  在此,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社会的价值观怎么了?那些看似经得起推敲的逻辑真的代表着善良和正义么?

  记得社会评论家石述思先生曾说过:“中国式道德就是拿圣人的标准要求别人,拿流氓的标准要求自己”。从陈光标事件看来,这条看起来有些荒诞的评述正在很不幸地影响着我们的社会心理。

  陈光标不是圣人!他首先是一个企业家,其次才是一个慈善家。在社会转型时期成长起来的企业家群体,我相信,他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媒体习惯将这些问题定义为“原罪”。但我们相信,从混沌状态中走出来的企业家能够尝试着走上慈善道路,从社会底层打拼出来的草根企业家愿意通过慈善的方式来反哺社会,这正是民族和国家的希望所在。

  有人说,陈光标有着自己的“慈善商业模式”,是在以慈善的方式做商业。这无疑是在以一种险恶的用心来揣测人的“好心”,这样的思维引导将会把社会引向一个恶性循环当中。如果用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来指引我们的行为,那么,企业家“一毛不拔”将会是最为安全的生存之道。关于这个问题的探讨,冯小刚导演说:“有人说陈光标是用捐款为他的企业做广告,为扬名。我想说,如果全国的企业都如此,广告费别砸电视台黄金档都当善款捐给穷人好,那可真是中国弱势群体的福音了。双向获益,我敢保证穷人举双手赞成,就盼着你们砸钱作慈善秀蔚然成风呢”。这真可谓是一语中的!

  值得注意的是,陈光标的企业并不像舆论所说的那样正沐浴在“慈善商业模式”的春风里,相反,陈光标的企业正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困境,因为陈光标把企业的大部分利润捐献给了慈善,陈光标也将个人的大部分精力投身到了慈善。一家即将失去自身造血功能的慈善企业现在理应得到更为广泛的社会支持,而不是劈天盖地的板砖和质疑。

  我们国家的慈善事业正如我们的公司和企业一样,同样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慈善的过程当中的确存在各种问题,其中也包括许多慈善制度的建设问题,但我们的舆论如果以“火上烤”和“浇冷水”的方式来对待那些“在路上”的慈善家们,这无疑是一种粗暴而简单的方式。同理,将从汶川地震中走出来的抗震救灾英雄陈光标作为“汶川地震三周年祭”的祭品是一个民族的悲哀以及社会心理的极端扭曲的表现。

  我们能用三年的时间在一片地震废墟上建立起新的家园,但在这段并不短暂的时间里,我们的心灵究竟应该是一片荒芜的废墟还是一个崭新的家园呢?对于陈光标这样真金白银地投入慈善事业的企业家,我们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他?相信这已经不是一个关乎陈光标一人的事情,而是考验着整个社会的良心和良知。

  做慈善与不做慈善最大的区别,也许就是后者将永远享有对前者的评论权。对于我们国家的慈善事业来说,社会不缺乏围观者和评论家,而是缺乏真正的“行者”!陈光标只不过是一名播撒慈善种子的行者,而社会有责任给行者一片肥沃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