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中国商业经济的青春期
[发布时间:2011-06-04 10:52:49 点击率:]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以战败国的地位,被迫与西方诸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这样的历史局面,从一个国家的地理意义上看,或者从一个守土为疆的天朝政府看,的确是再屈辱不过的事情。但从一个经济体的商业贸易发展看,人们却惊讶地发现,晚清的贸易水平却由此扶摇直上,最明显的局面发生在中国的沿海地区,从19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之间,其市场结构,金融流动、贸易中心、航运物流,甚至包括了商业组织的经营管理方式,都产生了一种近似于革命性的变化。晚清出现了一种以财产私有制、企业具有获取利润和竞争的自由,以及个人消费者具有选择的自由的区域性经济制度。当这种制度以贸易而不是以工业为重点时,曾经出现在17世纪欧洲的“重商主义”、“重商资本主义”,开始在晚清的沿海地区发展。

  事实上,就在当时,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商业的确成为了人类生活的主旋律。就国内而言,中国在1683年满族人统一国家之后,经历了一个长时期的繁荣阶段,因此有所谓“中华升平盛世”之说。经济广泛发生,市场持续拓展,人口增加,地区之间的贸易剧增,城市化速度加快,大量的手工业可以说是风起云涌。日后的人们总爱提到的所谓大国崛起,或者是所谓盛世中国,应该就发生在这个时候。

  当外部世界的商业潮流一浪高过一浪,当内部的商业力量也在不断积累,中国人在商业领域的变革,就是一种必须。如果没有一种主动的变革,那么外力就会毫不犹豫地推开我们的大门。长久以来,中国,这个以儒家伦理为中心的社会,一直在商业的层面,市场的层面封闭守旧,抵制人性对财货的基本认识,进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发展出一种反市场、反经济、反人性的社会格局。

  一个国家的商业转型,竟然以一种战争的形式得以展开,这让所有热爱自己国家的人们不舒服。但有些商业的、市场的常识,也伴随着这样的格局产生,比如人口开始有规模地朝沿海城市流动,比如出现了专业化的分工,导致更多的人口进入商业系统。由此,市场经济最为重要的基础条件,私有财产和由此产生的财富,收入的不平等,在“条约制度”的保护下,而不是在晚清政府的保护下,得以形成秩序。资本的积累和企业的存款,还有利润紧紧结合在一起,具有信贷作用的银行开始建立。由此,资本、利润等真正属于市场经济的概念,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的共识,不仅在经济发生链上,而且在道义上,都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

  那才是中国商业经济的青春期,沿海的生意人,兼备了各种身份,他们有时候是贸易家,有时候是银行家,有时候又是投资家。但无论哪种身份,他们的生意都完全建立在一个开放的市场需求上,整天围绕着茶叶、丝和丝绸这些商品,而不是劳动力市场,他们最重要的贡献,是改进了一个古老市场的交换机制,而不是直接投身工厂,在大量的外来银行信贷的刺激之下,晚清的沿海一带似乎成了亚洲最好挣钱的地方。

  这么看起来,单向度地理解一个已经发生的历史现象,几乎是一件危险的工作。很多时候我们就是这样,强调了国家的地理尊严,却忽略了一个更大的世界;强调了意识形态力量,却回避了市场的规律;强调了集体的优势,却遮蔽了个人的权利;强调了内心的落后,却忽略了他人的发达;强调了自尊,却不知道自卑;强调了自力更生,却回避了交流共享。这就是我们,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人的集体意识,这就是我们此时此刻的生活,我们的命运。

  (摘自《凤凰网》苏小和/文)

  

上一主题:金钱梦话

下一主题:2011,财富分水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