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分析经济形势 解读产业政策
[发布时间:2011-06-27 16:16:34 点击率:]

  □ 巨 峰 文/图

  5月29日,由东北亚开发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中经求是论坛组委会主办的首届“中经求是·月度经济分析会”在北京·铁道大厦成功召开。

  本次分析会吸引了来自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环保部等部委领导、专家及产业界代表百余人,围绕“十二五”经济形势分析,产业政策解读与预测,产学研资合作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胥和平:

  十二五进入创新驱动的

  发展阶段

  

  胥和平认为,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整个技术提升的阶段。中国产业经过十年全社会共同努力,产业水平呈现了快速提升态势。十二五期间很多产业领域技术创新非常活跃;新成果应用比过去高;影响更加广泛;整个产业发展速度在加快;很多关键领域技术突破引起关注;很多产业领域技术积累在增加;引起消化吸收现金基础能力、自主研发创新能力、企业集成各方面技术能力、综合工程化的能力都在不断提升。

  胥和平谈到中国的产业发展、技术进步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积累,很多领域开始引领产业发展。很多国外掌握的先进技术,在中国人面前出现一个新的特点,我们就可以迅速跟进。

  胥和平主张对中国的技术进步采取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现在产业技术发生变动,产业的组织形态发生变化,商业模式发生了变革,很多变革用传统眼光很难想象。而这种变革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积极的革命性的影响。我们如何在新的技术变革面前应对全球科技创新资源?我们首先是占据产业领先地位,然后引领技术发展。我们的企业家、经济学家要关注,中国产业在某些环节上开始引领世界发展的时代已经开始了。我们要立足于自身优势,缩小和发达国家先进水平的差距。

  

  周天勇:

  房地产信贷投资不会收紧

  

  周天勇认为,国际贸易、外汇、服务贸易这些进口企业要注意: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在减小。在信贷方面,央行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世界最高的21.5,导致地方中小型企业及民营企业出现资金压力、信贷压力紧张的情况。目前CPI还在5以上,信贷能不能放松取决于5、6月份的情况。国家对房地产信贷还是坚决控制,但是住房投资占整个固定资产的投资比重还很高,周教授认为对房地产的信贷投资可能不会收紧,对从事实业的企业的信贷到6、7月份可能会有所放松。

  周天勇还提到几个方面:一是国家发改委出台了一个关于电动自行车时速高于30公里/小时的都属于违规的标准,可能对相关零件企业、配套企业、橡胶等企业会有影响。二是发改委在联合利华涨价后于多方压力下放弃了对物价的行政干预,认定涨价不属于违规行为,对很多需求大于供给企业价格调整是比较利好的方面。三是日趋严紧的食品安全可能会影响一批企业。最高法院出台政策对发生食品安全的制造者、贩售者要从重、从快进行严厉打击。企业需要注意的例如食品添加剂、食品残留等方面,将出台更严格的政策。中央、国务院对食品安全问题很重视,这一问题既影响我国的国际形象又会失信于民,企业特别是食品制造业在添加剂上要特别慎重。

  

  杨朝飞:

  企业要把环保

  当做长远问题

  

  

  杨朝飞认为,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的问题,科学发展观提出以人为本,人的环境权益应该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人的环境权益第一是对环境有享有权和享受权。第二是有使用权,企业、工厂、农业在使用环境过程中都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环境保护必须要做到环境的享有权、享受权和使用权。环境污染不局限于居住环境,其他地域投资更要坚持环保。出现严重污染的企业要严格追究责任,企业的转产要以是否污染环境为衡量标准,兼并企业及购买土地时也要同时兼并企业的环境责任及土地污染治理责任。发达国家对环境的追究非常严厉,这也是今后环保工作的重点。

  杨朝飞希望企业界对环境保护有长远认识,不要为经济利益污染环境,除了完成重点指标污染控制,还要采取措施早期控制对国家和群众危害长远的重金属污染、化学品污染。环境保护是重要问题也是长远问题。

  

  张文魁:

  当前阶段企业的战略选择

  

  张文魁指出,企业挑战与机遇并存。其中,挑战概括为“五把刀子和一根绳子”。第一,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力供给不足,十二五期间劳动者收入极有可能成倍增长。第二,原材料价格上升。第三,能源价格上涨。第四,人民币将升值。我国绝大多数产业的全球竞争力在上升,出口呈整体增长且增速不低之势,全球贸易份额明显上升,这些都引起其他国家提高人民币汇率,提高国内产品竞争优势。因此,人民币肯定要继续升值,主要是与我国产业竞争力和经济膨胀有关系。第五,环境约束加大。一根绳子是指银根。到2015年银根会紧,银行准备金率在提高,企业贷款变得困难。成本的上升推动了通货膨胀。另外,人民币升值导致外汇储备上升,未来银根收紧将常态化。机遇:未来五年、十年是中国很好的机遇期,经济增速会放缓,会很低。产业发展及扩大内需空间比较大。中长期来看,会进入消费旺盛时代。另外工资上升对消费也充满发展机遇。GDP膨胀快,内需扩大,出口会继续保持竞争力,整个产业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

  关于战略选择,张文魁认为企业面临着三个转型:转型、转移、转业。企业战略选择未来要做三件事:第一,转型,企业向高端转,实现高增加值化。转型最主要就是减少对要素投入依赖,减少对物质投入、原材料、劳动力的依赖。另外更重要就是要强化技术、强化管理。第二,转移,也就是地域转移,从中国东部向中西部转移甚至向越南转移,要找要素成本更低的地方。第三,转业,转变产业领域、事业领域、产业业态。例如,制造业转向服务业或是新型现代农业。最后张所长总结出企业未来发展要在迎接挑战的同时抓住机遇,通过三转来实现战略转变,获取更大发展。

  

  王忠明:

  十二五期间民营企业

  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王忠明指出,民营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起点。民营企业作为一个弱势群体,面临的问题、困难、风险很多,但也有一些企业非常具有斗志,成长性极强。王忠明认为在未来的五年、十年里,中国经济的许多奇迹将会发生在民营企业中。他以案例形式,分别阐述了民营企业在并购重组、核心技术创造、高科技制造业发展上的惊人成果,这样的民企成长空间巨大。所以对于民企来说,一方面是加速消亡,一方面是加速成长发展,这在一般意义上符合企业的发展规律。

  王忠明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并不是我国独有的现象,世界各国都有且长期存在,只不过今天由于一些原因在中国尤其突出而已。关键对那些成长性很好,确实有非常可观的市场前景的中小企业,需要特定的机制来识别,并且能够有非常特殊的金融创新服务来对应。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违背规律的,所以需要调整外部环境,村镇银行、小的贷款公司等一系列金融创新服务必须进一步跟进。

  王忠明指出,十二五期间民营企业、民营经济机遇越来越好。风险和危机恰恰能识别和锤炼出大企业,只有通过优胜劣汰、资源重组和资源配置才能进入保值增值中去。可以预测新一轮的并购重组,将在民营企业发展中进一步出现。王忠明还提到,民营经济发展遇到的新机遇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事实上蓄积了越来越强烈的深化改革开放的张力。坚持市场经济方向,改革行政管理机构,都将有利于民营企业的发展。在新的背景下促转型与保就业,寻求这两者之间的均衡是对各级政府的一种考验。民营企业在创造奇迹的同时,提高素质将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提到社会责任,王忠明认为民营企业不仅仅是做企业,还承担了一个推进社会进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企业要通过员工、产品和服务传递给社会一种美的信息,一种高尚的信息。企业与政府、社会、民众双方懂得互相感恩,社会才会和谐。企业自身要学会在困难中崛起,同时政府也要考虑政策更加周全,为企业发展创造环境,扶持微观企业发展。

  

  周天勇:

  新技术商业化

  需突破诸多障碍

  

  周天勇指出,第一个问题就是技术企业商业化之前的资金链问题,虽然有的企业已经是成熟企业,但在收购的时候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以两个企业做例子:第一个案例是海藻生物胶囊,从美国获得先进技术,准备建立企业,但这个企业到现在没做起来。究其原因是这个企业家有一个专利迷惑症,他认为自己的技术是好东西,他要自己建企业,其他企业来收购,就跟别人讲价钱。后来被一个国有企业收购后,这个企业家并没有与其更好的合作,而是自己又建了一个厂子,形成关联交易模式。但这最终导致牌子没做出来,东西也没做出来,企业没有做成。第二个案例是一个新能源企业,技术非常先进,但技术始终在商业化的门口徘徊。究其原因发现技术人员有几个缺陷:第一,没有经营的商业意识。第二,技术人员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包括与团队的关系、与政府的关系等。与政府谈判时表述不清企业需要什么,政府能够投入什么,企业能给政府带来什么,企业需要什么配套措施和政策等。此外,领导者不会放权给下属,大包独揽,没有从整个资源战略去思考,没有利用制度和文化去管人。此外,周天勇还举了一个例子,一名医生,医术高明,在地方办了一个医院,没办下去,究其原因是他不会处理与政府和各个部门的关系,不会营销。

  周天勇通过以上案例总结出了几个问题:第一,一些新的技术商业化之前的资金问题,主要包括专利不值钱;风投只抓技术成熟时机并直接兼并企业;一般人不了解技术,了解技术的人也不敢投资。第二,市场规模和成本问题,规模上不去,成本降不下来,规模和成本之间形成了恶性循环。第三,新产业的商业模式。

  此外,周天勇用生动的案例给我们阐述了应该如何巧妙地处理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应该如何做一名优秀的企业家。他认为企业家应具有善于整合资源的能力。并举了时风电动车的例子,让我们认识到诚心实在,心中时刻有本账,与政府、媒体处理好关系是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胡恒洋:

  推进农业现代化

  增加农产品供给

  

  

  胡恒洋指出,今年政府工作重大战略决策之一是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中要推进农业现代化。中央确定了农村工作的四项任务:第一是大兴水利全基础,增加水利建设的投入,大力度推进水利改革。第二是狠抓生产保供给,针对农产品供给,做好三个强化,一是强化扶持政策;二是强化领导责任;三是强化工作措施,有效增强农产品的有效供给。第三是利处征收惠民生,要针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扩大的严峻局面,努力开拓就业门路,努力拓展征收渠道,努力发展公共事业,全面增进农民福祉。第四是做养统筹添活力。针对城乡二元体制制约依然明显的突出矛盾,促进土地政策收益,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促进符合条件的农村转移人口进城落户,促进公共教育资源,新增医疗卫生、文化惠民工程重点向农村倾斜,不断增强农村发展的活力。

  胡恒洋表示,今年突出任务是增加农产品供给。4%的物价控制目标能否实现,主要取决于农产品的价格能否稳定。农产品价格既影响城乡居民的生活又决定农民的增收。目前农村、城市对农产品价格上涨很敏感,政府非常关心农产品价格指数。

  胡恒洋指出今年中央财政要求支出重点是农业和农村信息,要做到三个确保:确保农业农村的总量均量;确保总量有所提高,土地出让收益重点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确保要提取定向使用。切实加强对三农的服务,引导金融机构贷款投放力度,保持增速和增量,中央支出同比总量增加且向粮食主产区和困难地区倾斜。农业工作除了抓粮食之外,还要抓菜篮子。要实施一个蔬菜生产规划来继续推动菜篮子建设。

  胡恒洋最后强调农产品除了增长量还要狠抓质量和安全问题,不但要增加产量还要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贾敬敦:

  扩大内需重点靠农业发展

  

  贾敬敦指出,中国始终面临三个重大关系调整,一是工农关系调整,即农业和非农产业关系调整。二是城乡调整,即城市跟乡村关系调整。三是民生领域的市民和农民关系调整。

  贾敬敦强调,我们在结构调整的同时面临着创新驱动、力求增长以及如何开辟农村市场和农村经济的问题。我们要真正地调整经济增长模式、实现转型,就要扩大消费和内需,继续稳定外贸,继续通过投资渠道发展经济。如何通过扩大内需实现长远增长,这是农业的建设和发展问题,也是农民的发展问题。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的过程要实现转型,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到农业、农村的市场。

  贾敬敦谈到,目前产业的演进也成为新特征,用传统产业结构理念很难解释目前产业的演进。一个基本的标志就是现代世界范围产业发展和竞争更多表现为一种产业的融合。我们要适应新机遇,抓住产业发展规律,把三大产业融合起来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规律。

  贾敬敦最后强调,创新至关重要,解决创新问题不是自然实现经济增长,但如果不创新,在一个市场饱和的环境下就可能占不了先机。创新第一要创始,第二要组建起与现代化终端产品研究开发相适应的制造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创新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