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中国城市化应有“安全阀”
[发布时间:2011-07-02 14:30:32 点击率:]

  

  香港《大公报》日前刊文说,建设中小城市绝非可有可无,它们可能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最可靠的“安全阀”。它们既可以保证城市化的持续,又会大大减少“现代都市病”的发作;它们既可以为城乡统筹双向流动铺平道路,又会为亿万农民找到可以依托与信赖的家园。同时,它们也可以让现代的中国人不会迷失在水泥钢铁构成的都市森林中。

  从某个角度上说,中国的城市化的确可以凸显中国的现代化成就,组成了一幅五光十色令人眩目的图景。但必须看到,中国的城市化也同样诱发出发达国家在经历同样历史阶段时所出现的矛盾与难题。今天中国在社会管理中遇到的问题都与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

  那么,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具体情况和特点究竟是什么呢?

  第一个特点是速度快。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的城市化与其经济、社会发展一样,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但从发展阶段来看,1978年之后的改革开放可以视为“分水岭”:1978年以前为城市化的徘徊起伏阶段。1978年以后为城市化的迅速推进阶段。1996年开始进入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我们只用30年时间就赶上了西方200年的城市化历程。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中国又进入了向城市化高级阶段提升与飞跃的时期,或者说中国已进入了一个城市化超常发展阶段。

  第二个特点是规模大。因为城市的地域扩大十分有限,所以这里所说的这个“大”主要是指人口数量加大。

  这种高速的累进当然极大地拓展了经济发展和就业空间,对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功不可没。但是由此也产生了问题。笔者以为,其中对中国未来发展负面影响最大也是最具有潜在威胁的,莫过于在各大中城市出现了一个人数众多的、被称为“准城市人口”的聚集现象。

  我们仅从城市生活的角度也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中国有8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那将是一种多么惊人的景象:城市为了大量的人口生机之需求,需要建立多么庞大的生活保障体系和社会安全保障体系:水电供给、道路交通、食品供应、垃圾处理、安全保卫以及维持正常秩序与突发事件的庞大警力等等。高速的城市化让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城市化的实质对中国来说就是工业化的进步,应该说势在必行,不可动摇。但同样它又是一种必须付出代价的进步,是一种历史行进中的颠簸。这辆呼啸奔驰的社会列车是不是也应该有个“安全出口”或“安全阀”呢?

  笔者以为,真正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并为中国城市化充当“安全阀”的办法并非没有,那就是要下大气力、扎扎实实地去发展和建设中小城市。

  我以为今天已到了在总结以往的基础上,再次把加快建设与发展中小城市(包括小城镇)建设摆在国家发展的战略部署和统一规划之中的时候了。不过,这种“重整旧物”一要吸收以往草率上马的毛病,二要认真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今天看来,工业化先导国家在建设中小城市的过程中虽然做法各有不同,但大体上都有一些类似的较成功的做法。譬如,它们都重视规划的权威性,都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都重视地域文化和人文环境,都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也都重视城市特有的个性,等等。这些都是“他山之石”。

  建设中小城市绝非可有可无,因为它们可能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最可靠的“安全阀”。它们既可以保证城市化的持续,又会大大减少“现代都市病”的发作;它们既可以为城乡统筹双向流动铺平道路,又会为亿万农民找到可以依托与信赖的家园。同时,它们也可以让现代的中国人不会迷失在水泥钢铁构成的都市森林中。

  (摘自《中国新闻网》秦晓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