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王海晋 黄超
中国IT产业的飞速发展带动了IT人才的需求,IT培训教育随之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但由于大部分高校IT相关课程教材老旧,大量的培训机构将重心放在IT高端人才的培养上,也因此冷落了“软件蓝领”。受此影响,学校里合格的“软件蓝领”越来越少;培训机构中学低端软件技术的人越来越少,甚至一些专门培养“软件蓝领”的机构永久“打烊”,使得目前的IT产业中出现了“软件蓝领”紧缺的现象。
据一些软件公司反映:眼下,招聘诸如编程人员的“软件蓝领”极为艰难,而这方面的人才缺口较大。在一家软件公司上班的雷举贵告诉记者:“我们公司也遭遇到了这样的现象,‘软件蓝领’的岗位前来应聘的人员较少,而诸如软件开发之类的中高端职位前来应聘的人就极多。事实上,这些人中的很多也就只能做一些‘软件蓝领’的活。”
紧缺也源自上游基地
记者从多家IT培训机构网站上了解到:他们大部分业务都是针对中高端软件技术来做的,很少有针对基础性工作展开的。达内教育集团CEO韩少云说:2002年之前,国内多家IT培训机构研究照搬印度培养“软件蓝领”的模式,主要培训对象针对初高中生。这个现象让一些IT界的精英立刻发现了商机:那就是面向大学生的中高端软件技术培训在中国还是空白。经过实际考察后,他们毅然决定创办面向大学生的中高端软件技术培训公司。
思科集团全球副总裁Amy Christen此前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从参加思科认证的学员情况来看,不仅在中国,从全球范围来看,愿意从事IT编程这样基础性工作的学员在减少,更多的学员愿意从事软件开发这样的中高端工作。
“眼下,培训机构几乎经营的都是中高端软件技术的培训。”北京联合大学计算机基础部的常胜军老师说,“一些基础性的培训也就只能让学校来承担,而学校的培养周期较长,再加之很多同学都不大乐意当‘蓝领’,学成后转行。”
原因有多个方面
据了解,造成“软件蓝领”紧缺的原因有多方面,包括学校没有顺应时代的变化,IT培训机构扎堆于中高端人才的培养,软件公司人才培养模式存有问题以及IT人员的意识不正确等等。
“这些年来,大学扩招,学计算机的人数大幅增加,而在学校里教材还是那几本,老师还是那几个。”安博职业教育集团直营学校运营中心经理郑艳丽说:“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肯定会与产业发展相脱节。一方面,实用性人才少,毕业生所学与实际应用差距太大,就业难问题突出。一方面,IT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在软件人才的培养上,更多的还得依托学校,IT培训机构只是一个有效的补充。”
“IT培训机构之所以扎堆于中高端人才的培养,是因为这方面的盈利空间更大,学费几乎都上万,而培养一个‘软件蓝领’的学费也就在一两千左右。”常胜军老师说,“软件公司的人才模式培养也存有问题。据我所知,国内很多软件公司没有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路线,这个行业的年轻人对自己的前途认识不清,总觉得一片模糊,致使很多IT人员跳槽。一直以来,IT产业跳槽率居高不下,一些二级开发软件公司甚至超过50%。”
中国邮电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某学生苦笑着说:“天底下最艰苦的是农民工,其次就是编程人员。在‘软件蓝领’这一块做得好的极少,很多人也就是‘打酱油’过日子。这一行业特别强调灵感,好的灵感成就好的编程,才能漂白。”
人才培养模式亟须转变
专家们指出,在解决“软件蓝领”稀缺的问题上,除了学IT的人意识转变外,还得靠相关学校和培训机构。无论是谁,在培养的过程中都得与时俱进,注重职业测评,并把软件公司的一些人才需求标准落实到具体的培养行动中。同时,国家也应出台相关政策进行引导。
郑艳丽说:“软件蓝领是在社会培养高中生、甚至初中生进入软件行业时产生的一个词,现在很少提蓝领概念了。以安博软件人才培养为例,目前来安博参加培训的全部为大学生或大专生。”
“高校和培训机构对市场和行业要有一个准确和全面的了解,充分开展与软件公司的合作。例如联合大学和中关村相关软件公司合作,请一线工程师进校讲授,并对软件类学生进行跟踪测评和培训,进入大三因人而异地为他们提供见习的机会,很多学生实习完了也就直接在那儿工作了。”常胜军说,“高校要强化基础的训练,培训机构应做合理培训,不能为了招生和盈利而犯‘冒进主义’的错误。此外,国家应出台相应政策进行正确引导,处理好相关外包业务在发展中的地位,调整好产业的整体格局。”
上一主题:史玉柱谈高校收徒:肄业生也在考虑范围
下一主题:核心部门北迁 优秀人才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