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抱团移民 富豪热衷当“候鸟”
[发布时间:2011-11-06 20:25:43 点击率:]

  □ 周悦 邱小娇

  

  移民的热潮在这两年似乎扑面而来,在搜索引擎的广告中,“移民”这一关键词创下了曾最高叫卖纪录。首页的第一个广告,点进去一次广告主付费高达80元。

  这些移民的身影中,温州富豪在其中占据了重要份额。为生活,为孩子,为投资,他们纷纷选择了移民生活。

  

  孩子教育

  成为移民的重要原因

  

  温州老板刘从文(化名)给子女设计的理想生活应当是这样的:小学在澳大利亚玩得自由自在,中学在欧洲感染艺术气息,大学在美国接受创新精神。

  他喜欢澳大利亚,这是一个让他第一眼就有“故乡”感觉的异乡,2007年,他移民去了那里,从此开始了“双国记”的生活。就是在这一年,刘从文决定从中国的长三角移民到澳大利亚。

  这一年,他儿子正在读小学二年级。他决定为孩子的教育“买单”,他的许多精英同伴都告诉他,绿卡现在已经成为这个群体的必要“配置”时,有一位朋友不经意的一句话打动了他,“澳大利亚的教育最宽松了,小孩子会有一个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很快他就办理了澳大利亚商业移民(163类)的申请,这是专门针对企业主的一个移民,随后,刘从文的老婆和儿子就去了澳洲。移民的潮流一发而不可收,

  在他周围,有不少移民的朋友,这样的典范或多或少起了暗示作用。其中的一对夫妻有很明确的想法,想让孩子在澳大利亚出生,接受教育,逐渐长大。“新婚的时候去了一趟澳洲,当时被澳洲的环境所吸引,就想移民。”这对夫妻中的丈夫王涛(化名)告诉记者“他们的生活像生活,我们的生活叫活着。”

  

  富豪习惯抱团出走

  

  和刘从文差不多的时间, 温州陈铭福(化名)也在申请移民。不同的是,他想移民的地方是香港,和大部分做生意的温州人一样,陈铭福已经习惯了东奔西走的生活,他想换一个地方生活,“更重要的是想换一种生活方式”。香港的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在2003年10月27日推出,目的是让那些把资金带来香港,但不会在香港参与经营任何业务的人士到香港定居。“当时条件很简单,在香港至少投资650万港元,可投资于房地产、股票、债券、存款证,就可以算移民了。”陈铭福的不少老乡,都在此后,申请了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

  “我当时买的房子差不多2000多万港元,觉得香港没有文化差异,所以就很快递交了相关申请。”陈铭福向记者透露。和刘从文的移民相比,陈铭福要更商业一些。这些有丰厚家产、以投资移民为主的富豪,通常被业内称为“商业性移民”。

  温州人海外置业的历史由来已久,这更多是一种“抱团式”的走法,据了解,意大利一个小镇就有3万浙江人在打拼。

  新加坡、欧洲等地都是温州人比较喜欢的移民目的地,“浙南的华侨很多,像温州的不少华侨都居住在意大利、西班牙、德国等国家。”温州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周德文曾表示,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温州人移民热又开始兴起,主要原因是受投资渠道的限制,移民欧洲的温州人大部分在商业、旅游和贸易方面有来往。

  移民很大一部分体现在海外置业上,这些温州人同样也共同进退。除了已众所周知的迪拜,美国洛杉矶也是浙江人喜欢炒房的地方之一,洛杉矶南艾尔蒙地市“罗什街”至今已聚集数十家温州公司、商家,成为南加州小区闻名的“温州街”。

  

  移民新特征:候鸟生活

  

  和过去不同的是,老一代的移民要相对稳定得多,“以前是移民了汇钱回来,现在是先汇钱再移民出去。”业内人士说,这很大程度是和职业特点有关系的。

  以温州为例,早期移民的温州人大多数从事木业,除此之外还有在皮革、印务、理发及建筑行业谋生。从1993年的《新加坡温州会馆70周年纪念特刊》的会员通讯录中发现,867户会员中,从事木工的会员还有15.45%。

  这一身份现在已经基本被商人所取代,“现在办移民的都是企业家,基本上都是为了生意方便才去办移民,很多都是为了中转方便。”周德文表示,“真正把家迁走的比例非常之小。”

  这更多的是一种候鸟式的生活,有不少人没有真正告别祖国的原因是想留条后路,“毕竟根在国内,万一国外的经济环境不行或者出现政治变动,还是可以回到国内。”王涛更愿意把移民澳大利亚看做是一种“度假”,每年有三五个月的时间待在澳大利亚,其他时间就在国内赚钱。

  刘从文也坦承,“有教育的因素,有投资环境的因素,这些都让我的投资逐渐走向世界各地。”但在生活中,中国还是他的根系所在,只是不一定要永远居住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