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改革开放初期,温州的集体企业和国营企业相对较多,相当多的一部分眼镜人进入眼镜制造业之前,不是在国营或集体企业上班就是自办手工作坊或开小门面。进入眼镜制造业后,温州第一批眼镜制造企业多以内销为主,然而,由于缺乏上山下乡走街窜巷的市场经历,多数企业并没有现成稳固的国内销售渠道,
80年代中后期,台湾眼镜制造业移师福建厦门,其凭着雄厚的资金实力采取了全铺货的营销政策,给温州当时的许多眼镜制造企业造成了致命的影响。当时由于台资企业实力雄厚,技术和产品品质都比温州企业优越,加上销售政策优惠,国内许多眼镜销售商跑到厦门进货,温州相当多的眼镜制造企业集体遭遇到了货款难收产品难销的困局。
90年代初,国家鼓励民间创办私营企业和私营企业的产品出口,给了温州眼镜走外销发展壮大的机会。同时,温州早期分布到世界各国的华侨也为温州眼镜产品快速进入相应国家的眼镜市场起到了直接或间接的推动作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众多眼镜制造企业纷纷从内转外,开始了外向型发展的征程。
瑞安:“柜台摆出来的工厂”
眼镜界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瑞安人的店杜桥人的肩”。这话充分反映了浙江人在国内眼镜销售、流通领域所占的比重。早期做零售的人掘到了第一桶金后,慢慢地开始抛弃地摊,有的转而进入国营性质的商场承包柜台或租门面,一部分人则结束眼镜零售生涯回乡办厂,从而奠定了瑞安眼镜制造业发展的基础。
杜桥:“政企配合的眼镜特色”
如果说瑞安眼镜制造业的起点完全源于市场,杜桥眼镜制造业的发展则带有浓厚的政府味道,而且道路曲折。早在1956年,杜桥镇的手工业白铁社就设有眼镜维修部。90年代初,当地政府加大了对眼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于1993年投资1760多万元建起了当时全国最大的专业眼镜市场浙江眼镜城,市场连接着工厂和杜桥在全国各地卖眼镜的人,奠定了眼镜制造业做大做强的基础。
玉环:“聚沙成塔”的配件基地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玉环眼镜配件的发展历史,那就是“聚沙成塔”。1978年,自玉环创办了第一家眼镜配件加工厂福山五金厂以来,玉环眼镜配件企业就随着全球眼镜制造业的变迁而不断发展。90年代后,随着国内眼镜制造企业的飞速发展,对眼镜配件的需求量持续放大,许多人开始进入眼镜配件制造业。进入21世纪后,部分从事其他行业的人士见做眼镜配件的企业发展不错,也纷纷进入到眼镜配件的制造行列。
(夏燕)
上一主题:华能转型 “四大优势”路径破产业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