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ZARA主推快时尚的理念,其设计和购物环境、成本可以说和大牌相比没区别,然而又要卖出平民的价格,因此出于对成本的控制,势必会产生一些问题。”ZARA媒介总监邵金民表示。
ZARA等品牌以超速度、多品种、少量、制售一体的效率化经营受到白领和时尚人士青睐,不过质量问题始终为人诟病。近来ZARA,G2000等国外知名品牌频陷“质量门”,其中ZARA自2009年8月以来曾7登北京质量黑榜,而近日上海市质监部门对上海生产、销售的休闲服装产品质量进行专项监督抽查发现,包括ZARA、Ck Jeans、Teenie Weenie、NAUTICA等多个知名品牌服装质量不合格。自2006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ZARA等品牌以超速度、多品种、少量、制售一体的效率化经营受到白领和时尚人士青睐,不过质量问题始终为人诟病。
缺失细节难保体验
作为平民大牌的连锁企业,Inditex集团旗下最著名的子公司ZARA专卖店只占Inditex公司所有分店数的1/3,但是其销售额却占集团总销售额的70%左右。时尚、快速、价格平民化都成就了ZARA独到的运营模式,然而,ZARA所表现出的消费者需求定位以及独特的供应链管理体系成为ZARA在中国“劣质”的根源。
一周两次——这是橱窗新品的变换频率;7天——这是资金回流的时间;12天——这是搜集时尚信息、整合设计到生产销售的全部时间;15天——这是最长的产品仓储时间;每小时8万件的配送能力……ZARA著名的“15天神话”确实给时尚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冲击,它将供应链缩到了只有两星期,设计、生产、交付在15天内完成。
然而,这样风靡全球的商业模式很快成为众多快时尚或者运动品牌竞相模仿学习的榜样。业内人士表示,以前一间工厂完成一张4种款式ZARA、4万件服装的订单需要20周;工厂会以每天500件衣服的效率在5个周内完成2万件;服装上市后如反响强烈,立马加赶余下的2万件。和ZARA竞争的Topshop在把生产周期压缩到6周的同时,H&M也不甘示弱地透露,它们的商品从设计到上市仅仅需要3周时间。
然而,生产周期的缩短对产品质量提出挑战,快速扩张更导致快时尚品牌屡出质量问题。
面料与加工问题
据了解,ZARA的质量问题体现在面料质量不合格上。一般而言,面料是由ZARA提供样品,各个工厂自己定制。“由于不停地推出新款式,造成供应商的数量众多且更换频繁,很难保证所有供应链的面料全部过关,但每款面料都做检测并不现实,成本太高。”邵金民告诉记者。
面料是服装业竞争中的关键环节,对于服装企业来说,过于频繁更换面料是供应商的大忌,但是ZARA需要不断推出新设计,赢得年轻人的喜爱,打造“快、狠、准”为主要特征的快时尚,让追求时髦的人趋之若鹜,扎堆采购。那么材质种类繁多、款式多样就不可避免。而且同等面料还要压低成本尽量便宜,质量自然难以保证。
为了快速反应,ZARA的采购和生产都在欧洲进行,只有20%的基本款在亚洲等低成本地区生产,另外ZARA采购的布料通常是未染色的,均根据需求实时染色。ZARA让自己在欧洲的工厂仅做高度自动化的工作,用高科技生产设备做染色、剪裁等工作,而把印花、烫钻、植绒、刺绣、洗水等人力密集型的工作外包。ZARA曾多次因“外包工厂血汗事件”被指控,有媒体报道称,其在巴西30多家外包工厂的工作条件尤其恶劣。(杨晓音)
相关链接
专家观点:
“自有零售品牌的一大特点为低廉的成本,因为它减少了从生产到销售的中间环节。一般零售行业的供应链是‘原料-生产加工-经销商-零售商-顾客’,自有零售品牌没有经销商,显然大大节约了渠道成本。”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侯为民表示,“一方面快餐式的商业链条会大大缩减生产制造环节的成本,另一方面逐步完善的国际化检测标准对各个OEM工厂很难造成实际威慑和影响。 ZARA和H&M等快时尚品牌在国内时装业仍尚未棋逢对手,而中国消费者的持续追捧也让他们对此听之任之。”
上一主题:保时捷的制胜法宝:差异化战略
下一主题:惠特曼拿1美元薪酬 重归惠普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