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海尔将美国智慧融入企业文化
[发布时间:2012-02-07 09:32:22 点击率:]

  □ 刘成

  

  “你是来自中国,采访海尔的?”1月15日,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第23街53号的一家大型家电商场里,当记者说明来意,商场服务员玛丽女士忽闪着大眼睛,脸上写满了惊喜。她带记者来到摆放着海尔洗衣机的展台前,打开洗衣机盖,边比划边眉飞色舞地介绍道:“海尔的产品在我们商场很受欢迎,产品设计比较符合我们这儿顾客的审美观,也很实用。”

  这是1月中旬,记者借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周年之际,在美国实地探访海尔在全球市场运营状况时的一个场景。2011年,据世界权威市场调研机构欧睿国际(Euromonitor)发布数据显示,海尔在大型家用电器市场的占有率为7.8%,连续三年蝉联全球第一。

  “在曼哈顿,只有海尔大厦悬挂着三面旗,自左向右分别是:中国国旗、美国国旗、海尔旗,不少华人见到这个场面会热泪盈眶。”记者来到位于纽约百老汇大街1356号的海尔大厦时,美国海尔CEO Shariff Kan讲的这个细节,让记者印象深刻。

  海尔大厦过去是格林威治储蓄银行大楼,该楼是美国纽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海尔买下这幢大楼,表明了海尔品牌长期在美国扎根的决心。“公司共有230多名员工,大都是美国当地人,其中华裔只有十多人。”Shariff Kan来自中国台湾,到美国已经30多年了,汉语说得很流畅:“我经常对公司年轻员工说,不了解美国文化,就做不好美国市场。”

  Shariff Kan的话实质上是海尔全球化理念的旁释。海尔集团董事长兼CEO张瑞敏不止一次向外界解释,国际化和全球化很不同,前者是用企业自身资源闯出一条路,而后者是要整合全球的资源。海尔认为整合全球资源最关键一点是能否全球融智,因此海尔在全球各地都没有采取大批派出人员的做法,而是聘用当地人才来经营。

  美国海尔的员工大多是具有极高专业能力的美国人。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美国海尔的许多工作人员,都是同行佼佼者。美国海尔高级包装设计师本内特,曾在一家美国大企业做包装设计师10多年。“我熟悉美国文化,知道什么样的包装设计能够吸引美国消费者的眼球。”在美国海尔大厦6楼的家电展厅里,本内特拿出一幅他设计的彩电包装图片,边展示边给记者介绍:“这种在液晶电视画面里像火焰般怒放的大幅花朵,设计到包装箱上,会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是美国人喜欢的风格。”

  虽然是资深的包装设计师,但本内特坦言海尔“始终站在消费者角度考虑问题”的理念,深深地影响了他,让他受益匪浅。“百思买、沃尔玛等所有销售终端,我几乎每天都要去转一转,收集信息、寻找灵感。用什么颜色?用什么样的文字?标志怎样设计等等,这些元素会时常在脑海中盘旋,目标是怎样设计会更好地让消费者了解海尔的品牌和产品优势。”

  事实上,“始终站在消费者角度考虑问题”的理念,已然嵌入美国海尔员工的潜意识。正是这种一切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理念,使海尔从最开始的靠缝隙产品打入美国市场,逐渐在美国市场扎下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