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从优胜劣汰法则中穿行而来
[发布时间:2012-07-08 00:32:10 点击率:]

“回头看看自己做外贸这10年,尝过甜头,栽过跟头,但无论怎样,还是在往前走的。”接受记者采访时,35岁的外贸女老板唐琼笑着说。

2002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唐琼,在经历了两次失败的择业后,愤然选择“单干”。谈及为何选择外贸,她的理由很简单大学所学专业即为外贸英语,“不干这个浪费了”。

唐琼也许没有注意到的是,她选择入行的那一年,恰逢中共十六大召开,而此前一年的年底,中国正式加入WTO,亦构成了唐琼开始创业的大背景,这些背景即将改写无数个唐琼的命运。

“此后几年一直到2007年,外贸生意都很好做,赚了我人生第一桶金。”唐琼笑着回忆。中国入世衍生的红利,加之本届中国政府对于作为国民经济三驾马车之一的外贸进出口的强有力支持,使中国进出口以年均逾28%的速度狂飙突进,中国外贸的春天,圆了唐琼等无数个中小企业主的致富梦。

转折发生在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触发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国外市场一夜骤冷,殃及中国外贸企业。“那年没有一点生意。”唐琼回忆起来,依旧心有余悸,“倒了很多企业,很惨。”

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外贸出口增速回落8.5个百分点,这一颓势一直延续至2009年年底。“覆巢之下无完卵”,中国的中小外贸企业经历了一次腥风血雨的洗礼。

也正是这场危机,逼迫唐琼意识到制造业的重要和单纯依赖外部市场风险。短暂权衡后,她毅然借钱开了家小型LED灯制造厂,从而逐渐告别了单纯“买来卖去”的模式,开始了有工厂依托、兼顾内外贸的新模式。

“现在看来,这种模式是对的。”唐琼说。风险的有效分散,使这家仅有10余工人的小企业即便遭遇2012年的外贸“寒冬”,仍能保证较为可观的盈利,“这已经是很不易的了。”唐琼说。

2008年的金融危机同样给沈兴钟以启示,这位年逾50岁的钨金饰品产销商在经历了短暂的阵痛后,开始了对于传统模式的反思。最终,他力排众议,“制止了家人拿钱炒房的冲动”,将大量资金投入新产品研发和个性化生产,使自己的产品得到了有效升级,最终保住了传统欧美市场。

“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法则,现实告诉我们,中国已经过了那种靠低端产品就可以打天下的时代了。”沈兴钟说。正是这一战略的转变,使沈兴钟带他的企业走出了金融危机的阴霾,熬过了始于2011年下半年的外贸“寒冬”。

2010年开始,伴随着全球经济的转暖,中国的外贸出口形势开始逐渐复苏。2010年和2011年,中国的外贸出口增速分别达31.3%和20.3%。但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出口增速却屡屡走低,“稳出口”逐渐跻身中国政府的施政重点。

“其实有些东西是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了,譬如中国的劳动力优势,已经一去不复返了。”31岁的高成文叹了一口气。今年以来,高成文所创企业的外贸业务已经接连亏损,与此前数年的稳赚不赔相比,这一状况恍如隔世。

“以前月薪1500块钱都能招一个徒工,现在3000块也不一定能招到。”高成文抱怨。

种种迹象表明,作为影响外贸企业盈利的重要因素,劳动力成本的上涨还将持续。调查预计,今年高成文所在的珠三角制造业的工资将上涨10%。

与此同时,随着外贸企业数量的急剧增加,许多传统行业的利润被迅速摊薄,“增量不增收”成了很多外贸企业的真实写照。

“这很正常,哪有一直免费的午餐?”沈兴钟说:“应对之策只有一个:人家转移你也转移,人家升级你也升级。要不就只能坐以待毙。”

而在唐琼看来,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仍是关键。“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此外,政府的服务还应更透明,监管也应更规范。”她说。

唐琼强调,中小企业这一路走来,“确实艰难,但热情却越来越高”,她认为,如果能够辅之以合理的政策引导和支持,中小外贸企业一定会成为“一支主力军,推动国家经济再往前跨一大步”。

上一主题:标讯发布

下一主题:太阳能产业的唯一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