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2006年3月4日在全国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2007年,胡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加强诚信建设,正是贯彻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在社会主义新时期,要建设和谐社会,诚信是基础。在和谐社会的六个构成要素中,民主必须在取信于民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充分发扬,法治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诚信的过程;只有尊重和遵守诚信规则,人们的创造活动才能得到保护和发挥,社会才能充满活力;没有诚信与法治作保护,社会秩序就会出现混乱,人的权益就无法得到保障,公平公正就难以实现,安定有序就会成为空话;唯有在诚信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才能坦然相处,也才能建立起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道德基石
——诚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代人演绎一段诚信传奇
106位债主,110万元巨额债务,父亲细心保存12年的借据,年迈祖母念念不忘还债。广东省饶平县洲镇36岁青年林良旭出公告寻找债主,拿出多年打工创业几乎全部的积蓄,替父还清债务,演绎出一段感人的诚信传奇。
“还清了吗?全部都还清了吗?好,好,那就好!”前一天,隔着话筒,林良旭仍能感觉到父亲林志林那边平静语调下的巨大情感起伏。放下话筒,静静望着窗外洒满阳光的街道与行人,林良旭觉得一阵前所未有的轻松与宁静。是啊,12年过去了……
1995年,广东省饶平县洲镇南人林志林轻信一位朋友的话,拿出自己做小生意多年的积蓄,并向亲戚朋友广筹资金,让这位朋友拿去做钢材生意。1997年,朋友生意失败,为了避债,仓皇出逃,不知所终,这给林志林一家留下了巨额债务。随着债权人的起诉,法院将林志林所有财产进行拍卖,拍卖款用于偿还部分债务。面对追债和内心的愧疚,林志林一家无奈离开了生长与热爱的家乡,来到汕头租房居住,开始了风雨飘摇的生活。
那年,林良旭26岁,看着原本安稳温馨的家仿佛一夜之间就消失,他感到迷茫和失落。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和增加经济收入,他和妻子一起随朋友到北京打工。
到北京后,林良旭两口子都各找到一份工作,他每月工钱550元,妻子450元。房租、柴米油盐、交通、医药……打工的生活无疑是艰苦的,小两口省吃俭用,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
“到底家里负了多少债?”这个问题一直压在林良旭心里。几年后,他慢慢有了一点小积蓄。尽管他多次向父亲追问,父亲却一直不说欠了多少债,只告诉他,不要急,债我们一定要还,这债我们一定还得起。80多岁的奶奶也对他说:“做人讲诚信,我相信林家子孙一定能把钱还清。”
2001年,林良旭辞去工作,拿出积蓄与朋友合开了一家店。由于经营有方,为人诚信,林良旭的生意越来越好,日子慢慢地好起来,偿还家庭债务的念头越来越强烈,但看到逐渐走上正轨的生意,心里有时又感到矛盾。
2007年,林良旭回家探望父母。父母与奶奶三人还住在出租屋里。此时父亲已经68岁。奶奶也92岁了,身体也大不如前,经常生病。奶奶拉着良旭的手说:“我们林家一直人缘很好,不要让欠债坏了我们的名声,我希望在我活着的时候,能看到所有的债都还清,给父老乡亲一个交代。”
“到底我们欠了多少债?”林良旭再次问父亲,父亲没有说话,默默地从房里拿出一个塑料袋。打开塑料袋,良旭看到的是一叠厚厚的借据以及一本有详细记录的本子。虽然历经12年,借据的边角已经泛黄,但可以看得出经过精心保护,纸张保存得非常好。其中有一两份可能由于被蟑螂咬过,还特意套上一个小塑料膜装好。
看到这叠12年来被仔细保存的借据,林良旭心里一阵翻腾,深刻感受12年来父亲面对他追问时一直所说的话:欠债是一定要还的,我们一定能还清。
放下生意,筹集多年来积攒的几乎全部资金,林良旭从北京专程赶回。受父亲委托,当年9月18日,林良旭独自一人回乡清理债务。但由于多年离乡,不熟乡情,父亲当年许多债权人林良旭都不认识。于是,他一方面请一位族叔帮忙,委托其代理清债,另一方面发布“敬告”。
当年的9月22日至24日,洲镇有线电视台连续几天播出一则“敬告”,大意是借款人林志林敬告各位债权人,请持原始借款凭证到洲镇某街办理手续,领取借款金额。这一则“敬告”迅速在洲镇传开,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白发苍苍的老婶来了,拄拐的老伯来了,还有作为代表的年轻人也来了……林良旭热情而礼貌地接待着每一位当年给林家予以帮助的人。12年过去了,许多债权人都想不到还能拿回欠款,有的甚至早就忘了。望着林家这位朴实的年轻人,大家感慨良深。
上一主题:ZARA营销:从顾客开始
下一主题:豪华品牌 营销各出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