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汽车家族企业 凸显管理瓶颈
[发布时间:2012-07-23 09:50:07 点击率:]

近期,有消息人士称,今年1月17日加入众泰集团的夏治冰目前已经离任总裁一职并已改任众泰汽车顾问,原众泰集团总裁金浙勇将重新担任总裁一职。消息传出,舆论哗然!

  夏治冰“败走”麦城,

  家族斗争的牺牲品?

  夏治冰离职的传闻早在5月份就已经不胫而走。一个名叫“普通一冰”的微博博主被网友猜测就是夏总其人。不难发现,其4月的微博上还大都关于众泰,而自5月份开始,就已经开始“谈理想,谈人生”了。

  在加入众泰汽车之前,夏治冰的职业经历十分简单,他自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毕业后就一直服务于比亚迪汽车公司,从基层一直做到比亚迪集团副总裁、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他帮助比亚迪在进入汽车行业初期,取得了销量连续翻番的佳绩。当然,他也经历了最近两年比亚迪业绩连续下滑的无奈事实,这也被认为是导致他去年8月份离开比亚迪的重要原因。在沉寂近半年之后,夏治冰加盟了规模相对较小的众泰汽车。

  这家较早地涉入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企业成立不到10年,产销规模刚刚突破10万辆的车企,正处在转型向上突破瓶颈的关键时刻。而在夏加入之前,众泰汽车的中高层变动已经有些颇为频繁。

  据悉,原总裁金浙勇在刚刚发布了众泰的“三大战略”,誓言5年创造最年轻的自主品牌后一个月就被卸任;原副总裁樊成伟转投昌河;原众泰新能源汽车公司总经理陶云德回归广汽吉奥……夏治冰的到来,显然不想成为他们之中的一员,然而现实却远不是他所能控制的。据了解,夏治冰加入众泰汽车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做减法”,对内部车型进行调整,停止不赚钱的项目。“我们在调整,面临着车型的取舍和暂停。现在有些项目已经停掉了,调整后只剩几个最主要的车型,这是我们在聚焦内部。”夏治冰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而在夏加入众泰之前,众泰汽车董事长吴建中曾抛出了一个“32367工程”战略规划,而夏的“做减法”显然与其相背离。

  不仅如此,众泰过于浓重的家族式管理色彩也使得夏治冰的“融合”显得十分艰难。

  据众泰相关人士透露,早在当初邀请夏治冰加盟的时候,众泰内部就存在分歧。“内部曾有不同意见,最后是吴总(众泰汽车董事长吴建中)拍的板,但这些夏总并不知道。”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汽车分析师表示:“夏治冰是一个实干型的人,在业内口碑非常不错。其实,从他去众泰的那一天开始,就成为‘内斗’的牺牲品,所以听到他离职的消息并不意外。在我看来所谓的汽车顾问就是一个过渡期”。

  高管离职率陡然攀高,

  家族式管理成桎梏

  近年来,国内汽车高管离职率陡然攀高。一方面这与汽车市场低迷,车企不得不谋变图存有关;另一方面,像是众泰等民营企业高管的频繁流动,则多少与这些企业采取过于集中的家族式管理有关,职业经理人决策空间小,对于那些有雄心抱负的高管来说很难接受。

  事实上,遭遇用人瓶颈的自主品牌企业远不止众泰一家,在汽车行业,这样的故事经常发生,华泰汽车就是其中一个鲜明的例子。

  据了解,华泰汽车自成立以来,人事变动十分频繁,仅仅是总裁一职,从2004年开始,经历了从张才林到李广凡,再到高凤有,徐恒武,童志远和来自华晨的刘志刚六位,而其他高管也是频频换将。这些已经成为华泰过去式的领导,均是汽车行业颇具口碑的领军人物,每个人在走马上任时都是满腔热情,但最终却都逃不脱黯然离任的结局。

  2010年7月,原福田汽车的高管侯海靖加盟华泰汽车接任刘志刚,然而仅仅8个月后,侯海靖便从华泰汽车离职,与他一同离开的还有华泰汽车公关总监纪建民等多位高管,使原本由9人组成的华泰经管会成员中有5人离职。

  频繁的高层动荡使华泰汽车的企业战略缺乏一致性,执行层面工作难以推进。以国内汽车市场高速发展的前几年看,华泰增长的绝对数明显落后于其他国内品牌,而且其35万辆的年产能,目前利用率不到1/3。华泰董事长张秀根似乎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在侯海靖加盟华泰后,将管理模式改为董事会授权下的经营管理委员会负责制,这是华泰汽车的首次尝试。对华泰汽车此次放权,多数业内人士持肯定态度,认为是华泰汽车从家族式经营管理走向现代企业制度性管理而迈出的一大步。可惜的是,这一模式还是没能挽救侯海靖的离职。

  为此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么大的一个企业,200万元的审批权显然不够。

  华泰汽车一副总裁级别的高管曾对记者表示,华泰高管出逃频繁,其背后原因则是老板与职业经理人之间对企业发展及相关价值判断出现了分歧,会使老板不信任职业经理人,而职业经理人也会反思是否选对了“明主”。恶性循环下去,职业经理人离任也就在所难免。

  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

  家族式车企共同面临的课题

  然而也有人认为在自主品牌中,那些家族企业的人事变动实属正常。

  著名汽车人蓝柯认为,在世界范围内,汽车业内的高管人员流动都较为频繁,之所以在国内受到关注,一是自主品牌本身备受媒体关注,二是由于汽车行业是国家的支柱产业,大家将更多的目光聚集于它。

  从汽车本身的属性来讲,它是国际化的一个产物,这样的一个产品属性带入企业本身,也必然有一个国际化的操作模式、国际化的思维观念才能打造好它。自主品牌从一开始便是由一个纯民资的家族式结构而来,这样的模式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自己跳出这个壳,由一个国际化的职业经理人队伍来治理,而这恰恰会带来管理人员的一些流动,这很正常。

  但蓝柯同时也表示,关键是这样的流动不能太频繁,太频繁必然会对企业造成伤害。他说,发展企业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做短期行为,如果职业经理人更换太过频繁,则很难保证企业战略发展的延续。因此家族式企业老板在选择职业经理人时要慎之又慎,绝不能有“先来了再说,不行再换”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