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应对“中国式产能过剩”要打组合拳
[发布时间:2012-08-01 09:04:34 点击率:]

 目前,发达经济体深陷债务泥潭,外部需求疲弱,而内需又迟迟未见启动。因此,这对当前的特点,必须从外需、内需、结构性改革能多方面入手。

  

  推进深层次改革,

  加快启动内需

  我国“产能过剩”问题的解决除了通过企业破产、并购和重组等压缩生产能力的方式来实现外,还应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刺激国内消费等调整生产能力和扩大需求的方式来实现。一方面,要加快淘汰一部分落后生产和落后产能,促进行业结构调整优化和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在低谷中为下一轮发展夯实基础。同时,要努力稳定萎缩的市场需求,使行业先进生产能力能够生存。

  另一方面,发展内需,关键是要提高居民收入和购买能力。投资是为最终消费需求服务的,投资容量最终决定于消费容量。正确处理投资与消费的关系,扭转最终消费率低的现象,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同时调整投资结构,引导投资向为扩大居民消费方向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产能过剩问题。要通过调节收入分配,增加居民收入,鼓励居民消费,可以用消费增长来填补出口下降带来的需求空缺。

  

  加快产业资本“出海”

  化解过剩产能

  美日的经验给中国提供了很大的启示,让我们把治理产能过剩放在更为广阔的视野中。从全球看,由于不同国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差别巨大,某些行业的产能在一国可能显著过剩,但从某一国际区域来看并不过剩。比如我国2009年产磷肥1386万吨,过剩无疑,但由于越南、菲律宾等产水稻的国家缺乏磷矿资源,而中国出口又存在成本优势,这样将中国及东南亚、南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磷肥产能并无过剩。如果从上述视野来审视当前产能过剩问题,就能够将我们目前认定的产能过剩行业进一步细分,并能更客观、科学地寻求解决产能过剩的新途径和可能性。毫无疑问,当前中国调整制造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产业整体升级在必行。每次大危机都是一次重新“洗牌”的过程,未来在全球产业格局调整中过程中,将按照国际分工价值链引起产业布局的重新分布优化。中国要实现在国际分工体系中“低位保持、中位扩张和高位渗透”的目标。从时间周期看,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很难在短期内有所缓解,因此,积极主动的创造外需,加快中国产业资本走出去,积极推进“产能输出”战略,不仅可以缓解内部供需矛盾,也必将为中国的全球化发展带来更大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