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长期以来,我一直执拗地认为,一个好的管理者,必须是一个“能折腾”、“会得瑟”、喜欢出“幺蛾子”的人。我认为,只有具备这种“特质”的管理者,才配称得上是一个“有激情”的管理者,也才有可能带出一支“有激情”的团队。
每一个管理者都会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员工“激情”的“可持续性”问题。无论“开始”时是一个多好的东西,多么令员工“激情澎湃”,但是,当员工逐渐熟悉,并最终彻底“适应”了的时候,总会演变成一种“例行公事”。“激情”在员工的“麻木”中悄悄地溜走了。当员工失去“激情”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惰性”开始滋生,“动作”开始走样——企业开始逐渐走“下坡路”。
其实,这真的怪不得企业中的员工。因为只有经常地感受到“新鲜感”与“刺激性”,员工才有可能相对“长期”地维持住自身的“激情”;反之,任何一种“一成不变”都会不同程度地“扼杀”激情。
所以,为了防止员工的“审美疲劳”过早出现,管理者一定要“会折腾”、“常折腾”,让员工每天都生活在“新奇”与“刺激”当中,才能让他们不腻、不烦,使他们的“激情”真正地做到“可持续”。
举一个例子——军队,可谓是“制度”相对“僵化”,甚至于是“死板”的典型。军人保持高昂“激情”的原因,那就是从来不缺少“刺激”——各种“流动红旗”、各种“模范”、“标兵”的评比,各种激动人心的“大比武”训练等,这些“折腾”让战士每天的生活都充满了“刺激性”、“兴奋点”,令人“欲罢不能”。
连军队都能做到这个程度,何况企业?众所周知,日本的工厂大都采取“流水线”生产方式,每个环节与工序都异常简单,不需要技巧并且不停“重复”。在这种环境下的工人,他们的工作过程本应“枯燥无比”才对。但是,日本的企业就有方法做到让工人不感到那么“枯燥乏味”。他们采取的办法是:首先,培训工人掌握所有车间及流水线上各工序的操作方法;然后,企业为每个工序都编上号,每天都让工人以完全不同的排号顺序进入生产线;并且,每隔一段时间(比如三个月),让员工更换一次车间与生产线,一切从头开始。通过采用这种方法,使员工每一天上班前都无法预知当天的工序顺序与工作内容,每一天心里都充满了期待与兴奋,有效地解决了员工“审美疲劳”的问题。
当然,“折腾”也有“折腾”的方法与技巧,不能“瞎折腾”、“乱折腾”。
实际上,世界上本不存在绝对“折腾”不起来的企业,关键还是看我们的管理者想不想“折腾”,会不会“折腾”。只有想“折腾”、能“折腾”、会“折腾”、常“折腾”的领导才能带出一支真正有“激情”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