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欧债危机持续发酵。欧洲,这片中国客车一直觊觎的出口地正发生着深刻的改变,而中国客车将要面对的是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呢?自从开始登上欧洲市场已经10年有余,扛着“中国制造”的标签,中国客车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只有去掉“低价低质”的定位,它们才有可能在异国他乡成功历险。
争抢入欧“绿卡”
随着国内客车市场竞争的白炽化,中国客车开始把视角放在更广阔的市场。而欧洲市场因为在安全标准、技术方面的差异性,已经成为衡量客车品牌国际化程度的试验场。
上世纪90年代,德国的奔驰、MAN、尼奥普兰等许多欧洲老牌客车制造商受成本之累,纷纷寄厚望于亚洲市场,并相继进军中国寻求战略合作伙伴。在中外客车技术引进与合资合作的深化进程中,中国客车制造业的整体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随着2003年大金龙开始进军马耳他的第一张订单,当年这样一个在欧洲人眼里的旅游岛国成为大金龙进军欧洲的第一块跳板 “大金龙在欧盟市场的保有量超过1000辆,在12个欧盟国家实现了销售。更为可喜的是,去年,出口到欧盟国家的客车销售额已经占大金龙外销总额的30%。”近日,大金龙海外营销总监谢卫国对记者介绍。
目前中国客车业在全球的市场布局来看,大部分的市场拓展还集中在发展中国家,这些市场竞争激烈,价格往往是先导,品牌优势难以体现,而在欧洲发达国家市场,门槛较高,竞争的直接对手更多集中于欧洲本土的品牌,包括奔驰、沃尔沃、斯堪尼亚这些大牌,这里的客户更多关心的是产品品质和品牌形象。然而,“中国制造”在欧洲市场已经被“标签化”,一同挤进这个区域的中国客车们并没有自己明显的品牌意识。如何跨越障碍?如何让“中国制造”的标签成为“高品质、高服务”的象征?
据业内人士介绍,随着近几年中国客车的发展,中国客车品牌与海外客车品牌的差距已经有所缩小,最大的障碍还是在发动机等核心技术上。谢卫国向记者表示:“必须要有专门的研发、制造体系与之配合,建立一支专业的团队来应对海外市场的特殊需要,这是一个我们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夯实自己基础的过程。”
营销与服务难题
欧洲作为世界客车的发祥地,世界高端品牌客车如林,先进的技术、挑剔的市场均出自这里。在这个高手如林的欧洲市场,中国客车刚刚起步。以低廉的价格取得海外机会的中国客车们,同时也被打上了“低质低价”的标签。据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客车在海外的发展主要集中在营销与售后难题。
在营销上,各个国家不同的市场制度、认证体系等都是中国客车要面临的考验,据了解,欧盟整车认证(WVTA)涉及多达40项的检测指标,尤其是其中最为严格的安全和环保测试,曾把众多发展中国家的客车品牌拒之门外,中国客车要登陆欧洲市场销售、运营,同样要过这道坎。
据了解,最大的障碍就是缺乏具有国际市场营销经验的人员。有一家媒体这样描述中外客车制造业的业务员们的工作区别:欧洲客车制造业的业务员在宁静的专业展会环境中,与客户一边喝咖啡一边谈生意;中国制造商却在喧嚣的展会中竞相吸引观众的眼球,并举办盛大的客户答谢宴会来增强感情。
在售后服务上,身在异乡的“中国客”们,需要在当地建立优异的售后系统,才能站稳脚跟。谢卫国在对记者总结大金龙在欧洲市场的经验时,提到“为客户量身定制的产品解决方案和快速的交付能力”是立足之本。
大金龙正准备在欧洲选址建立备件与服务中心。然而,这样的成本支出并不适用于其他客车同行们,即便实现服务的落地,能从根本上解决服务效率和服务能力的提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上一主题:《诚信载道》
下一主题:联想新广告:那叫“国际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