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欧盟委员会长期对我国制鞋企业征收反倾销税的缘由何在?成都地区资深外贸专员,从事皮鞋产品出口长达10年之久的刘磊先生认为,原因主要有五点:
1、加入WTO后我国对欧盟出口量飞速增长。加入WTO前,中国出口到欧盟的皮鞋由于配额制受到了限制。加入WTO后,中国出口到欧盟的鞋类产品数量开始增加,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当地制鞋行业。尤其是2005年以来,随着欧盟对我国鞋类产品的配额体制终结后,中国皮鞋对欧出口有了较快增长,中国出口潜力得以释放。但这与倾销毫无关系。
2、我国尚未获得欧盟市场经济地位的承认。直到现在,欧盟的绝大多数国家仍视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在对中国皮鞋进行反倾销调查的审理过程中,欧盟给中国戴上了“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帽子,从而根据巴西的生产成本来计算中国的制鞋成本。由于巴西的单位成本高于中国,结果无疑是人为地抬高了中国的生产成本,并相应地抬高了倾销幅度,其实质是对我国出口企业的不公平和歧视。
3、欧盟皮鞋业无法与中国皮鞋竞争。鞋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欧盟成员国是发达国家,因而在生产成本方面具有比较劣势。近年来,随着技术投资的不足,欧洲鞋类产业不断向盟外转移,即使在欧盟对中国鞋类产品实施10年配额期间,鞋类产业就业减少的现象也一直存在,欧盟借此将原因归结于中国鞋类进口造成的损害是站不住脚的。
4、我国鞋业自身存在一定问题。首先,我国出口鞋类技术含量低,价格低廉,产品附加值低。这在劳动密集行业中占有优势,但同时也是我国鞋业频繁遭受国外反倾销指控的原因之一。其次,我国鞋类产品出口过于集中,主要在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等地区,而忽视了对国内市场以及其他区域市场的开发。再次,我国鞋类出口行业管理不足,缺乏整体规划和协调,出口结构不合理,许多企业仍片面强调出口创汇,为此导致企业间低价竞销。
5、WTO规则存在漏洞。WTO《反倾销协定》客观存在的漏洞和瑕疵预示了我国处于不利位置。WTO《反倾销协定》规定,如果被调查的产品来自“非市场经济”国家,在计算生产成本时,不是根据生产国的实际数据,而是采用 “替代国”(市场经济国家)的数据。又比如,商业活动是允许“零利润销售”和次品销售的,但是WTO《反倾销协定》对此没有规定,调查国在计算生产成本时,不考虑次品,把所有的产品都视为优质品,并且都加上一个利润空间,以此人为地抬高生产成本和倾销幅度。在确定倾销幅度时,欧美国家的反倾销实践中,长期使用“取零”做法,将出口价格高于加权平均正常价值的交易的倾销幅度计为零值,而不是负值,人为增加认定进口产品倾销的可能性和倾销幅度。
长期为多家鞋企服务的张先生更是一语中的地指出,事实上,欧盟对中国皮鞋的反倾销,主要就是价格因素。
由于中国制鞋企业在出口过程中享受出口退税等好几项政府对出口企业的补贴,甚至一些中小型企业在相互打价格战的过程中仅靠政府补贴获取微薄利润,让欧盟地区一些厂家与协会指控中国企业有意将价格做到“低于成本”,是“非市场经济地位”,并向欧盟委员会提交公开指控。在起诉者已把相关证据搜集齐全开始对中国鞋企采取相关起诉,中国的鞋企又因普遍缺乏当地法律知识而面临无从下手和对欧盟地区的法治程度及自身信心不足的情况,使得许多企业望而却步,不敢反击,吃了不少哑巴亏。就以2006年的欧盟反倾销税诉讼一案为例,当时国内1600多家出口欧盟的鞋企,仅奥康、泰马、金履、新生港元4家鞋企和境外的5家公司抱团正式向欧盟法院起诉,其他的反击寥寥无几。99%的中国鞋企选择了沉默。在第一次败诉后,更是只有奥康一家鞋企选择坚持搜集证据继续起诉,而奥康还不是中国往欧盟出货量最大的鞋企。
中国鞋企应如何在往后的买卖中合理应对欧盟的制裁措施?刘磊先生认为:
第一,反倾销税停征后,涌进中国市场的欧盟订单增多,或者贸易商的订单日期会设定在3月31日之后。这样容易造成4月后进入欧盟市场的皮鞋产品数量激增,被欧委会抓住口实。所以出口企业一定要控制出口数量,延长出口期限,避免在4-6月份集中出口。
第二,欧委会将在近期推出强制性的原产地标识措施,并将加强欧盟各国海关监管和产品核查。生产企业一定要按实际情况在产品标签上标明原产地,并对贸易商违规操作(不打原产地或标注其他原产地)的行为加以抵制,以确保自己的产品顺利出口。
第三,知识产权保护一直是欧洲鞋业联盟最关心的问题,其必会在这方面大做文章。许多中小型鞋企在设计开发上仍以模仿为主。鞋企一定要遵守知识产权保护法,严禁使用伪造、仿冒等手法侵害国际品牌已注册的标识、色块、五金配饰造型、鞋底造型、帮面造型等,以免发生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第四,企业应先自查是否为政府补贴的出口信贷政策的受益者,包括是否享受了低息贷款、土地优惠、税收返还等。如有相关问题出现,需及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张先生通过对企业的对比认为,做出自己的品牌与多多了解当地市场及其法律法规两点因素亦非常重要。如今的制鞋企业在海外市场打价格战,利润已做得相当微薄。即使欧盟不对中国鞋企采取制裁,鞋企自身的长远发展也存在极大风险。如今原材料、物流、人力成本都在上涨,加上人民币升值、国际市场不景气等因素,一旦最后的利润被某一方面的因素挤压掉,也会导致企业难以支撑。企业要改变仅依仗低价维持销售,止步盲目扩量,提升技术含量、做出自身的品牌与文化积淀已迫在眉睫。
另外,鞋企在生产与销售的同时,一定需要沉下心来,多多了解市场及其法律法规。成都某鞋业公司的经验则是很好的例子。这家鞋企除了在东莞拥有强有力的开发团队以外,这家公司的老板就是法籍华人,其中有两个股东则是法国当地经销商,在当地有良好的销售渠道与经营平台,也谙熟当地法律法规。因此,六年的反倾销税,对这家企业出货的影响并不大,反倾销税的取消,只对企业的利润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张先生认为,企业这样做,得到的利润不仅仅是可从宏观层面规避欧盟的制裁,也是对企业自身取得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机会,提供有力的基础支撑。放眼全球,没有哪一个仅靠代工则能长盛不衰的,日本、韩国都不是,能长期立足于制鞋行业舞台,让消费者记住的,终究还是那些拥有自身品牌、销往世界各地的企业。为了生存,中国的制鞋企业迟早需要迈出这一步。
上一主题:奥康胜诉 能否引发蝴蝶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