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业绩变脸应追责审计机构
随着宏观经济增速的下滑、A股持续性下跌,及年关的临近,投资者的忧虑情绪又随业绩下滑的上市公司的增加而增长,特别是那些上市没多久,业绩即宣告大幅度下降的公司,害怕一不小心,踏中业绩下跌地雷,自己那原本亏损不少的账户再添一道永难愈合的伤疤。
随着中信证券因“荐而不保”被证监会出具警示函的一纸公告,上市公司业绩大变脸也不断开始升温发酵。百隆东方(601339.sh)、珈伟股份(300317.sz)成为跳水冠军走向前台,成为投资者嗤之的对象。
资料显示,百隆东方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2.05亿元,同比大幅度下降72.04%;珈伟股份上半年净利同比下降94.21%,两家公司的相关责任人均受到证监会给予的警示等惩戒。
业绩变脸,带给投资者最大的杀伤力就是股价下跌。来自Wind的数据显示,截至三季末,今年155家新上市公司中,有60家净利润同比出现下降,占比达38%。自今年上市以来,这60家公司,市值蒸发共计超过880亿元。其中的89.95万投资者,人均损失近9.8万元。
当投资者高声责骂保荐人“荐而不保”、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时候,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为什么IPO之初,具有专业会计职能的会计事务所没能为监管层、投资者发布业绩警惕信号,而且事发后,为什么不追究审计机构的责任?
有分析师认为,新上市不久就发生业绩大幅度变脸,绝非上市公司管理层财务造假、保荐人不作为那么简单,审计机构同样难此其咎,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审计机构,其责任最为重大,因为业绩的变脸需要一个过程,审计机构应该能从其最近3年及一期的财务数据里看出端倪。
纵观审计机构做出的审计意见,不外乎“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拒绝表示意见”和“否定意见”四大结论,对普通投资者来讲,除“无保留意见”外,其它三种模糊的审计意见形同天书,不能直观有效地提示风险。
审计制度缺陷明显
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里,第三方独立审计并没有真正做到独立性,其实为管理层委托审计。管理层委托审计,这个前提就已经严重破坏了第三方的独立、客观原则,因为这样的制度设计会导致审计质量下降、审计结果失去公信力。
管理层委托审计的制度缺陷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审计结论无法做到真正的独立、客观。为了上市公司的利益,管理层会聘任和选择那些能够满足自己特殊要求的会计事务所。而在面临事务所数量增多、业务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会计事务所不得不迎合和满足管理层对审计结果的某些不良动机和要求。上市公司的某些审计结果一旦没能让管理层充分满意,管理层就会寻找新的能够满足其不合理要求的会计事务所,从而导致审计结果更有利于上市公司,而不是投资者。
公开资料显示,上市公司主动变更会计事务所成上升趋势。2003年82家、2004年104家、2005年142家、2006年146家、2007年152家、2008年65家、2009年125家占比,2010年120家、2011年118家。在被统计的年份里,2003-2007年上涨趋势明显,2008年显著回落,2009-2011年维持稳定格局(数据来源:中注协及相关公开资料,使用前请核实)。
统计数据还显示,除2008年外,2003-2011年,上市公司变更会计事务所数量占当年上市公司总数量的比例,均维持在6%以上,大大高于国际成熟市场3%-4%水平。
尽管上市公司变更会计事务所的成因相当复杂,但相关专家研究表明,濒临破产、财务状况恶化、“不清洁”(不利于公司)审计意见等因素与变更会计事务所主因成正相关性,有关研究结论更进一步证实,在更换会计事务所后,上市公司更容易从新聘任的会计事务所得到满足自己需求的审计意见。
业内人士指出,要杜绝财务造假,会计事务所必须是一个真正独立的第三方,从我国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来看,只有证监会,才有能量推动会计事务所成为真正的独立第三方。
IPO需要独立客观的审计意见
推动审计机构成为独立的第三方,也是管理层加强监管的需要。
要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杜绝财务造假,证监会应该转变管理方式、进行制度变革,将管理手段从事后不痛不痒的惩戒警示,转变到IPO之前的严格审计控制,而且,发审委也需要在发审会上参考真正独立的审计意见,以做出是否同意其发行的正确决定。
有证据显示,投资者对财务造价深恶痛绝,已经严重伤及投资者信心。在百隆东方、珈伟股份上市不久,就发生业绩大幅下滑的事实后,有投资者更是直指证监会发审委失职,希望对发审委相关责任人问责,追究其责任。
“接二连三的发生上市就变脸的类似事件,只能证明发审委、审计机构没能尽职尽责,应该追究他们的责任!”某股吧论坛一位网友如此评论道。
从正常的生产经营角度讲,业绩变脸应该是一个缓慢的周期过程,而不是短期内的暴跌。上市不久,业绩变脸,可以证明IPO过会时的审查不严格,投资者质疑发审委的能力,不是没有根据的毁谤。
“其实不仅仅包括业绩变脸的问题,在香港市场里,浙江世宝(1057.hk)成为仙股不是没有原因的,而居然也能在A股里包装上市,发审委的审核能力值得怀疑。”浙江世宝(002703.sz)11月2日大涨626%,收于18.75元,而同日其H股价格为2.68港元,按当日港币与人民币0.8151:1算,浙江世宝仅值2.18元,A股较H股溢价8.6倍。相关走势显示,浙江世宝H股10月3日之前,成交寡淡,几乎每天的交易量均在100万港元以下,乃名副其实的仙股。
Wind发布的相关统计数据也证实,IPO新上市公司业绩变脸呈普遍趋势。其数据称,截至今年半年报,有51家今年新上市的公司利润总额比去年同期下跌,其中,19家公司净利润下滑超过20%,超过50%的有6家,到了三季度,净利润下滑超过20%的公司增加到了32家,超过50%的有7家。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新上市公司即出现业绩下滑扩大的趋势,可以说明相关公司在IPO之前,被过度包装(主要是财务造假),而发审委在较短的审核周期里,没有足够的精力、能力辨识出相关财务造假。
从证监会对百隆东方、珈伟股份的惩戒力度看,尽管上市公司高管、保荐机构与保荐人等均受到相关警示和惩戒,但力度太轻,预计杀一儆百的效果会很小。事实上,“被出具警示函”几乎不算惩戒,顶多相当于一个警告处分而已。
最重要的是,投资者利益在受到伤害后,没能得到有效弥补,造价丑闻极大地伤害了投资者信心。一旦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得以制止,投资者信心得以恢复,一个良好的投资市场就会逐步形成,我国的资本市场才会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杜绝财务造假、提高IPO公司质量、修复投资者信心、培育优良的投资市场等宏伟目标,都需要证监会进行体制创新、制度变革,将第三方独立审计大权收归自己掌握。
建立第三方审计机构数据库
只有审计机构真正独立出来,避免与上市公司直接接触,才能真正杜绝财务造假,也才能保证审计结论的真实性、公正性。
对证监会来说,要让审计机构由之前的仅为上市公司服务转向为监管机构、投资者服务,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建立第三方审计机构数据库。
将第三方审计大权收归监管层,其实并不难,也没有法律制度上的障碍,相反,监管层只需改变一下审计机构的层级关系,就可以很轻松地实现这一目标,不用太大的投入,效果还会很好。
目前的制度设计是,审计机构对拟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做出独立的审计意见,律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审计机构、保荐人等相关资格做出法律意见,保荐人负责向证监会推荐。审计机构对拟上市公司的审计意见出现在招股说明书及相关文件里。
以IPO审计为例。为避免审计机构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伤害投资者利益,与上市公司一起造假,证监会只需要将审计机构独立出来,在保荐人递交招股说明书(封卷稿)后,由相关部门在审计机构数据库里随机抽取审计机构,被选中的审计机构独立地对拟上市公司进行审核,其审计结论和意见只对证监会、发审委、投资者负责。
要进入证监会建立的审计机构数据库,除了具备相关从业资质外,还必须没有违法、违规案底(包括兼并重组前),一旦出现违法、违规情况,立刻清退,永远失去资格。这样,不但可以确保上市公司审计资格的稀缺性和垄断性,而且可以保证审计机构的独立、客观性。
至于审计费用,仍然由上市公司承担。上市公司将审计费用汇到证监会,由证监会汇给相关审计机构。
建立第三方审计机构数据库,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审计机构与上市公司正面接触,可以有效地避免金钱寻租,和充分保证审计结论的独立、客观性。此外,由于上市公司不知道将会被哪一家审计机构审计,其造假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
上一主题:李雄厚:当幸福突然到来
下一主题:企业管理的海盗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