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两位基金经理,一位研究员,这是某中小型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门的所有人员配置。而这样一个团队,则负责了该基金公司所有货币基金、一级债基、二级债基等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投资。随着固定收益类产品的不断扩容,基金行业债券型投研人才的缺口也愈加明显。 ■ 贾华斐
据不完全统计,债券基金经理平均掌管的产品数量已经超越股票型基金经理。超过半数债券基金经理逼近“一拖三”的“压力线。有些基金公司基金经理掌管的产品则跨越了货币、一级债基、纯债基金等多个类别。
但产品的发行速度并没有放慢。业内人士指出,全行业固定收益人才短缺的情况可能仍将持续。
困局难解
债券基金的热度给此前持续低迷的行业打了一针兴奋剂,让各个基金公司烦恼的人才问题却日渐明显。而大小基金公司的烦恼,则各不相同。
最无人可用的莫过于前文所述的中小型基金公司。由于资源有限,很多中小型基金公司把多数的资源配置在了权益类投研团队上,专户业务也以权益类产品为主,产品线并不完善。但这类产品持续陷入发行低谷和业绩低迷期,全行业都借机发行债券、保本、短期理财、货币等固定收益类产品。
但固定收益产品的发行速度则并没有因为人才的短缺而暂缓。Wind资讯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两个月,新基金发行中,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占比均超过了70%,目前正在排队发行的基金,以及正在证监会排队等待批文的基金继续维持了这一数量。
除了公募产品之外,专户业务的投资者喜好也在朝固定收益产品倾斜。此外,企业年金以及刚刚获批的保险资金管理业务,也需要大量的固定收益类人才来支援。这使得本就紧张的固定收益人才,显得更加稀缺。
“挖角”混战
“现在各类创新几乎已经颠覆了以往市场对债券的理解,行业的广度有了很大的变化。”一位在债券领域从业超过5年的专业人士感慨,“我这半年所经历的事情,比过去三四年的都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业界有此类感慨的人士还有很多。由于债券市场带有一定的封闭性,相较投行、研究等部门而言,在过去的几年内,券商的固定收益、债券融资等部门一直是较为静态的“冷门”行业,基金公司的债券基金数量也极为有限。
自去年以来,股票市场行情一直不佳,反而是债券市场的“赚钱效应”明显,企业也将债市作为自己融资的首选地。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债券承销发行业务及债券投资业务的迅速发展。
此外,专注债券市场投资的私募基金也不断涌现。旧领域的规模不断增加以及创新模式的不断涌现,使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券商收入大幅提升,同时也让新进入者看到了赚钱效应。
很多券商开始在固定收益领域招兵买马,基金的固定收益类产品也不断发行。各类机构的扩张使得本就数量不多的债券人员显得更加“抢手”。从去年开始,债券发行和投资领域的人员流动均明显加大,固定收益人才的身价也开始攀升。
奖金攀升
“挖角”大战势必造成人才的身价上涨。其中,券商给予的筹码更多的是职位、奖金激励的力度,有券商人士称,基本薪酬方面的增幅并不明显。不过,基金公司挖人则更多地依靠基本薪酬的支持。
“基本工资增加得并不算多,但这一两年业务比较多,增加的主要是奖金收入。”一位券商固定收益部的人士称,收入的多少取决于券商承揽的业务多少,如果本身所在的券商获得的项目增加,不跳槽也能提高收入。
对于券商投行业务而言,一个好的保荐人可以带来一定的项目,直接给投行贡献了收入,一两个项目足以养活一个部门。保荐人也是投行薪酬体制中最大的支出,一般的业务人员相对收入并不算很高。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今年以来债券的承销和销售交易业务均获得了不错的业绩,这直接带来固定业务人员奖金的增加。据了解,如去年和今年这样较好的行情,一线骨干业务人员的收入有望“过百万”,领导岗位则可以达到“数百万”级别。
与基本薪酬类似,固定收益奖金的发放也一般按照部门年度创造的效益,再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和级别确定奖金的具体金额。这其中,如中信证券等一些传统大券商的薪酬体制相对较为稳定,更类似“大锅饭”,而如国信证券、国开证券等在债券领域的后起之秀的激励机制则显得较为灵活。
业内谈资
据多位行业人士透露,保守计算,在券商的各业务部门中,固定收益的人员工资一直较为稳定,按照经验和工作年限予以一定的加薪。按照目前的市场价位,应届毕业生进入投行领域的工资可能在10万至20万元之间,工作超过5年后,每年的收入至少可以达到50万元。
上一主题:给设备看“急诊”的人
下一主题:一个基层技能工人的精彩梦想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