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创立1号店前,于刚曾服务过两家跨国企业:戴尔和亚马逊。亲眼目睹了这两家企业对创新重视程度的差异。戴尔虽是全球执行力最强的企业,但创新乏善可陈,相比之下,亚马逊在创新上不遗余力。现在,亚马逊的市值超越戴尔不少。于刚常常感慨:电子商务企业,今天不创新,明天就有可能被淘汰。
□ 王可心
1号店,电子商务型网站,2008年7月 11日,“1号店”正式上线,开创了中国电子商务行业 “网上超市”的先河。
4年前,1号店成立之时,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这个在线卖日用百货的“网上沃尔玛”生意。显然,他们要做的是个苦生意:快消品的客单价低,每单贡献的毛利薄,而且,很多商品易漏、易损,保质期短,对仓储物流要求极高。
然而,4年后,它的表现却出乎当初看衰者的意料:连续多年高速增长,在用户中积累了不错的口碑,2011年销售额超过27亿,跻身中国前十大电商之一。外界预测,2012年1号店的销售额将超过50亿。
珠联璧合打下坚实根基
1号店两位联合创始人于刚和刘峻岭结识于戴尔公司,并同时从戴尔离职,创办1号店。在此之前,于刚曾在德克萨斯大学任教、在航空管理软件领域创业、任亚马逊全球供应链副总裁,具有十几年的供应链管理经验。刘峻岭曾任戴尔中国区总裁,擅长营销、数据。
两位创始人的背景,解决了快消品电商最艰难的问题——供应链管理。过去,大货栈、后玛特等数家快消品类电商纷纷倒下,皆在供应链管理上栽了跟头。“1号店之所以发展得快,就是因为我们供应链管理做得到位。”于刚说。
1号店也具有足够的耐心。其一开始立足上海和华东,而不是急于向全国扩张。这为1号店打下了生存的根基。
从困难中找创新方向
在创建1号店时,于刚和联合创始人刘峻岭一起花了两星期的时间,专门讨论企业文化的内容,最后他们总结出8个字:“诚信、顾客、执行、创新”。其中,“创新”是企业文化的基石。那么,1号店是怎么做创新的呢?
首先,1号店的商业模式就是一种创新。他们以大品种、快消品方式切入。这其实非常困难:海量的商品,体积大,分量重,易漏,易损,但于刚认为,只要迎难而上、克服壁垒,这些难点就能成为企业的竞争力。另外,除了商品,他们又加入了很多的服务项目,有药网、医网、手机充值、信用卡还款、银行转账和水电煤气缴费等,以期实现企业的使命:“让顾客足不出户,享受一切商品和服务。”
顾客、商家的需求都是多样化的,一种商业模式没办法满足他们的所有需求。因此,一号店的系统要容纳更多的商务模式。在此战略下,诞生了掌上1号店、虚拟超市、店中店、名品特卖、1号团、企业频道以及EPP(企业内购平台)等。
创新要放眼未来
说创新,很多人可能只看到眼前的事情,会更多思考“我现在要做什么?”于刚认为,应当花很多的时间去看未来,创新要为未来做准备。像目前1号店同时孵化很多项目。可能只能成功几个,但没关系,只要成功几个,就能奠定未来的基础。
1号店的“店中店”,两年前就开始孵化,去年才开始推出。现在一星期要进驻100来家商铺。还有他们的“名品特卖”,才上了三个星期,增长很快。比如“掌上1号”以及“虚拟超市”等。1号店在北京的地铁站投放了一个27米长的广告墙,非常壮观,展示企业的商品丰富度和多样性;在深圳地铁站,1号店则是在屏蔽门上安装虚拟售货机这样的模式。这也是在为未来投资,为手机购物打下基础。效果很好,目前1号店已经积累了200多万手机用户。他们还尝试电影植入。并结合电影做整合营销,在电影院门口发巧克力,发抵用券,在情人节时候,给顾客送玫瑰花等。
于刚经常说:创新不再是一个时髦的词,是企业必须具有的能力。尤其是对电子商务来讲,今天不创新,也许明天就被淘汰。
相关链接
1号店董事长于刚
于刚 男,湖北宜昌人,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系。先后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决策科学博士学位,康奈尔大学物理学硕士学位。曾任戴尔公司副总裁,主管戴尔全球在亚太地区的180多亿美元的采购和物流业务。在此之前任亚马逊副总裁,管理其全球供应链包括配送、采购、库存和库容,曾在美国创立科莱科技公司任总裁和董事长,2002年科莱科技被埃森哲并购。获武汉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
上一主题:清华EMBA
下一主题:《诚信载道》连载六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