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苹果回迁美国 制造业“未来战士”驾到
[发布时间:2012-12-17 15:26:14 点击率:]

  日前,苹果CEO库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将投1亿美元将部分产品的生产线回迁至美国,分析师认为,此举将给美国制造业创造200个就业岗位。库克表示,他们计划在其自动化的新工厂生产Macintosh产品,此产品的组装看上去应该是最为简单的事情。但苹果同时也表示,iPad也完全可以再美国生产并用机器人制造。

  在苹果宣布此消息的同时,富士康也宣布将会拓展其在美国地区的业务。由此可看出,苹果在美国本土的生产线有可能也是由富士康进行代工。此消息一出,让苹果回迁美国的计划显得更为现实。

  

  制造业全新革命初现

  

  此消息一曝出,迅速引起各界人士关注。有说法称苹果认为劳动密集型代工厂有种种不确定因素,譬如发生骚乱等均会影响其产品出货。但从接连曝出的更多信息来看,苹果解决了通过机器人制造产品的技术难题,才是其产业回迁的最主要原因。

  通过机器人生产,其成本必定比人工便宜。否则,苹果绝对不会逆市把生产线搬迁到人力成本高、土地优惠政策少的美国。据了解,为苹果代工少部分Macintosh计算机的达丰(重庆)电脑有限公司在10平方公里的重庆市西永综合保税区占地达综保区1/4的面积,仅产业工人的人数就超过两万。而据相关新闻显示,其即将投产的美国工厂仅200个就业岗位。

  据世行统计,美国2011年人均收入47132美金,但美国劳动力昂贵,据说汽车工人年薪为14万美金,记者按此乘以200,苹果需支付的佣金为2800万美金。

  而记者查询到达丰(重庆)电脑有限公司的普工招聘信息显示月薪为2000-4000元,我们姑且将其普工平均月薪为500美金,年薪则为6000美金,然后乘以2万的人数,仅人工费用就是12000万美金,超过美国工厂需支付佣金的四倍。并且,苹果需支付给富士康的费用除了佣金,还包括从中国到美国的运费以及富士康的利润。而苹果在美国本土的工厂仅有一次性建设费用与自动化设备的折旧费用。而这些费用其中一部分极有可能还由代工厂来支付。

  其次,苹果以及其他品牌的IT产品最主要销往的地区一直是美国,据重庆市对外贸易经济委员会发布:2012年1-10月笔记本电脑出口占总额近1/3的重庆市,其最大的出口市场就是美国,其出口额占排名第二位的德国的三倍以上。而现如今,在美自动化生产比劳动密集化生产的成本还低,不仅可以起到就近生产、缩短发货时间的作用,还可从中节省掉很大一部分运输成本。

  最后,苹果的产业回迁也为美国提供了200个的就业岗位,同时还通过一种新的生产模式起到了标杆作用,若因此带动一部分零配件商在美设厂,则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由此,奥巴马政府提出的“振兴美国制造业”的方针能得到进一步落实,苹果也给急于解决美国国内矛盾的美国政府送了个顺水人情。

  可以想象,在几年以后,占地几平方公里的电脑组装车间里,各种智能动臂、机器抓手以及运输器整齐而忙碌地进行焊接与组装,偌大的工厂仅有不足200人在操作室和监控室内工作,工作时间基本看不见他们在工厂里走动。这幅画面让人不禁想起80年代好莱坞的经典影片《终结者》,又名《未来战士》。这就如同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卡尔本茨发明了汽车那样,是人类工业进步的一次全新革命。

  

  水到渠成还是试水

  

  制造业自动化多带来的好处不言而喻,对于此,在四川某连接器生产企业任管理职位的小刘感触颇深。据他介绍,他所在工厂的生产线正分批次进行自动化改造。尽管最初政府批复用地仅90余亩,但由于部分车间实行了自动化,新生产线的产能较之以前大为提高,因产能增大所带来的利益也翻了两番。并且,由于人员的精简,整个公司的工人人均素质越来越偏技术型,工资也越来越高。“我们企业所在的工业区以电子电器制造为主,周围的工厂经常有大型外资IT制造企业的猎头来挖人,但这些猎头从不到我们厂门口来。因为他们给不出那么多我厂给的工资”小刘介绍道。

  “工业的自动化拥有集约型、标准化等优势,未来肯定是工业领域一个趋势。”西南财经大学高级工商管理教育中心教授,主要从事领域为宏观经济、公司战略与资本市场的顾文军先生介绍道,“事实上,工业自动化在发达国家的程度已经相当的高,比如日本,目前汽车工业、机械工业、电子电器等多个行业均涉及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据了解,日本现已研发出第五代工业机器人,最大控制23根轴,具有相互协调、独立的能力。工业机器人主要用于弧焊、接触焊、涂胶、喷涂等工作,并积极向水下机器人、建筑机器人、农业机器人、个人机器人等民用领域发展。

  不过,顾教授也有疑问:“在电子电器领域,工业机器人尚主要应用于结构简单、附加值高的产品上,至于相对精密的产品,尚未听说有过多的工业机器人应用。”

  事实上,苹果CEO库克也表示:此次苹果计划回迁美国的Macintosh产品应该是构造最为简单的产品。尽管库克称ipad也可实现机器人生产,但迄今为止并无任何消息表明苹果会回迁ipad生产线,至于精密程度超越ipad的iphone——同时也是苹果最为畅销的产品,回迁更是遥遥无期。

  而即使苹果的ipad和iphone也陆续通过工业自动化回迁至美国,苹果还不得不为其供应链作出考虑。对此,富士康发言人也承认:“供应链是向美国扩张的最大的挑战之一。”虽然苹果是美国企业,但其核心零配件如芯片、电池、记忆体、显示屏、外壳等均来自日本、韩国、台湾三地企业,其生产大部分在中国大陆完成。而由其代工厂富士康采购的零配件更是大都集中在亚洲。

  尽管有消息称,目前苹果的核心零配件中美国制造的比例开始上升,如处理器和显示屏幕,包括功率控制器、距离感应器、WIFI芯片、天线等等大多都是来自美国的公司,但一条供应链的逐步完善仍需多年,因长途运输所带来的高成本极足以让苹果吃不消。

  因此,有业内人士表示:苹果的产业回迁,就目前来看,象征意义恐怕远大于其实际意义。毕竟,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不可能短期内实现,形成的过程也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在这期间,苹果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中国如何面对“终结者”

  

  假设IT制造厂均逐步实现生产自动化,制造业的未来战士真的驾到,对于处于产业链下游的中国等代工大国,极有可能带来工厂纷纷搬走、产业空心化等问题,从而可能引发失业率居高不下、GDP负增长等社会危机。

  通过记者的随机访问,不少业内人士均认为:如果是小规模的迁出,影响并不大。但如果大规模地迁出的话,那影响就是不言而喻的。这会导致我国就业机会减少,带来大规模失业,从而引发社会不稳定的局面。

  但顾教授对这种现象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他乐观地表示:“自动化的趋势即便发生,也会是一个相对自然的过程。这一切的变革都跟经济相关。对于苹果来说,他们主要考量的肯定是成本与利润。苹果公司作出部分产业回迁美国的决定,尽管有一定美国政府建议的因素,但这种因素占比相对可能较少。对于企业来说,一切作为权衡的指标均是经济效益,不会过多考虑其他。如苹果逐步回迁并实现自动化,这只能说明中国的人力成本让他们无法承担,从而无法实现企业想要达到的利润附加值。而国内人力成本进一步升高,也会促使在国内投资建厂的零配件商,甚至国内的本土制造业不得不进行转型与升级,开始尝试实现自动化生产。”

  但一旦自动化生产实现,并广泛普及,会否导致我国大量产业工人失业?对此,顾教授也有极具说服力的看法,他认为:“通过最近所在学院做的调查,如今的中国,最容易就业的群体就是基础性产业工人。因为产业工人近几年一直呈供小于求的状态。这也是我国人力成本增加的一大因素。工业的自动化正好可以缓解劳动力紧张的现状。

  “假如工业自动化的步伐较快,也不一定会致大规模失业,这一部分产业工人还可进入到第三产业。中国人口结构老龄化已日益严重,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已占总人口的13.2%,各行各业的人力需求都会越来越紧张,而中国的快速社会发展及城乡差距导致的城镇集中化也会进一步调整我国的经济结构,使服务行业的人力资源需求进一步增大。譬如,经济结构相对合理的美国GDP中,消费就占70%,这使得大部分人都因此而从事于服务行业。因此,高端人群的需求对美国的教育也形成了很好的刺激。同样地,中国的人力资源更多地集中于服务业以及自动化工业,对中国人口的教育程度也会形成一个反补,对我国就业质量以及经济质量的提升恰恰是有好处的。”

  另外,顾教授也表示:“尽管工业自动化是全球趋势,但也并不是所有工业均适用于工业机器人的参与。就如先前提到的,不少精密行业难以实现工业自动化,这让自动化的规模也不会很大。如果我国消费占GDP的比例尚无法承载大部分人转入服务业,他们也可以继续留在工业领域。”

  “而且,这一切转型应该都会呈现一种自然而然的形态,不会以一蹴而就的极端状态发生。包括产业自动化的趋势。因此,对这一切也不必太在意。”

  无独有偶,12月13日,富士康CEO郭台铭宣布了“百万机器人”计划,并很快付诸于行动,现在的深圳龙华厂区,原先需要二三十人的组装线已缩减至5人。郭台铭表示:“希望到2012年底装配30万台机械臂,到2014年装配100万台,要在5到10年内看到首批完全自动化的工厂,并在数年内通过自动化消除简单重复性的工序。”这说明,工业自动化似已不再是未来的趋势,而是正在发生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