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两头在外 全靠脑袋” 品牌与工业导航桐城
[发布时间:2013-01-07 10:07:33 点击率:]

  把文化作为向城市躯体输送养分的血脉,使经济成为支撑起整个城市的骨骼。在城市的发展与繁荣的过程中,安徽桐城市始终把文化作为一切力量之源泉来精心培育,同时坚持把经济作为一切发展之动力。中共安庆市委常委、桐城市委书记王强深谙其中的道理。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如果把文化比作向身体输送养分的血脉,那么经济无疑就是支撑起整个身体的骨骼。文化的积淀和繁荣会为城市的发展不断地提供新鲜的活力和强大的张力,而经济的增长和稳固则会为城市的崛起提供强劲的动力和坚实的支撑。可以说,在城市的发展与繁荣的过程中,既要始终把文化作为一切力量之源泉来精心培育,也要坚持把经济作为一切发展之动力来着力打造,二者缺一不可。 

  作为中共安庆市委常委、桐城市委书记,王强深谙其中的道理,他多次告诫桐城各级领导干部说,一个健康的身体仅活化血液是不够的,还需要强劲骨骼。因此,在把文化工作做得有声有色的同时,桐城市委市政府坚持“工业立市”的第一战略不动摇,紧紧抓住融入合肥经济圈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契机,使桐城市成为安庆的经济龙头,并在全省争位次,在全国创品牌,树立了新形象的目标。

  克服先天不足

  发展民营经济

  桐城市没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没有毗邻大都市的区位优势,没有国家重大项目布点的政策优势。这些先天不足之处可谓是桐城市发展的一个短处,势必会为桐城今后的发展带来阻碍。如何解决这个难题从而把桐城的经济发展带上一个新的高度呢?  

  王强认为,“作为唯一以县级市身份纳入合肥经济圈的桐城市,最大的优势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发达的民营经济。”前者自不必言,而后者也广为人知。这都是因为“穷不丢书,富不丢猪”的传统孕育了桐城人民务实而聪慧的性格。他们从卖货郎到推销员,再到创办不计其数的民营企业,走出了一条“两头在外,全靠脑袋”的路子。  

  如今,桐城的民营企业已经超过万家,并且已经形成了汽车零部件、羽绒、建材化工、印刷包装等支柱产业,而且每个支柱产业的领头羊企业在全国市场上都颇具强势地位。桐城,已完全成为了一个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地区,这在至今国有经济仍占七成份额的安徽省来说,显然是个特例。 

  因此,民营企业的发展就成了桐城市工业发展的“导航仪”。而如何解决桐城的发展难题就转化成了如何让民营企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以使其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这便是摆在王强面前的关于经济方面的主要工作任务。  

  经过调查研究,王强决定把经济工作重心放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一把手”工程,在抓好在建项目的同时,牢固树立“挑商选资”理念,围绕印刷包装、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家纺服装等主导产业进行招商,为繁荣民营经济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第二,结合创建金融生态市,通过创新金融支持政策,营造金融生态环境,努力打造“信用桐城”。桐城市金融、担保业体制的不断创新,吸引了大量社会资金,为市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拉动了全市经济快速发展。该市在全省率先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惠农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出台股权质押管理办法,在全省首开股权融资先河。另外,桐城市还大胆开展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此举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金融创新的典范。这些金融创新为桐城的中小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鼓励了更多的桐城青年加入到创业行列中。

  倾力推进

  “品牌兴市”战略

  王强高度重视企业的品牌建设。他认为,品牌是企业的重要无形资产,实施品牌战略是支持引导企业自主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要举措。  

  近年来,桐城市围绕区域经济特色和优势产业,把“质量兴市”和实施商标战略提到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高度,以品牌经济引领转型发展,走出了一条“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桐城”的发展之路。该市还通过扶持优势行业中的优势企业,推进实施“品牌兴市”战略,出台一系列激励政策,促进“桐城创造”更多品牌产品。  

  桐城市每年都把“强化品牌意识”写进市里的“1号文件”,要求争创3至5个省级和国家级品牌,在省里和安庆市分别给予每个国家级商标、名牌50万元和20万元奖励的基础上另给予10万元奖励。对获得国家级商标、名牌的企业,市政府已连续召开了三次驰名商标颁奖大会,邀请省市领导和媒体予以表彰宣传。  

  安庆市委市政府的有力扶持和品牌战略的不断实施,对桐城地方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品牌效应已成为了该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元素。自2003年制定实施《桐城市企业名牌战略规划》以来,通过近10年的不懈努力,桐城市的产业品牌效应日益增大。2008年中国包装联合会授予桐城为“中国包装印刷产业基地”;2009年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授予桐城为“中国塑料包装产业基地”,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范岗镇为“中国刷业城”;2010年中国机械联合会授予桐城为“中国输送机名城”,中国包装联合会授予桐城为“中国优秀包装产业基地”,该市的新渡、金神、范岗、吕亭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产业集群专业镇。另外,桐城市已成功培育出“鸿润”、“金光”、“白兔湖”、“霞珍”、“盛运”、“青草香”、 “攀登”等中国驰名商标7个,占全省现有总数的四分之一,居全省县(市)首位;安徽省著名商标37件、中国名牌产品企业1家、安徽名牌产品企业15家。

  工业立市

  “老三篇、新四军”并举

  在采访中,王强书记针对桐城市工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提出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并重的战略思想,他形象地用“老三篇”和“新四军”来指代它们。  

  所谓“老三篇”,指的是机械制造、家纺服装、包装印刷三大行业,它们所代表的是桐城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桐城市围绕“承接改造、内涵提升、拓展延伸、品牌推动”发展思路,重点发展包装印刷产业、机械制造产业、家纺服装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化工建材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目前,桐城市已经成为了全国最大的羽绒被、凸轮轴、玻纤窗纱和瓶盖等生产基地和全国四大包装印刷基地之一。  

  以机械制造产业为例,王强介绍说,桐城市将重点发展输送机械和汽车、火车、烟机等配件产业,引导发展包装机械、轻纺机械及其他机械制造业,扩展机械制造产业门类,促进输送机械骨干企业强强联合,加强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大力发展高端产品,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像华祥集团、金光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攀登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业内“龙头”企业,都是政府需要重点扶持的企业,帮助它们不断发展壮大,提升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因此,王强还特意提出了“新四军”的概念。它指的是硅基产业、环保产业、先进设备制造业和生物食品产业。未来一段时间里,桐城市将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振兴发展的战略重点,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形成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