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进一步说,工业化是生产方式的现代化,不是上两个项目;城市化是空间结构的现代化,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产品、经济要素等向一定的空间集中,用空间来代替时间,节约交易成本,增加分工力度,是一个“去二进三”的过程,是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的过程。市场化是交换关系的现代化,不是说搞两个产权市场,搞两个有形市场,核心是人们之间的关系达到真正身份平等,都成为市场主体,实现等价交换,同工同酬,按要素分配。这三个化统一的对象是小生产方式和农村的落后社会结构,三个化一个目标,一个对象。所以,得一化带三化,三化同时化。
这些年,我们不太懂现代化为何物,现代化只抓了一个“现”字,人均GDP多少,利润多少,回避那个“代”字,不知道把什么化成什么,所以把这个解体了,又搞了两次分散工业化。所以,现在我们这么大的GDP,第三产业就业才35%左右,为什么?两次分散工业化,造成服务行业的服务半径不够。服务业一定要有它的服务半径,有了服务半径以后第三产业会创造无数的就业岗位。而我们片面的、分散的工业化,最后造成现在三农问题比较严重。比如,农村成了空头村,老少儿童的留守地,农业成了副业,等等。这说明三农政策就地消化农民的效果并不显著,核心问题在哪儿?在于我们的空间结构现代化落后,连续三个五年规划强调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到现在战略性没得到很好地实施。战略性就是要解决主要矛盾,而我们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是我们的空间结构落后,是我们2.6亿的农民工进了城,转变了分工,并没有转变身份,创造GDP都超过50%了,结果身份还是二等公民,在城里不能消费。如果城市化搞起来了,让农民工真能市民化,在城里消费,使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状态改变,我们就能扔掉外贸的拐杖,他国就得改变态度。所以,战略性调整就是抓市民化,千万不要再搞城镇化,“镇”是一个地域概念,是搞新区,把小城镇变成了国际重镇,那就出问题了。
现在的发展战略一定要明确,现代化就是要化掉封建经济为基础的小农经济,现代化就是把封建主义化成资本主义的过程,就是消灭小农经济,搞现代化的大农业,而不是装备农业,你给多少钱没有用。如果城乡没有差别,能有务工潮吗?因此,核心问题就是改变生产方式,最可靠的就是空间结构的现代化,把工业向县以上集中。这样一个社会结构的大变化,需要给国民经济一个准确的定位,如果眼睛就盯着GDP,把GDP的增长当红利,发展观如何能转变了呢?
我们现在经过30多年的高歌猛进的发展,改变了2.6亿农民工的分工角色,可以说是半发展了,如果把人家身份转变了,那就是全发展了。发展是人,不是GDP增多少。所以,我们一定要真正转变发展观。
现在中国大多数以户籍为单位的农民,他们59%以上的收入都是非农收入,真正靠那点地不到41%了。我们现在市民化就是要做这件事,最后从社会结构的现代化中割断他的土地的宅基地的封建垄断,他才能真正成为城市居民。当务之急是90后的农民工,90后的农民工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中国的命运。90后的农民工他们没种过地,而且对共产党也没有那么深厚的感情。90后农民工进城以后受到了什么待遇——拿着不到一半的工资,像候鸟一样流动,而且这样的流动也因为阶层的原因受到了阻碍。所以,当务之急要尽量先把90后农民工的身份转变了,让他们过上城市生活,提高他们的劳动力素质,提高人力资本的价值,使他们能融入社会,这样我们的国家才安定。
所以我认为,当前应先抓市民化,而且市民化要优先解决90后,对他们不要走保险的路子,而是要一步到位走保障的路。保障到了位,他就能够安定地正常生活了。保障就是纳入当年中央财政预算,这点钱要没有,就把办公楼卖了也得解决,少盖一栋楼,少修一条路,也得解决社会保障。
上一主题:对当前经济生活中几个热点问题的认识
下一主题:2012:西方不亮东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