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电影产业不断发展,无论是观众群体、电影院还是影片的数量都呈增长的趋势。2012年中国的票房比上年增长34%,成为除美国以外票房最高的国家。其中进口电影成为票房的极大受益者,与此同时,中国本土热映的电影在国外却被坐上冷板凳。
进口凶猛 出口惨淡
国外进口电影是广受中国影民喜爱的,尤其是好莱坞大片,总是在中国呈现大丰收的局面。2012年的《蝙蝠侠·黑暗骑士的崛起》、《复仇者联盟》等美国电影,吸引着许多观众。2012年中国总电影票房为170亿元,其中国产电影为80多亿元,仅占48.5%,而半数以上的票房都被进口电影纳入囊中。
据统计,在中国2012年票房榜前十名中有八部电影属于国外进口,中国仅《画皮2》和《人在囧途之泰囧》两部电影进入榜单。2012年有《泰坦尼克号3D版》、《碟中谍4》、《冰川时代4》以及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34部进口电影,让中国本土电影的形势不容乐观。进口电影在中国可谓抢尽风头,拥有着不可动摇的有利地位。
中国票房达12.66亿元的贺岁片《人在囧途之泰囧》,在中国的神话地位未能在国外延续。2月8日,在北美电影市场上备受冷遇。上映首日的票房仅9098美元,截止2月18日的总体票房才5.6万美元,惨败而归。《泰囧》的出口除了在泰国的票房还过得去以外,无论在北美还是在马来西亚都显得不尽如人意。
据国家广电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电影全年海外票房和营销收入仅为10.63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的20.46亿元将近下滑了一半。中国电影的出口遭遇瓶颈,中国电影被国际观众的接受度明显不够,而中国影民对进口电影的亲睐却出现增长的势头。出现这一现状的原因有很多,如电影本身的文化风格,电影的质量,以及观众的认知度、电影的被认可程度等多种原因。
好莱坞大片受众群仍广
2012年引进的34部进口电影,几乎都是大制作、全明星阵容的片子,而且很大一部分都是电影续集,有着之前电影所做的深厚铺垫,另外影民们也有着许多的回忆,能勾起心中美好的记忆,相对来说比较受欢迎。《泰坦尼克号3D版》选在其10周年的特殊日子上映,电影充满着千千万万观众的共同记忆,票房跃居2012年度的第一名。在对的时间,并抓住观众怀旧的心理,以及对3D身临其境的体验感的新打造,这是电影成功的要素,其稳居榜首也是水到渠成的。
正在热映的《霍比特人1:意外之旅》,乃是《魔戒》的前传,在02年至04年相继上映的魔戒三部曲拥有着众多的忠实粉丝,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都被大众所接受并期待。而今上映的《霍比特人》更是众望所归,上映10天,中国票房达到2.5亿元,而全球票房则突破了10亿美元。进口电影票房一路攀升,并于2012年超过本土国产电影,与其广大的受众群体与其电影铺垫不无关系。像《碟中谍4》、《007:大幕危机》、《复仇者联盟》这些电影,在前几部大片的铺垫效应上才得以如此成功。
美国大片广受中国影民欢迎,因其大制作,画面感很强,全明星整容出现,这是其在中国成功的原因之一。细看影片内容,其实故事情节老套,创新极少,但为什么会得到大众喜爱。而像王家卫这样的国产文艺片,内容丰富晦涩却不被大众认同,花八年时间拍摄的《一代宗师》票房不尽人意。这其实与民众的心理观念和认知度有关,在电影院看电影原是为了在紧张的生活工作压力中寻找一些休闲快乐的时光,由此轻松易懂的电影往往更易接受,再加上画面与明星的亮点加盟,以及大众对大片的期待和崇拜心理,其惹人眼球也是理所当然。
李安的《少年派》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从影片本身来看,其画面、3D效果、思想性、故事性都堪称上乘。有网友评论:《少年派》是唯一一部我愿意花钱去看电影院看第二遍的电影,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李承鹏说:《少年派》是有思想、有故事、制作美轮美奂的经典,它告诉你山巅在哪里。影片中各处都有其寓意,引人深思,且融入李安自己的世界观,使其立足于小说之上又比小说更为出彩。另外,李安导演的华人身份,以及奥斯卡得奖者,这些光环也是《少年派》票房成功的因素之一。
中国电影市场上,进口电影越发璀璨耀眼。不仅与影民对好莱坞大片的期待心理、好莱坞影片受众群体广大、其电影铺垫深厚、制作技术强劲等方面有关,中国现今的电影样式单一、创新匮乏等方面亦是其原因。
国产优秀电影国际遇冷
国产电影在国际遇冷,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人在囧途之泰囧》,在国内拥有着神话般的高票房,走出国外之后,却被坐冷板凳。在北美上映近两周,仅5.6万美元票房的票房,可谓惨败而归。
为何会如此,其一缘于两地的文化背景不同,根据中国观众心理制作的搞笑片,不一定在其他文化背景下也可引起共鸣。国外观众对中国熟悉的明星很少,泰囧里几乎是不认识的演员,当然受众群体就会少之又少。而因文化的差异,能使中国观众发笑的情节,国外影民不一定能懂,当然亦会觉得不好笑,思想观念、心理认知、文化背景、生活理念等方面存在差异,评价不好也在情理之中。
其二是宣传不到位,不像进口电影那般提前猛烈作势,《泰囧》在上映前不到一周,AMC才发布其上映的消息,也没有按照惯例投放相应的广告。
且中国的高票房一定原因是因为天时地利为电影增收,处在身心都压抑的年底且几乎无其他电影冲击的情况下,高票房理所当然。而在国际上,没有这样有利的条件,加之影片本土化情结比较严重,致使《泰囧》在国际上遭遇囧境。
本土化是中国电影无法在国外电影市场占据有利地位的主要原因。《让子弹飞》在国外上映的时候很多观众提前离场,也是因为看不懂。而《赤壁》在欧美国家上映时也令人看得一头雾水,因为他们并不了解中国的历史,因此只在日本取得了良好的反响。《金陵十三衩》在国外上映后被认为“歪曲事实”,甚至还有人称是中国政府所拍的“宣传片”,明明是一部中国的血泪史,却遭到如此评述,还是因为国外人群对中国历史的陌生,对二战中日军暴行的不了解。
这些年,国外的思想文化、生活理念慢慢渗入中国,对国外的历史也渐为熟悉,好莱坞大片的强势入驻让国外电影在中国逐渐蔓延并超越国产电影。为何中国电影却无法走出国际,原因之一便是外国对中国的不了解。要改善国产优秀电影在国际上做冷板凳的现状,首要的就是要从大家都能接受的角度制作展现中国博大文化、深厚历史的电影,因为只有影片被理解被接受,电影票房才会随之增长。
冯小刚历时18年的新作《一九四二》在北美上映,首周票房喜获62万美元。因为外国对中国大饥荒的事件并不熟悉,还在堪忧国外票房时便收获惊喜,这是一个好现象,说明讲述中国历史性的国产影片开始被外围观众接受。
普世价值与本土色彩
好莱坞电影与国产电影的风格很不一样,好莱坞电影大多具有普世价值,而国产电影的本土色彩较为浓厚。普世价值被称为是“民主、法治、自由、人权”的代名词,这是全世界都熟知并渴望的价值观,能够被大众接受,因此好莱坞大片能够走进各个地方并具有较好的口碑。
《星球大战》、《钢铁侠》、《指环王》等众多好莱坞电影无一不显示出其普世价值。2012年上映的《复仇者联盟》集众大片中的英雄式人物在一起,钢铁侠、绿巨人、美国队长、雷神众多人们心目中的英雄集聚一堂,为拯救地球保护人类安危而战斗。展现的是受众群体易于接受的电影价值取向。
国产电影的本土色彩居多,体现的是中国的历史、文化与现状,这是相对较狭小的价值体现,只能被国人观众所接受,而难以延伸到更为广阔的范围。要走出这种局面,中国电影就必须突破现有的局限性,站在一个更高更广的角度来体现民族的深厚内蕴。现有的电影要不是太过肤浅粗俗,要不就是局限于一个狭小的境地。
2012年上映的《河东狮吼2》引来无数吐槽,评价低到极致,被称之为无内容、无剧情的肤浅电影。再如《血滴子》、《王的盛宴》等电影,质量差,没有观影的价值和必要。电影是一门艺术,须具备必要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气息,否则连最基本的要素都没有又何来票房与好评呢?要国际电影市场上争夺一席之地更是难上加难。
还有一类电影,具备了这些因素,但电影站的角度不在市场上,如王家卫的片子,极具文艺气息却难以有好的票房。《一代宗师》细细品味还算一部很好的电影,画面效果好,演员的演技发挥得淋漓,电影所要表达的内容深邃而丰厚,一代宗师的大舞台包罗万象。然而这部电影不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票房不理想,究其原因还是其站的高度不够,一味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忽略了市场与受众群体。
国产电影想要重振自己在中国电影市场的地位,并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就要在展现自己的本土性的同时站在一个能被大众接受的高度,学习借鉴进口电影的经验而有所创新、具备独特性。在进口电影的冲撞下,国产电影提高其品质才是解决困境的根本之道。一部好的影片都是有其相应的沉淀,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基础,再加上艺术的表现手法,给观众展现豁大又意蕴深远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把思想文化、艺术表现、市场因素等多方面因素考虑进去,并加以利用突破,国产电影才可长足发展。
链接
《青春雷锋》
南京首日“零票房”
3月5日是学雷锋日,一部讲述雷锋从小学毕业到牺牲的成长经历的传记电影《青春雷锋》在宁上映。“学雷锋日”昨日成为一个很热的话题,遗憾的是,这部《青春雷锋》在南京首日上映竟然出现了几乎“零票房”的尴尬局面。
《青春雷锋》着力描写雷锋平凡的成长经历,上映前,该片做过几场组织首映,媒体有报道称“广受赞誉”,用生动的影像和鲜活的细节展示其“感恩社会、热爱生活,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助人为乐、服务人民”的精神,片中还涉及到了雷锋的爱情生活,还原了真实的雷锋。按照惯例,类似的主旋律影片不会太受关注,但影院考虑到影片的“正能量”,该片在南京各影城(包括非主城区影院)排了近9场。
遗憾的是,3月5晚,主城区的新街口国际影城和幸福蓝海影城南京商厦店两影城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没有一位观众买票,都是到时候取消放映了,四场均是零票房。我们也挺惊讶的,一般来说,一部电影总能卖出些票。”影城负责人表示,还会为《青春雷锋》安排几场,但到7日,有多部新片上映,就不会有《青春雷锋》的位置了。
上一主题:自行车的“春天”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