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试验成功后,第一批生产出100台柴油机,抽样10台到内蒙古动力机械厂检测。送上马力检测台却发现马力不足,本来生产的是十二马力的柴油机却变成了十一马力,那一马力躲到了哪里?身为生产主管的张庆义马上组织技术人员进行问题查找,并请动力机械厂的工程师指点,原来是缸盖端面过长涡流度数不对,曲轴曲管有误差影响爆发,改造之后,一切正常了,张庆义也长舒了一口气。为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张庆义联系了内蒙古工学院的孟老师来厂给工人讲课并指导操作。后来,在实验与用户使用中发现这款柴油机耗油太大,张庆义派技术人员到内蒙古动力机械厂请教专家,反复改进,历时一年终于稳住了质量。在张庆义心里,新产品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不能让它有任何的毛病与瑕疵。柴油机生产出来后非常紧俏,旗领导批条子才可以买得到,机械厂人的脸上洋溢着豪迈的笑容。
一个身居偏远地区的小厂却要研发那个时代科技战线的前端产品——柴油机,可见张庆义心劲一直挺高,为此他可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张庆义通过实际考察后,回来就动手,动手不行就去考察,出了问题不怕,马上想办法解决,正是在这种刨闹式学习方法的基础上,逐渐河套酒业在工艺上形成了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四步学习法”。
张庆义经常说,人和人的差距是很小的,关键是同样的问题就看你的悟性。要多看多想多总结,多思出智慧。有这样一个带着几分传奇色彩的故事,对张庆义的悟性可以有所了解。
1960年,为适应播种技术需要,杭锦后旗机械厂要将原来的三腿耧改制成十行和十二行圆盘播种机(半机械化),但是当时的工人文化程度低,对机械一窍不通,更看不懂图纸。所以厂里派刘栓虎师傅到吉林去学技术,可是刘师傅到了之后却发现人家已经不生产这些机械了,同厂里取得联系决定买其十二行播种机作为样机自己回来生产,但是对方有三个核心部件坚决不卖(排种轮、堵塞轮、排种杯),后来经过协商,要卖也可以,让机械厂给对方400斤肉或者是3块罗马表。虽然现在看起来这些东西可能并不值多少钱(当时肉价为0.3-0.5元/斤),但那毕竟是闹饥荒的1960年啊!连窝头都吃不饱,去哪里弄400斤肉?迫于无奈,细心的刘师傅只好把纸放在那三个核心部件上面,手掌抹了油去搓,拓出了一个模型样子回到了厂(这哪里还能谈得上是一张图纸)。可是就靠这张称不上图纸的图纸,大家一致公推让张庆义去试着做一做(当时大家心里并不抱多大希望)。
奇迹出现了。张庆义用这张沾着油印的纸,自己测算,自己绘制,用一台日本昭和年代的车床,竟然将这三个核心部件车制成功了,而且一直沿用至今。
张庆义的悟性是在长期劳动中培养出来的。正是由于张庆义善于学,也善于悟,才使得河套酒业有着独特的本土化的企业知识库,企业虽然深居内陆,却是不多的拥有管理哲学的企业。
张庆义进入酿酒行业之后,考察河套陈缸当时走下坡路的教训,他认识到贴牌生产不是长久之计,在融汇了多年对行业的思考之后,他悟到酒道贵真。如今,至纯至真成为企业的重要思想库,企业管理层有着统一的共识,河套酒业要做有根的企业。
学习是给头脑一个点燃思想的火炬,而不是一堆答案的堆砌。从小喝着黄河水长大的张庆义,他坚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本为逻辑。张庆义的本然点点滴滴融进入了他专注于河套梦想的“本为”中,平实而不修饰,踏实而不虚浮, 成为他做事的一个鲜明特点。正是由于善于学,也善于悟,使张庆义成为知天道、了人道、明商道的企业家。
上一主题:征?还是不征?
下一主题:海尔的“六S大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