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外媒聚焦两会 世界聚焦中国
[发布时间:2013-03-18 09:22:06 点击率:]

  两会召开,世界的“聚光灯”转向中国。两会不仅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周期,也正在成为世界的政治经济周期。随着中国话题成为世界话题,中国方案成为世界方案,中国两会日益凸显出世界意义。

  城镇化:中国经济最新驱动力

  张肖雯 郑讴 报道

  英国《金融时报》认为,虽然目前判定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可能带来的任何重大变化还为时过早,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城镇化将成为中国新经济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镇化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中国将出现许多投资机会。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为7.5%左右,对此,多家海外媒体不约而同地以“务实”、“理性”等字眼加以评价。与此同时,近年来普遍热炒的“城镇化”概念,也被视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最新驱动力走进了外媒的视野。

  经济需理性增长

  经济议题总是“两会”的热点,在当前全球经济依然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中国未来经济的转型发展更是备受国际关注。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一经发布,便被多家海外媒体评价为“很理性”。

  路透社题为《中国今年GDP目标不变 M2增速下调 政府更加“务实”》的报道表示,中国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当日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称,2013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从数字看,政府态度变得更加“务实”。

  英国广播公司有关报道表示,7.5%的经济增长目标表明中国希望以一种较为平稳的步伐实现自身发展及维持社会稳定。英国广播公司援引东方汇理银行驻香港经济学家达利乌斯·科瓦尔奇克(Dariusz Kowalczyk)的分析称,中国经济将从第二季度起放缓,但这种减速不会对中国经济复苏造成影响,7.5%的增长目标是安全的。

  新加坡《联合早报》有关报道称,由于出口市场前景仍不明朗,加之中国经济进入潜在经济增长率下移的新阶段,为维持下一个十年的可持续增长,新一届领导人的重要任务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出口拉动转向内需拉动,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新技术产业。

  城镇化

  是中国现代化的任务

  英国牛津大学现代中国历史与政治学教授拉纳·米特(Rana Mitter)对记者表示,接下来的十年可能会成为中国当代历史上最重要的时期。当中国城镇人口第一次超过农村人口时,中国就已掀开了新的篇章。

  新加坡《联合早报》表示,在大政方针方面,2013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与2012年12月的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基调保持一致,均强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提高居民消费来扩大内需,以及将城镇化列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

  英国《金融时报》认为,虽然目前判定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可能带来的任何重大变化还为时过早,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城镇化将成为中国新经济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镇化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中国将出现许多投资机会。

  不过,也有媒体对城镇化表达了某种程度的担忧,称应警惕城镇化被异化、扭曲为“全国一窝蜂大量花钱”的行为,并需要解决农民工在城镇化过程中的居民身份问题。

  米特向记者表示,中国的农民工为城市建设贡献了劳力,但其身份仍待正规化,待遇也仍待提高。不过,米特认为,在看到挑战的同时,中国也有很多独有的优势,如中国有着极高的识字率(95%),这对于正在迅速迈入城镇化并向经济价值链上方移动的社会来说非常关键。

  城镇化

  是扩大内需最大潜力

  “城镇化被认为是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路透社关注中国新一届政府力推的城镇化问题。中国发改委主任张平对外界表示,发改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中国城镇化发展规划,他称如果顺利,今年上半年有可能出台规划,目的就是引导中国的城镇化能够有序、健康地发展。

  外界关心中国未来的投资安排,张平表示,“投资是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方面”,核心问题是优化结构,不能够再去搞那些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不能搞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落后企业,也不能搞产能过剩的企业,而是要把有限的资金、有限的供给更好地用于改善生产条件和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

  德国《柏林日报》6日认为,改革和变化仍是中国未来的主旋律。瑞士《每日导报》以“中国梦”为题称,相对美国梦,中国人的梦更现实,但中国人带有普遍的危机感。德国《世界报》则说,中国正在重新思考:以牺牲环境获得国家繁荣已经无法获得民众的肯定。同样,“反腐败和贫富不均”也是中国新政府需要面对的难题。

  美国传统基金会网站认为,不要指望中国两会拿出什么惊天动地的经济改革方案,因为这次两会是新老交替的平台,新的领导班子需要主政一段时间,摸索出问题症结后,才会拿出属于自己的答案,而这需要一段时间。文章认为,关注中国经济政策走向的人应该耐心等到下半年,届时可能召开一系列经济工作会议。

  不少媒体依然看好中国未来十年的发展。“中国不是一个简单的火车头”是奥地利《格式》杂志的标题。德国《法兰克福汇报》6日称,与上一个十年相比,未来十年中国的经济政策将向高科技、服务和品牌上发展。德国《经理人杂志》称,未来十年是中国关键的十年,也是世界关键的十年。《南德意志报》说,相比军力增强,中国领导人更关注民生问题。他们更需要解决内部问题,比如官员滥用权力、土地收购、环境污染等。俄《商业咨询日报》报道称,俄罗斯“资本管理”咨询公司分析师维尔尼科夫表示:“中国政府决定打击房地产市场投机行为是个利好消息,这将为未来股市稳定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机构改革:撤铁道部打破计划经济最后壁垒

  秦非 报道

  “今年春季召开的中国两会不仅将进行新旧领导人的更替,同时也引出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方案。中国政府决心消除双重管理以及实现政商分离。”德国之声如此形容中国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在国外媒体看来,中国新一轮改革表明,政府开始着手解决中国快速增长和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难题,顺应民意诉求,强调政府职能转变。特别是被称为“铁老大”的铁道部被撤并,意味着计划经济时代的最后壁垒被打破。

  “大部制”改革

  提高政府职能

  德国之声报道称,中国新一届政府希望通过大幅改革国务院机构设置以达到提高政府职能的效果。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11日在两会上公布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显示,中国现有的27个部委将减少至25个。美国之音评论称,此举有意减少繁文缛节的官僚体制,减轻行政干预经济运行的问题。

  英国《金融时报》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府机构经历了6轮重组,但很多机构仍未完成从行业小天地到投资与监管职权分开的转型。“现行行政体制仍存在许多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地方。”马凯在向全国人大作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的说明时表示,“不该管的管得过多,一些该管的又没有管好。”

  路透社援引中国专家的话称,相较08年更注重机构合并裁撤,本次的改革着力在于更强调政府职能转变,界定政府监管范围,顺应民意,而不是单纯地减少机构数量。

  英国《金融时报》援引专家分析称,中国的“大部制”改革应该把目标明确设定为政府职能转型,提升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实施社会管理的能力。“大部制”而非以大为好,以大为美,其目的是实现对政府行政管理与调控资源的更高效的配置。如果“大部制改革”不能解决权力过于集中而又缺乏监督,也缺乏归责与纠正机制的问题,它就很难负起所谓“政治体制改革突破口”的重任,也难以避免“新瓶装旧酒”之讥。

  分析认为,中国新的政府部门的职能应该精简和转化,更加公开和信息透明,减少对经济的直接干预,逐渐退出各种价格管制,降低各种市场准入壁垒,逐步减少审批制的空间,增强在公共服务提供方面的职能。可以说政府体制改革的“本”在于改变传统的政府职能,增强政府的公共性,增强公民社会对政府的监督。

  “铁老大”不再存在

  “新中国成立以来,铁道部就存在了。它运行并监管着世界上最繁忙的铁路系统之一,中国人都把叫它‘铁老大’。”美联社如是说。

  3月10日披露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表明,“铁老大”将不再保留。铁路将实行政企分开,铁道部拟订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将划入交通运输部;组建国家铁路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承担铁道部的其他行政职责;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责。

  “随着铁道部的消失,多年来自成体系、威风八面的‘铁老大’或许将成为人们的记忆。”新加坡《联合早报》说,作为一个政府机构,铁道部继续将全国铁路的行政、运营和管理大权集于一身,显然不利于中国走向更加公平的市场经济。撤销铁道部,其实就是要打破了铁道部这个计划经济时代的“最后堡垒”,将中国铁路引向市场化发展道路。

  美国《华尔街日报》分析称,目前铁道部不但监管,而且实际运营中国铁路系统,这种模糊的架构不但有碍于竞争,而且对融资活动也产生不利影响。分析师称,铁道部改革将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但对维持中国经济和交通运输领域的顺利发展来说又是必要的。

  《华尔街日报》认为,撤并铁道部可能会改善铁路系统的筹资状况。分析师表示,这将提高财务透明度,也是利用资本市场筹资的第一步。这将打开从股票市场融资的大门。还有分析师认为,作为改革的长期结果,如果中国的铁路系统引入更多竞争,可能也会给铁路系统的供货商带来好处。

  能源改革“云开雾散”

  中国即将启动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涉及到的部门包括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能源局等。外媒分析认为,此举表明当局开始着手解决中国快速增长和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难题。

  美国《华尔街日报》称,随着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中国为经济发展付出了高昂的环境代价,加上最近国际市场能源价格回落的契机,意味着中国新一届领导人有动力并有机会完成中国能源法的制定。中国国家发改委已经承诺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并推进能源价格改革,改变对传统燃料的依赖。分析称,中国改革向来都是循序渐进的。鉴于围绕清洁能源发展的政治、经济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越来越统一,这一轮改革似乎不太可能在北京的雾霾中迷失。

  路透社援引中国专家的分析称,此次改革方案更体现顺应民意的诉求,如食品药品安全近年来问题层出不穷,政府职能监管混乱难辞其咎。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管管理总局,就是将食品与药品安全的监管职能整合,有效实施统一监管。

  路透社还称,而撤消卫生部、组建国家卫生和计生委的合并方案也让专家们预计,未来中国的人口政策可能会有所调整,尤其是中国的人口红利面临衰竭,人口老龄化来临,以及现行执行独生子女政策后,失独家庭逐渐增多等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