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中国乳业 “走出去”PK“请进来”
[发布时间:2013-04-16 10:34:31 点击率:]

在对国产奶制品信心尚未恢复、传言世界多地出现奶粉限购之际,国际乳业巨头已悄然立足中国,并建成了自己的牧场群。

  

  国际乳业巨头中国建牧场群

  

  4月11日,新西兰最大公司、世界乳品出口巨头之一的恒天然集团宣布,已在中国建成了三个牧场,形成牧场群。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中国已建好和在建的五个牧场总投资超过2亿新西兰元(约合人民币10.3亿元)。

  近期奶粉的禁售令成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恒天然集团加速中国投资不免让人联想到是借本土奶业“失宠”消费者的时机而抢占中国市场。不过,恒天然集团副总裁彼得·摩尔却对记者表示,公司主要看中的是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并希望借助跨国集团管理和运营经验的优势,供应本地市场。目前在中国生产的奶制品全部供应在本地市场,并不出口。

  恒天然集团在中国的牧场始建于2007年,如今已建成三个牧场,形成了在中国的牧场群,并计划于2013年底建成五个牧场。根据恒天然集团预计,到2020年中国每年要消费大约700亿升牛奶,是目前的两倍。这种需求量的增长远远超过供应量的增长,中国本土每年产奶量仅不足400亿升,还需要加速本地高质量牛奶的供应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乳制品需求。

  记者11日在恒天然集团在中国的第三个牧场看到,这里已建好的多个牛棚划分区域,有1-2岁正在饲养的小牛,和2岁以上可以产奶的奶牛,总体规模已达到5000头以上。彼得·摩尔表示,与在新西兰放养不同,这里的环境更适合集约化养殖。同时,与新西兰更贴近自然的环境相比,在中国饲养需要使用更多的疫苗。

  恒天然集团负责人表示,目前在中国的目标是建成产奶量达10亿升的若干牧场群,从而保证拥有高品质的本地牛奶供应,寻求和中国乳业共同发展。据了解,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占据全球40%的乳品交易量,该集团目前控制了新西兰90%的奶源,而中国80%的进口奶粉来自新西兰。

  

  我国多家乳企进军新西兰

  

  记者12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新西兰伙伴关系论坛”上了解到,随着国内消费者对高质量乳制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中国乳企纷纷走向新西兰等乳业大国。

  出席论坛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胡祖才说,随着国内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乳制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对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升,这为两国加强投资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发展改革委近期核准了伊利集团在新西兰投资1.71亿美元的乳制品项目。这一项目也已获得新西兰海外投资办公室的批准。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说,该项目计划在新西兰南部建设年产4.7万吨婴儿配方奶粉项目,预计将于2014年6月投产。

  我国另一家乳企雅士利投资11亿元在新西兰建厂的项目也于近期获得新西兰海外投资办公室批准。这一项目预计在2014年下半年投产,年产能约为5.2万吨。作为雅士利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新西兰工厂届时将成为雅士利海外生产基地。

  2010年,光明乳业以8200万新西兰元(约合3.82亿元人民币)收购新西兰乳企新莱特51%股份。通过新项目投入,新莱特成为新西兰仅有的两家婴幼儿配方奶粉供应商之一。“光明乳业对新莱特的投资,致力于战略和高级管理,并提供了对中国市场的了解。”新莱特乳业有限公司总裁约翰·佩诺说。

  

  伊利海外投资新西兰建厂

  

  12日,正在华访问的新西兰总理约翰·基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一同出席论坛,就双边经贸、投资与企业合作展开深入讨论,其中奶粉成为关注的热点。中国进口奶粉中95%来自新西兰,中国乳品企业通过各种方式与新西兰合作,希望借助后者的力量重振消费者信心。

  新西兰与中国自由贸易区成立5年,两国贸易额在2012年增长到142亿新西兰元。在新西兰对中国的出口产品中,乳制品始终占据主体地位。新西兰总理约翰·基希望有更多的中国企业前去投资。

  约翰·基:新西兰有严格的食品安全规范,奶源充足,同时也有先进的农业科技,法律透明,欢迎中国企业前往投资建厂。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也在致辞中表示,中新两国产业互补,尤其在乳制品领域,有更多的空间。

  汪洋:我到新西兰访问,见到最多的动物就是牛和羊。而这次新西兰总理来华,看到了中国众多的人口,而现在中国牛羊肉涨价,奶粉缺乏,由此可见两家合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除了进口奶粉外,中国乳品企业纷纷前往新西兰投资建厂,光明乳业去年斥资3.8亿元收购新西兰新莱特乳业51%的股权,罐装奶粉已经在华销售;上海鹏欣集团去年也在新西兰收购了16个大型奶牛农场,并成立乳业公司。几天前,伊利集团获批,将投资11亿人民币在新西兰投资厂,伊利执行总裁张剑秋说,尽管这是伊利集团首次海外投资,但很看好投资前景。

  张剑秋:我们是第一次到海外投资,也是伊利国际化战略的第一步,未来会走得更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