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进军保险 复星效仿“伯克希尔”胜算几何
[发布时间:2013-05-06 10:22:38 点击率:]

4月24日外滩地王案一审裁定,其结果再度引发公众对复星集团的关注。

  在股票市场投资中,许多投资者希望学会股神巴菲特的投资策略或理念,但实践过程中,却很难。研究公司运作发现,实际上有许多企业也在效仿成功企业的运作模式,但能够成功的并不多见。笔者观察发现,复星集团大力倡导“伯克希尔”模式,其运作轨迹显示,以此实现大的企业跨越战略非常明显。那么这种复制模式的运作,复星能够成功吗?笔者认为其充满挑战,很难成功,且或给企业带来不确定性风险的挑战。

  

  巴菲特的“伯克希尔”模式

  笔者所指的“伯克希尔”模式,是美国投资大师——巴菲特在多年的股票投资与资本运作方面创立的模式。伯克希尔哈撒韦由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创建于1956年,是一家世界著名的保险和多元化投资集团,在全世界所有保险公司中,股东净资产名列第一,公司的经营范围可谓非常之广,经营范围包括保险业、糖果业、媒体、多种经营、非银行性金融、投资、不同性质的公司或是联合大企业,体现出一家混合型公司的性质。公司总部在美国,公司主要精力集中在通过国民保障公司和GEICO以及再保险巨头通用科隆再保险公司等附属机构从事财产、伤亡保险、再保险业务。实际上在多年的企业与资本运作中,伯克希尔哈撒韦担当了最主要的角色。其一方面“伯克希尔”在保险领域不断发展,另一方面也为巴菲特提供大量的股票或资本运作资金,比如巴菲特利用保险浮存金进行投资的方法。

  研究发现巴菲特投资资金的来源,保险浮存金是一个重要渠道,浮存金是指保户向保险公司交纳的保费,通常来说保险公司在提存一定比例的近期理赔或支付金额后,剩余款项可用以投资。来自于公司财报及公司运作的数据显示:伯克希尔的2012年财报显示其总收益为241亿美元,尽管保险业务仅贡献了16亿美元的承保利润,却为公司提供了730亿美元的浮存金进行投资。

  数据显示,巴菲特运用的浮存金主要由旗下的三家保险公司供给——其中伯克希尔-哈萨维再保险公司为巴菲特提供了规模最大的保险浮存金,这家公司自1985年始,一直提供着超过340亿美元规模浮存金;而巴菲特以并购方式纳入麾下的全美最大的财产再保险公司General Re,以及北美第四大的汽车保险公司GEICO,也在发挥着相同的功效。

  

  复星的多元化存转折风险

  

  复星在历年的企业运作轨迹中,体现了产业加投资的鲜明角色,其总体业绩也较为理想。复星创建于1992年,作为一家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专注于中国动力的投资集团,复星先后投资复星医药、复地、豫园商城、建龙集团、南钢联、招金矿业、海南矿业、永安保险、分众传媒、Club Med、Folli Follie、复星保德信人寿等。在产业模式进军保险业后,从某种程度上,就接近了“伯克希尔”的“产业+投资+保险”模式,但实际上这种看似接近的后面,仍然有较大的内涵的不同。正如我国证券行业中的投行领域与国际成熟市场投行领域的运作,看似相同,却有较大差异,这主要是市场规则、法律、企业运营差异等所致。

  从我国民营企业发展来看,在进入到一个大的发展后,其总会有更上一层的冲动,这种冲动有时会带来企业更大的发展,但多数情况下,许多民营公司往往受到严峻挑战后而出现某种风险。从国美超越沃尔玛的战略规划难成,到德隆投资帝国倒下,无不显示多元化投资在关键时点的转折风险。

  

  效仿模式能否成功

  

  2010年1月13日,复星国际与美国保德信金融集团在北京举行战略合作的签约仪式,复星董事长郭广昌、副董事长兼CEO梁信军、执行董事秦学棠和丁国其,与美国保德信副董事长马克·格里尔(MarkGrier)等保德信高管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这是10个月以来复星首次如此以全面团体形象站在镁光灯下。上一次复星最高管理团队全体出席是在2010年3月,当时复星与全球最大私人股权投资公司之一凯雷投资集团联合宣布,成立一家由双方共同投资、管理且具有联合品牌的基金公司,那次初始投资规模为1亿美元。现在,与美国保德信合资成立公司,双方投资合计6亿美元。

  这不是复星的终极目标,随着复星不断壮大,野心也在郭广昌心中生长,郭广昌脑海中已在打造万亿资产管理的梦想,目前复星管理旗下资产规模1000亿元 (150亿美元左右)。到达这个目标,他给出时间长度是10年。

  复星集团进军保险业的大幕已经拉开。今年3月27日,核心公司复星国际的业绩发布会上显示,公司保险业务的可投资资产,已达到120亿元(其中包括89亿元人民币及5亿美金),这是复星国际首次披露较完整的保险业财务指标;表明模式正在效仿“伯克希尔”模式,即笔者所认为的“产业+投资+保险”资产管理的模式已较为明显。

  从目前复星集团情况来看,复星的“伯克希尔”模式中同样是采取将大量保险资金引入资金池,而目前所体现的投资保险公司举动非常明显,其从形式来看,其与“伯克希尔”模式较为接近。但在中国引入此模式能否成功呢?

  对巴菲特投融资模式情有独钟的复星集团总裁郭广昌而言,其带来的保险业务投资转折面向何方,很难确定。从法律环境、管理者经历与公司时间历程来看,复星集团与市场化严格竞争而生存的企业对比,其政策环境与发展选择具有天南地北的差异化,尽管有些理论或部分有借鉴与实践推动作用,但并非“伯克希尔”模式能够让公司复制简单前行。相反,有时同样的投资在不同的国家市场环境中会出现相反的效果。

  复星集团介入到自己所未知的保险领域发展,其面临着政策、资金宽度、发展半径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巴菲特投资保险公司已有62年之久,资金运用与投资实战、风控等经验相对成熟,而这一切对于郭广昌而言,仅仅是开始,其间的曲折与风险可想而知。对于国别与制度、市场化等不同的公司而言,笔者认为“伯克希尔”模式在中国公司运作中引用,可能在某些时点有成效,但总体复制运营成功的概率极低。

  (作者简介:资深市场研究人士,在国有企业、美资公司从事管理工作多年及执业证券市场研究10年以上,研究方向为市场经济与证券市场策略、公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