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金融的时代力量
[发布时间:2013-05-06 10:57:18 点击率:]

 14世纪,随着工场手工艺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关系已在欧洲封建制度内部逐渐形成,政治上的封建割据,已引起普遍不满。欧洲大陆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文化艺术上,开始出现反映新兴资本主义势力的利益和要求的一系列作品。

  文艺复兴,由此轰轰烈烈地展开,并迅速传播和影响欧洲大陆。对知识和精神的空前解放与创造,适应社会之需,是文艺复兴诞生之源泉。

  时值21世纪初的中国,正迎来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新时代——金融时代。

  金融时代,正潜移默化地决定和影响着中国的经济脉搏。对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调整与创新,是中国经济发展至金融业时代的推动力。

  金融业时代来临的标志,具体形式上,表现为条分缕析的金融结构,琳琅满目的金融服务产品,分业向混业转变的运营方式,抽象状态上,表现为国民对金融业概念的占有、接纳与运用。

  事实上,中国的金融业无处不存,无时不在。大到财政部的财政策略、央行的货币政策、汇率体制、对外直接投资的顶层设计,中到购入资产保值、基金、股票、债券、保险、信托、担保融资、中小个人贷款等品种的投资选择,小至微妙的2元一注彩票投注,金融都在具体形式与抽象状态上,影响着国民平凡的生活,决定着国民看待经济的思维。

  资料显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经济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截至今年3月底,中国央行已与全球多达2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人民币互换协议。总部位于台北的中华经济研究所在2012年11月的报告中指出,中国政府达成的货币互换协议总规模已经达到1.8万亿人民币元。

  

  飞速发展的金融业

  

  银监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2月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规模达133.5万亿元,总负债达124.5万亿元。从更长远的时间周期看,2003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规模分别为28万亿元、27万亿元。10年间,总资产和总负债分别增长377%、361%。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51.9万亿元。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为257%。

  不容质疑的是,作为全球第二大总量经济体,中国需要更强大更高水平的金融业,以支撑国民经济更快速而健康的发展。这是经济发展的总趋势。生产力的增长、生产效率的提高、社会生产关系的调节,都需要金融业对发挥更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更进一步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65家信托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已达7.47万亿元;截至2013年2月底,保险行业资产总额接近7.5万亿元,达到7405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56%;截至2013年3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80家,其中合资公司44家,内资公司36家,管理资产超3.6万亿元,达到36227.48亿元;截至4月18日下午收盘后,沪深两市A、B股总市值达23.57万亿,其中深交所总市值7.77万亿元,上交所总市值15.80万亿元。

  银监会去年6月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末,全国融资性担保行业,共有法人机构8402家,在保余额总计1.91万亿元,达19120亿元,同比增长39.1%,其中融资性担保16547亿元。

  财政部3月2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末国债余额实际数为7.76万亿元,预计2013年末国债限额数为9.12万亿元;来自华泰证券、招商证券和平安证券的测算数据显示,地方债规模已在15万亿元左右;中国债券信息网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债券托管规模达到24.46万亿元。

  如果忽略掉统计时间不一致的差异,除银行业金融机构外,有统计的保险、信托、基金、证券、融资担保、债务余额六行业,规模总和为91.27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6倍。金融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越来越大,对经济的贡献就越大,也是进入金融业时代的最重要标志。

  

  金融左右经济

  

  众所周知的是,金融业支撑着“双赤字、过度消费”的美国经济。美国金融业不断地推出丰富多样、极具吸引力的金融投资产品,吸引大量海外资金流入,填补了美国经济运行的金融缺口,以及居民大举借债过度消费的资金缺口。

  中国金融时代来临的特征之一,金融业的高速发展,吸引着一大批产业资本从实业领域向金融领域横向发展。比如史玉柱、刘永好等民营资本家对民生银行的投资,马云、马化腾、马明哲由实业向保险业扩张的众安在线等。

  由于经济发展对金融需求的越来越大,在相关技术的支持和创新下,迫使金融业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比如,一卡通业务向一站通业务转变,移动互联网支付,指纹支付等。业务转向升级的典型事件是,收购深圳发展银行后,组建形成的平安银行。新平安银行的形成,正是一卡通业务向一站通业务转变的典型案例。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银行业高企的储蓄率,制约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也制约着金融业自身的发展壮大。随着经济发展对资金需求的增加,以及资金运转效率的提高,资金将直接从资金供给方向需求方流通,这决定了金融业脱媒现象将越来越明显,当然,这将更进一步促使作为中介结构的金融机构改变和创新业务流程。

  有迹象表明,中国金融业正掀起一场治理风暴。从近期的银监会加大对理财产品风险管理,证监会加强对债券交易市场“代券”行为的严打,发改委加强对私募基金的综合治理,等等事件表明,管理层已经意识到金融业风险控制的紧迫感,以及构建健康、有序的金融新秩序的重要性。

  需要指出的是,金融业的发展,不应该形成对实体经济的压榨,不能以实体经济对银行业的补贴为前提。金融业和其它行业的发展,是协调有序、共同促进的发展。

  当然,所有的严格治理,正是金融业蒸蒸日上的明证。对“影子银行”的风险控制和监控管理,对地方债务的总量控制,对基金、保险、证券等领域的严格监管,不但需要高明的策略和技巧,更需要创新和变革的勇气,以及高瞻远瞩中顶层设计的全球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