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截至5月2日,即医保展正式开幕第二日,医保展区共成交15517.82万美元,比上届同期增长23.74%。其中,医械类商品成交7692.22万美元,占比为49.57%;中药类商品成交2409.21万美元,占比为15.52%;西药类商品成交3144.44万美元,占比为20.29%。
创新型产品持续走俏
记者走访了本届广交会第三期的部分参展商,不少代表表示今年医药外贸形势有个不错的开头。广交会的统计数据中亦有同样的反映,据悉,三期前两日医保产品成交额比上届增长超过20%。
“目前国际市场大环境并不是很好,总体而言,医药外贸还是优于整体发展速度。”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孟冬平表示,从客商(包括潜在客户)签约的表现看,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创新型产品增速非常快,劳动密集型产品可能会相对平稳一些。
从全球原料药行业看,产能过剩和竞争加剧导致价格下跌的问题难以回避,同时全球药品监管日趋严厉,原料药出口障碍再增。我国作为原料药出口大国,出口数量虽不断增加,但利润和金额增幅呈现放缓趋势。特别是来自印度等新兴市场的挑战,进一步削弱了我国的竞争优势。有在广交会设特装展位的医药进出口企业告诉记者,尽管原料药板块占公司出口总量的大头,但旗下原料药部门并没有参展本届展会。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高附加值的医疗器械则在本届广交会上继续吸引众多采购商的目光。面对利润低、外需市场低迷的境况,不少参展企业仍积极研发新产品,努力开拓新市场。如山东威高集团生产的新产品采卵针,海斯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壳聚糖类医用敷料等,赢得了不少采购商的青睐。江苏鱼跃医疗直接在国外市场做品牌,据称,其去年在东南亚的直接销售额增涨了20%。天津九安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展位上,也有不少欧美客商在咨询商谈。九安医疗董事长刘毅告诉记者,自旗下Health系列产品2011年1月推向国际市场后,公司的个人健康管理产品链不断丰富,渠道不断扩展。“自有品牌的销售情况也颇为理想,去年跟前年相比增长了1倍,预期今年还会增长1倍。”
制剂方面,经过前些年的建设与铺垫,出口情况也有所恢复。有企业老总透露,去年整个公司基本持平,截至今年4月,同期增长10%左右。“此前在国外市场的注册备案工作也渐显成效。”浙江省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陈志刚对未来医药外贸形势颇为乐观,认为西成药市场规模仍有大提升之机。
新兴国家的青睐
据了解,本届到会的中东、印度、南美及非洲国家的采购商数量同比上届有很大增加,但欧美面孔并不是很多,主要原因是欧洲市场需求仍然低迷,大部分欧美采购商也直接到其他专业性展会上采购。
截至记者发稿,医保展区的医疗保健、康复器具成交排名第一,成交额为2969.98万美元;保健品成交排名第二,成交额为2129.65万美元;一次性耗材成交排名第三,成交额为1997.44万美元。主要成交国家是美国、西班牙、韩国、阿联酋和法国,成交占比分别为12.25%、5.07%、5.02%、4.8%和4.57%,成交前五大市场占成交总额的37.71%。
业内人士指出,新兴市场采购商增多,对医药产品在广交会的推广有利。近年新兴市场发展很快,这部分地区的药品监管体系和水平与国内比较接近,也认可中国的药品认证文件。医保商会为帮助企业开拓新兴市场,组织了不少品牌企业赴外推介交流,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不过,国内巨大的产能仍给医药出口带来尴尬。不少低值耗材的参展企业反映,一方面,欧洲债务危机持续发酵直接导致市场需求骤减,另一方面,国内生产要素成本上涨快,但低值耗材类企业如果相应提高价格,采购商又很难接受。有山东参展商告诉记者,尽管医药外贸总体保持增长,但市场开发已较过去困难,竞争太激烈。“东南亚固然有竞争,但更大的竞争压力仍在国内。”安徽一家经营注射器的企业亦表示,该企业产品主供欧美市场多年,近年不少中小型企业涉足耗材生产出口,也瓜分了部分市场。
为此,有企业代表提出,期望主管部门能在出口政策如注册备案、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特别对知识产品保护服务,期望能有更完备的支持方案。”有企业代表透露,由于旗下产品是已有30余年出口历史的品牌产品,国外市场开拓时常遇仿冒,企业每年均需联合当地有关部门打假,花费巨大。
上一主题:在天然药物领域大展宏图
下一主题:外资药企抢市场 加速在华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