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2013年上半年即将结束,多个机构发布的各种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很有可能在2013年持续走软。在大环境不佳的情况下,不少曾经的优势产业都露出颓势,唯有中国的汽车工业大面积红火,一些车企的销量倍增。在政策调控使得曾鹤立鸡群的房地产行业回归冷静后,汽车制造业凭借其旺盛的增长力和较好的带动作用,很有可能“一枝独秀”地成为当下中国最健康的支柱产业。
中国经济走势迷茫
持续疲软可能性较大
国家统计局于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9.3%,比3月份回升0.4个百分点。而此前4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91319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6%,增速比1-3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
其次,1-4月份,全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57963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3.9%,增速比1-3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此前公布的4月PMI购进价格指数时隔7个月再次落入收缩区间,为2009年12月以来的最低值,再次印证了中国经济增长基础并不牢固、下行趋势尚未改观的预期。
不过,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5月份官方制造业PMI为50.8,好于经济学家的预期。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分析师张立群表示,5月份PMI指数小幅回升,表明经济回稳的趋势趋于明显。
该指数高于50表明制造业活动较前月扩张,低于50表明制造业活动萎缩。但分析人士认为,鉴于5月份官方PMI高于50,表明制造业较前月扩张,但力度并不大。而汇丰控股于6月公布的5月中国PMI终值为49.2,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减少了1.6。
据称,汇丰所公布的PMI终值是根据汇丰对420多家制造企业采购主管的月度问卷调查编制的。参考对象与国家统计局的不一有可能会造成最终数据的不同,这无疑为中国经济的走向蒙上了一层迷雾。不过,中国经济在上半年情况究竟如何?未来将朝哪个方向走?
多数业内人士仍不感到乐观。美银美林经济学家陆挺在今年3月发布最新报告称,将中国2013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预期从此前的8.1%下调至8.0%。报告还指出,分季度来看,今年第一季度与第二季度GDP增速预期由此前的8.3%分别下调至7.9%和8.1%,而第三季度、第四季度GDP增速预期则继续维持在8.0%的水平不变。而事实上,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仅增长7.7%。
外部市场持续疲软
让经济难有起色
瑞穗证券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在过去8年中,4月官方PMI平均比3月高0.9个点,但今年情况不同,制造业是旺季不旺,新订单、出口订单的双双下降,显示了内外需求同时在放缓。而生产指数仍高于新订单指数,再次验证了当前产能过剩仍是困扰中国经济复苏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中国制造业在多年来持续旺盛,主要依靠的是进出口行业的强劲。以2007年为例,据中国海关总署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2万亿美元,达到21738亿亿美元,换算为人民币为14万亿左右,而当年的GDP为24.66万亿元,进出口额占到GDP总量逾50%。
就此问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在2009年就曾指出:中国出口占GDP比重过高具有一定不正常性,在全世界十大经济体当中,只有德国的出口占GDP比超过中国,其他的国家远远低于中国,如日本16.3%,英国是15.7%,法国是21.6%,西班牙是7.4%等,只有德国是39.9%,它的出口占GDP的比重高于中国两个百分点。另外,过分依赖进出口的危险性更在近两年显现无遗,据最新发布的5月进出口数据显示,出口同比仅增长1%,显著低于市场一致预期的6.8%,进口同比增长-0.3%,低于市场一致预期的5.4%。中国经济上述的整体疲软,很显然与受到进出口的拖累有关。
具体而言,除了传统的消费品出口继续疲软以外,2013年光伏、风能等工业产品接连遭受欧美双反,以及华为、中兴等电子产品遭到侵权、反垄断等起诉,更给中国的出口业雪上加霜。加之人民币升值与人力成本地持续上涨,中国出口极有可能维持长时期低迷。
内需不旺
汽车业或成“新希望”
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柱要想从外需转移至内需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由于国五条的持续影响,衡量房地产市场景气度的房地产开工面积在1-5月份仅上升1%,充分显现出房地产投资的热度的缩减。而中国历年公布的消费总额显示,购房在消费总额中占比一向颇高,以2010年为例,中国人所消费的总额中,有三分之一的钱是用于“投资买房”。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过热的打压虽然可以起到让购房回归理性的作用,但不得不说也同时抑制了消费总额。
值得欣慰的是,中国的零售总额增速在5月份有所提高,同比增长了12.9%,相比之下,整个一季度同比名义增长12.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8%)。细分5月份各个商品门类的零售额,我们发现其中汽车的销售额排名第一,达233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4%。1至5月的销售额更是达到10773亿元,远超于其他商品门类。有意思的是,排名第二的商品仍为机动车附属品——石油及制品,5月份销售额为1506亿元,1-5月为7228亿元。
从销量来看,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2013年5月份的全国汽车工业报告。2013年5月,汽车生产178.05万辆,销售176.15万辆当月产销环比有所下降,同比增速依然明显。1-5月,907.72万辆和902.81万辆,同比增长13.49%和12.56%。具体到车型,2013年5月销量第一的朗逸更是高达3.05万辆,紧随其后的福克斯与凯越分别达2.73万辆和2.48万辆。汽车产业的好成绩,以及其较好的产业带动性,在整个经济环境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俨然成为中国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中近乎一枝独秀的新希望。
刚需下的大获全胜
汽车行业的景气,具体到各个车企,一些数据更是“好到惊人”。
因去年中日钓鱼岛主权争端爆发抵制日系车浪潮,日系车在华销量开始暴跌,在中国乘用车市场份额一度低至10%以内。丰田等车企月度销量甚至曾经同比骤降50%以上,并且下行趋势一直延续到今年。但丰田在今年5月的销量成功实现反弹,销量约为79000辆,去年5月在华销量78700辆,同比微增0.3%左右。
根据丰田汽车表示,今年4月份在中国产量为72,955辆,较之去年4月份的67,116辆,同比增长8.7%。今年1到4月份,丰田在华累计产量为248,994辆,去年同期279,711辆,同比下滑11.0%。从车型来看,凯美瑞、汉兰达是丰田销量增长的主力,4月销量分别增长20.6%和44.9%,此外,丰田的混合动力车普锐斯销量增长很快,由去年同期的261辆增长至2,337辆。此外,本田的销量在今年4月也同比增长2.6%。相比丰田本田在中国走得更为顺风顺水的日产汽车今年5月也同比增长了2%。
欧美系车型的成绩则更为辉煌。一汽-大众近日对外公布了最新的产销数据。5月份,一汽大众继续保持稳步攀升的发展势头,累计销售132664辆,同比增长17.1%。其中,大众品牌销售90824辆,同比增长17.6%;奥迪品牌销售41840辆(含进口车),同比增长16.1%。新速腾5月的销量同比增长达到107.2%的惊人数字,成为一汽大众旗下的销售冠军,前5月,新速腾的销量更是达到110,076辆,同比增长141.0%。
另外,长安福特销售公司日前公布的5月销售业绩显示,该厂牌车型的销量高达51099台,同比增长48%。今年1至5月份,长安福特累计销量高达231,818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71%。其中福克斯在今年1至5月市场表现强劲,累计同比增长87%。汽车产业此番大获全胜的瞩目成绩,无疑令人咋舌。
目前,许多中国老百姓的小康梦想无非于有房有车。但中国政府对于房子和汽车的态度却截然相反,与买房的各种高税收和限购政策不一样的是,如果购买1.6L及以下排量的车型,政府还会给予6000元的节能补贴,若私人购买电动汽车,补贴更是高达10万元。加之汽车产品本身的价格就比房产便宜数倍。这让与房产同样拥有极大刚需的汽车产品景气到众星捧月的高度。
辉煌背后的第二种声音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部分车企在今年销量大增,与其密集推出新车型以至于产量大增也有相当程度的关系。
以福特为例,从去年年底到今年上半年就接连推出新福克斯、翼虎、翼搏、探路者等车型,接下来还有新嘉年华、新蒙迪欧入世。丰田在下半年也将密集推出新卡罗拉、新RAV4、新雅力士、威飒等车型。新车型的密集推出,除了车型的升级与细分吸引消费者外,大的曝光度也有助于其销售。而销量能否跑过产量、利润能否增加等问题还有待观察。
当然,近两年中国合资品牌推出的车型越来越多,以及与国际市场越来越同步也充分说明跨国车企对中国市场的越发重视。以本田为例,该厂牌下半年即将推出的一款紧凑车型,号称是在充分考察中国市场后,专门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做的适用于中国人驾驶特性的产品。
另外,尽管中国汽车销量同比上涨,但环比增速却在下降。数据显示,中国5月份乘用车及商用车销量较上年同期增长9.81%,至176万辆,但5月份销售增速较4月份13%的增速放慢。有媒体认为,这仍主要受经济增长放慢影响。这种现象不仅反映在更易受经济拖累的商用车上,也反映在所谓刚需的乘用车上。
据中汽协发布的5月数据显示,乘用车共销售139.69万辆,环比下降3.09%,同比增长9.04%。商用车销售36.46万辆,环比下降8.94%,同比增长12.88%。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目前汽车销量的强劲表现有一枝独秀的优越感,但中国经济若持续疲软,无疑会影响到老百姓的工作、收入等,从而终究影响各方面的消费热情。特别是汽车又并不像诸如房屋等不动产那样可以保值,而是个到手就贬值的消费品。因此,无论哪一个消费门类,要在中国稳妥发展,仍离不开制造行业的有力支撑。中国政府在谋求通过内需市场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仍需找到有效的方式刺激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