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秦池“勾兑门”
给第一个黄金十年画上了句号
1996年,中国央视标王“秦池”格外耀眼,吸引了中国白酒品牌观察员谭儒的关注。5月,谭儒专程赶往山东一个小县城临朐县,在秦池酒厂的一排平房中,与躺在病床上输液的秦池营销老总姬长孔做了一次深层次交流,姬长孔说了他到秦池酒厂后,如何带着50万元支票抵达沈阳,如何租了一艘大飞艇,从沈阳闹市上空撒下数万张广告传单,如何成功进入了打开了东北市场的大门;也讲述了他在1995年11月8日的梅地亚,如何用6666万元夺得央视广告“标王”的经过;最后还谈了秦池如何完成了“每天向中央电视台开进一辆桑塔纳,开出的是一辆豪华奥迪”的奥秘。为此,中国白酒品牌观察员谭儒撰写了《永远的秦池》系列报道,发表后业界一片喧哗,秦池一下子成为了中国酒企学习的典范。
9月,谭儒应邀参加了央视在临朐举办的“21世纪媒介研讨会”,再一次走进秦池,看见了投入数千万元改造的秦池办公大厦已拔地而起,大厦蓝色的玻璃墙在阳光下熠熠闪烁。1996年11月18日,谭儒来到梅地亚,还亲睹了“秦池酒,投标金额为3.212118亿元!”的过程,在进梅迪亚前,秦池酒厂厂长王卓胜还信誓旦旦地告诉谭儒,投标金额不会超过2亿,怎么会出现3.212118亿元?姬长孔笑侃说:“那是我的手机号码。”
1996年,秦池成就不菲,当年销售收入9.8亿元,利税2.2亿元,增长五到六倍。秦池一下子光鲜明亮起来。
1997年1月,当姬长孔在北京领“中国企业形象最佳单位”奖之时,报媒刊出一条爆炸性新闻:秦池在山东的基地每年只能生产3000吨原酒,根本无法满足市场的翻番增加,秦池从四川一些酒厂大量收购原酒,运回山东后进行“勾兑”。随后,《雾里看花访秦池》、《川酒滚滚流秦池》把秦池“勾兑门”彻底打开了。在1997成都春季糖酒会上,媒体再次发难,秦池引起了公众的反感,彻底失去了消费者的支持。“勾兑门”不仅最终使标王秦池迅速消失在历史的大潮中,也让整个中国白酒业不久陷入了危机之中,消费者开始对整个白酒业产生了怀疑、不解,抵触、忧伤情绪。
受“勾兑门”影响,世纪跨越之时,中国白酒业第一个“黄金十年”寿终正寝。
枝江酒业“勾兑门”
恰逢第二个黄金十年终结
如果说,第一个黄金十年,成就了中国白酒市场竞争的自由化的话,那么,可以说第二个黄金十年,把中国白酒推向了品牌制胜的巅峰。在第二个黄金十年,中国大地上凸现出大大小小成百上千的酒品牌,其中“枝江”光彩熠熠。
“枝江”虽有200年的白酒酿造历史,但一直为地方品牌。1998年10月,枝江市酒厂改制为国有控股公司枝江酒业,2001年8月改革为民营控股、国资参股企业,2009年10月公司与维维集团战略重组。2005年春,中国白酒品牌观察员谭儒应邀到枝江酒业观察,与当时其销售老总曹生武谈起枝江品牌时,谭儒很“忧患”地指出了“枝江”的三个不足:一,“枝江”注定就是一个地域品牌,没有稻花香、白云边品牌的文化神韵;二,枝江的基酒产量无法支撑品牌的跨越;三,枝江酒业复杂的产权必将拖累“枝江”的跨越发展。听到这些,曹生武的面色一下黯淡下来,对谭儒的“忧患”嗤之以鼻。
“枝江”在第二个黄金十年迅速崛起,销售网络一下遍布全国20多个省400多个城市和广大农村,拥有一级代理商480多家、二级网络28800多家。2010年、2011年、2012年枝江酒业集团销售分别突破50亿元、70亿、90亿,这些“成就”给了谭儒的“忧患”重重一耳光。
其实,谭儒的“忧患”并非空穴来风,其一,“枝江”依然缺少文化神韵。翻开今天的枝江酒业的网站就可以发现,枝江酒业股份公司和枝江酒业集团的概念几乎是混淆的,枝江酒业的价值观并非那样清晰,“枝江”理念虽然也在广泛传播,但缺少灵魂,还在“似像非像”的阶段。
其二,枝江酒业成品酒逾半数酒精勾兑。据维维股份年报披露,2011年枝江酒的产销量已达12万吨,2012年虽有所下降,但仍有8万多吨的产量。而枝江酒业年产60度左右基酒能力不足万吨,远远不能满足其年产销十万余吨成品酒的勾兑需要,其基酒产能与成品酒销量不相匹配,逾半数产品都采用食用酒精勾兑。表面上看,用一吨食用酒精能做出两吨白酒,等于4000瓶白酒,每瓶成本只要几块钱;而每瓶纯粮酿造白酒成本至少需要20多元,是前者的好几倍。“酒精勾兑”的确节约成本,但消费者一旦清楚了其中的“道道”,当然也就会用脚投票了。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从6月3日勾兑事件被曝光后,枝江酒业大股东微微股份的股价就遭遇持续下滑,截至6月27日收盘,其股票市值已减少了22亿元。从整个6月份的下跌幅度来看,维维股份也是凭24.18%的跌幅远远超越了大盘的波动。
其三,枝江酒业产权关系依然复杂,很难轻装上阵。
先是古井贡酒被曝“勾兑门”引出行业酒精勾兑的潜规则,后是枝江酒业“勾兑门”扫荡了消费者的信心,毫无疑问,当“勾兑门”再次出现在黄金十年的“金脉”断掉之际,足以使整个行业雪上加霜。
“酒精勾兑”
踢爆“秘密”的诚信危机?
中国白酒品牌观察员谭儒在上大学时,就听教授讲过“勾兑”是白酒酿造的一项非常重要而且必不可少的工艺。各种国际著名的蒸馏酒,如威士忌、白兰地、金酒、朗姆酒等都是用高品质的基酒勾兑出来的。为什么在中国,消费者谈“勾”色变呢?
其实,在传统的酿酒过程中,勾兑是一种正常的工艺,是用老熟的白酒勾调生酒,即用纯粮酿造储藏多年的白酒来勾调新产出的纯粮酿造的白酒,通过微妙的化学反应使之达到品质和感官要求,不添加任何外来物质。这种工艺就叫“固态法”,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酿造方法,与“液态法”和“固液态法”并列为三种国标工艺。“固液态发”是用纯粮酿造的白酒加食用酒精、香精香料和水勾兑白酒,被业界称为白酒新工艺。采用新工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节省粮食。权威机构和专家表示,用食用酒精加水勾兑低端白酒对人体并没有危害;然而,在较长一个时期,部分企业昧着良心谋利,明明是用食用酒精加水和香料来勾兑白酒,却在瓶标上注明纯粮酿造,这就是造假行为了。之所以造假,“秘密”就是为了获取超额利润,这又构成了不公平、不正当竞争。
1998年春节前后,山西省朔州市发现有数百群众因饮用含有过量甲醇的散装白酒而中毒。一时间,国人谈“勾”色变,而采用工业酒精加水做成的毒酒与“勾兑”在普通消费者眼里画上了等号。
在白酒产业迅速发展、消费者知情权呼声日高的今天,白酒“勾兑门”已经演变为“诚信门”。如果我们还不加以重视,对用食用酒精加水勾兑白酒“用而不标”的造假行为,行业协会和有关部门或依然视而不见,或依然放任自流,那么,整个白酒业将深陷“酒精勾兑”带来的诚信危机之中而不能自拔。
上一主题:国际化中的本土化营销
下一主题:金沙酒业确定阶段目标2013年跳摘2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