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财富暴利神话终结 煤老板迎来“冬天”
[发布时间:2013-07-10 09:22:15 点击率:]

 我国煤炭行业从业者,是一个数目巨大的群体——2009年为570余万,到2012年仍有520余万。大约从2002年开始,我国煤炭行业进入了一个史无前例的繁荣阶段,“黑色黄金”缔造了一个又一个财富神话。如今,“黄金十年”已经结束,萧条的大势下,“煤炭人”处于何种状态?记者深入矿区,对他们现下的生存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

  一位煤老板的“冬天”:

  背着1.8亿债务过日子

  

  “每个月要发130多万工资,煤炭却卖不出去,企业只能停产!”6月20日,52岁的新疆煤老板鲍荣亭在煤场前来回踱步。眼前的6万吨煤从去年堆到今年,很少卖出去。

  “驼背是因为干煤矿30多年闹下的病。”鲍荣亭说。

  从18岁到52岁,鲍荣亭用18年时间完成了从挖煤工到煤老板的身份转变,又用15年时间,使他的小煤矿变成了民营大煤矿。他显然是个能力出众的人。然而,如今面对企业停产、市场疲软、能源企业走下坡路的局面,他却有些束手无策。

  1979年,18岁的鲍荣亭从河南来到新疆投靠亲戚,最开始在私营煤矿打零工,然后搞基建,最后才下到煤矿挖煤,一步步从工人、班长升到队长。1987年,他转投新疆昌吉市国营煤矿,做井下管理工作,成为国营煤矿的一名正式工。然而好景不长,1997年,随着国企改制,他被迫下岗自谋生路。

  当时,鲍荣亭已经36岁,干煤矿已经18年,具有相对丰富的煤矿工作经验。他被乌鲁木齐南山林场煤矿聘请去当矿长,负责承包煤矿。

  2002年,正是我国煤炭行业“黄金十年”的第一年,鲍荣亭乘势买断了一个乡政府的事故煤矿的采矿权,也就是现在的昌吉市保平煤矿。

  当时国家工业发展迅速,对煤炭的需求量很大。鲍荣亭记得很清楚那个时候煤炭好卖,人好招,运煤车队为了拉到一车煤,排队需要一天时间。“那时,煤老板很好干,工人经过简单的培训后,就开始下井挖煤。”而且,当时开煤矿成本也很低,工人没有宿舍住,就在山下挖个洞安家,俗称“地窝子”;煤矿的办公室也就是几间土坯房子。

  从2002年一直到2012年上半年,因为煤质好,鲍荣亭管理的煤矿的经营情况一直很好,老板和工人都赚到了钱,工资每月结算,很少拖欠。

  “因为周边煤矿停产,我的煤矿在2012年的销售还很顺利,2013年1月开始,销售才出现问题,6万吨煤到现在都没有卖出去,再加上最近几年搞煤矿升级,我们负债已经达到1.8亿元。”鲍荣亭说,半年没有收入,财务非常拮据,4月份的工资直到6月份才给工人结清。这是他经营煤矿10年来第一次出现长时间拖欠工资的情况。

  至于债务何时偿还,鲍荣亭说,现在肯定没有能力,等市场好一些再说。煤炭卖不掉,企业只能停产,但工人却不管这些,他们只管要钱,否则就走人。企业只能安排杂活让他们干,以便保证工人的生活稳定,防止人员流失。

  对于未来,鲍荣亭还是充满信心。他说,煤炭行业从去年开始走下坡路,但并不会立即消失,将来的利润会降低,开矿门槛会更高,只有靠规模化生产才能保证生存。

  

  小煤矿关了,矿工散了

  

  6月26日,记者找到黄先生的时候,他正好休息在家,“我们的工作平时根本没有休息,如果是在以前,矿区工作忙的时候,我都没有时间和你聊天。”现如今,煤炭行业前景堪忧,夏季用煤量又低,黄先生多少也有了自己可支配的时间,于是才有了记者和他的这次谈话。

  黄先生今年40多岁,出生于矿区,自幼生活在矿工之家。长大以后,他继承了爷爷和父亲的工作,依然在大大小小的矿区抛洒汗水。“我做矿工已经20年了,这么多年,我的工资从二三百涨到了四五千,但这个行业的前景并不乐观。”

  黄先生在矿区从事机电设备维修工作,主要负责地面和井下的“综采支架”。在外人看来,这或许是个技术活,然而实际上它对体力的要求并不轻松。“我们负重最重的时候,要扛100多斤的U型钢,一天井上井下差不多要扛10趟。”黄先生在描述自己在矿区的工作时语气极为平静。他说自己早已习惯了辛苦,也习惯了在这一行业中经历的浮浮沉沉。

  作为一名矿工,黄先生在大大小小的矿区都工作过,其中有私人企业,也有国有大矿。每当一家小型私人煤矿企业由于经营不善倒闭或是被政府关闭,和他一样的众多矿工就要重新找出路。“私人小矿的矿工一般都是临时打工的,企业解散了,他们就重新寻找打零工的地方。”而那些国有矿的职工,在企业兼并重组后,会被分配到另一家煤炭企业。黄先生说,他也在煤炭行业的兴衰中经历了几次辗转,“在这一行业,煤老板可以创造神话,而我们仅仅可以维持生计。”

  今年5月份以来,全国煤炭生产运输继续下降,需求放缓,市场供需宽松局面进一步显现。黄先生认为,吉林省煤炭行业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吉林省煤炭资源并不丰富,而且一线员工的安全意识很差。”同时,他认为吉林省煤炭行业也必将受煤炭行业整体形势的影响。

  记者了解到,今年,吉林省辽源市关闭小煤矿4处。另外,吉林省还将通过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等方式减少企业数量,力争到今年年底将煤矿企业的数量控制在60个以内。同时,兼并重组后的煤矿企业生产规模不低于30万吨/年。

  

  数万煤炭企业的转型之痛

  

  转型发展是山西的出路。从2008年开始,山西煤改启动,数万家煤企最终被整合退出煤炭行业。

  目前,山西的民营经济正处在多元化投资、转型发展的方向。很多煤老板在撤身煤炭行业后,又在房地产、现代农业、旅游文化等领域出现。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因为存在管理、技术、市场、政策等诸多原因,在转型过程中,也有一些煤老板遇到了很多瓶颈。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数千亿资产的转向,对于山西而言,具有重大意义。

  “‘煤老板’这个词在我看来是个贬义词”

  在山西煤炭行业最火爆的几年里,靠煤运起步的葛鹏飞(化名)积累了很多资金。

  听完记者的采访意图,操着一口地道山西长治方言的葛鹏飞说,转型对他来说是必须的,即使没有煤炭资源整合这一政策,他也迟早要面临这一天。

  葛鹏飞年纪不算大,却已经和煤打了10年交道,亲历了山西私营煤矿从无到有、由盛而衰的全过程。2010年,武乡县32座煤矿参与兼并重组,之后,在朋友的推荐下,手握重金的葛鹏飞经过几个月的考察和斟酌,最终决定投资被称为“液体黄金”的红酒。

  在此之前,葛鹏飞对这次投资的可行性、市场潜力等做了大量的研究。据之前媒体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山西煤炭转型资金开始由此前投资最多的房地产业,转向IT互联网业,农业、红酒等领域。

  和葛鹏飞一样,来自山西中阳、孝义、介休等地的多名手握煤炭资本的老板,共出资50亿元建设了集生产、营销、旅游度假、文化为一体,以酒业为主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杏花村酒业集中发展区。

  和记者之前联系的很多煤老板一样,对于此次采访,被传资金实力排在长治前十的葛鹏飞,一开始也不愿配合,“我一直就不喜欢听到别人说‘煤老板’这个词,感觉像在骂人一样。”现在的他更喜欢做一些以前没有做过的事,让自己活得更有成就感。

  

  转型搞旅游

  

  山西虽是“中国煤都”但并非处处有煤。煤炭大区吕梁市交城县的会立乡,就没有丰富的煤矿资源。该乡的很多村民靠天吃饭,每年依靠种地过活,生活很是艰难。因而,当地的年轻人大多都外出打工。

  但是,会立乡却有个风景优美的果老峰。以前,没有人想到这里,现在它却成了香饽饽。

  接受媒体采访时,山西省工商联的一位工作人员说,煤炭资源整合转型后,民间资本不断寻找新出路。在政府的引导下,煤老板主要向两个方向转型:一是走煤炭深加工循环经济的路子;二是投资装备制造、现代农业和文化旅游等产业。

  2005年初,山西率先在全国开展煤矿业整合重组。2008年,山西交城的蔚明和众多煤老板一样,携巨资彻底退出了煤炭行业。与不少持观望态度或远赴外地找矿的老板不同,他决定到会立乡的果老峰投资搞旅游。

  在当地的媒体上,这一项目被描述为:按照规划,将总投资12.2亿元开发果老峰景区旅游项目,建成后不仅填补山西国际化大型水上乐园的空白,而且成为华北地区最具特色的度假地和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水上乐园。

  此时的交城县,也随着山西省委省政府制定的转型跨越发展战略,加快了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的步伐。

  2011年,交城县委、县政府提出,要在推进第三产业发展上实现新跨越的同时,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加大对全县独特生态资源、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挖掘保护力度。为此,当地实施了“一企一事一业”举措,庞泉沟—果老峰生态旅游开发,就是其中的重要项目。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山西煤老板投身旅游业的绝非少数。据统计,截至2012年,山西民营资本投入旅游产业的总投资近400亿元,仅煤炭、焦炭、电力等企业转型投资旅游业的资金就超过200亿元,其中民营企业投资占60%以上。

  今年4月,山西省文化旅游产业投资促进会在太原成立。对于促进会成立的初衷,工作人员说,促进会将以国有资本为主,带动社会资本,推动民营合作,引领民营企业和民营资本及资源投入到山西的文化旅游产业中去。

  

  科学引导民间资本

  

  山西省煤炭工业协会的一位工作人员说,在他看来,土生土长的煤老板重新选择一个产业来创业很难,很多情况下,对其他行业的不了解,会导致其转型的失败。

  “留住民间资本,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是记者采访过程中很多人提到的一句话。在山西甚至新疆、内蒙古等很多资源丰富的区域,这都是一个要进行持续研究的话题。对此,山西省社科院副院长潘云说,对整个山西来说,煤老板的转型关乎当地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计。他们有庞大的资金,这笔资本的流向,对山西乃至全国经济都可能产生影响——若能对这些资金进行有效引导,将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这就需要将企业的投资思路和各级政府的长期规划有效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双方都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