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6月20日,城阳区创业大厦的一个会议室内,区工信局邀请专家给当地中小企业主授课,能容纳200余人的房间坐了个满满当当。工信局副局长宁联国告诉记者,他们每周都会举办这样的免费培训,几乎次次爆满,尤其是当前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更想到这里寻找点“灵丹妙药”。
受益于发展了20多年的中韩贸易,城阳区的韩资企业一度多达1500至1700家,也催生了大量以生产韩国饰品、服装等外贸产品为主的当地中小企业。但近几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化,大量韩资企业撤离,加上国外尤其是韩国需求的降低,城阳的中小企业也陷入困境。“劳动密集型企业消失得多,很多都是手工作坊式的企业,靠着外贸出口为生。出口一恶化,企业就撑不住了。”宁联国说。
能存活下来并得到较好发展的企业,多走“高端路线”。记者在创业大厦了解到,入驻这里的40多家小企业,几乎户户有专利。圣视投影屏幕有限公司是一家研发生产触摸屏的小公司,20余名员工,除了销售人员,就是搞技术的。总经理胡玲告诉记者,2010年,她们3个女伴凭借两项专利创办了这家公司,还获得了区里提供的技术创新专项补贴,年营业额从区区4万元一路增长到300万元。尝到甜头的胡玲加大了研发力度,最近公司正在申请3项国家专利。
青岛昌誉密封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于刚说,中小企业要发展,必须走“专精特新”的路子,打造核心竞争力。昌誉公司一项技术在去年入围了青岛市科技部门“专精特新”项目,获得奖励40万元,这些钱又全部投向产品研发。
融资难,是受访者共同的感受。融资究竟难在哪?
青岛正利纸业有限公司是家高端生活用纸生产企业,现有员工40余人,总经理卢巧巧说,公司发展了近十年,只有去年在科技局支持下,以专利作抵押贷款200万元。“不是不想贷,是贷不出来。公司的厂区是租的,没有土地等固定资产,设备折旧率又高,没有抵押,银行自然不给贷。”
“其实,小企业贷款难,还是因为缺创新性技术,没有技术就没有核心竞争力。归根结底,则是缺人才。”青岛中一监测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凯钟认为,“融资难,实质上是‘人才难’,尤其是缺少高端人才。”宁联国表示赞同:“企业只要有了人才,就有了技术和好产品,资金自然会围着企业转。”
张凯钟坦承,招人、留人比创业还难。他曾经开出高薪招几个博士,然而没有一个人愿意来,“很多人才宁愿呆在体制内拿两三千元的工资,也不愿到民营企业挣高薪。”
招人难,留人更难。卢巧巧说,公司辛辛苦苦培养了几个人才,刚成熟就带着技术走了,或跳槽,或自己创业,生产出的产品和原公司一样。“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到位,是留不住高端人才的重要原因。”
为了留人、留心,张凯钟和胡玲选择了同样的办法:股权激励,让核心研发人员参股,结成利益共同体。胡玲吸收了2人入股,张凯钟则将股份稀释为20多份,自己仅持20%。
上一主题:翻身仗怎么打 市场说了算
下一主题:二季度企业用人需求同比减32.6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