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无波动增长”是经济最优状态
[发布时间:2013-07-22 10:15:48 点击率:]

近日李克强总理关于经济增长上下限的表述引起中国经济学界的高度兴趣,不仅是因为这个说法很新,更是因为真正总结出了中国政府进行经济治理的根本原则,而笔者也一直认为“无波动增长”是经济最优状态。

  李克强总理的这一提法最先是在广西考察时提出的,7月16日,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时又进行了进一步阐述,其核心要旨就是“经济运行出现一定波动,有客观必然性。宏观调控的主要目的是要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其“下限”就是稳增长、保就业,“上限”就是防范通货膨胀。目前上月经济统计数字已经出来了,GDP在7.6%,在7.5%左右的合理区间范围内。

  李总理之所以提出这样的原则,是因为在现实的经济管理当中, “两难”问题非常多。不同时期表现为不同的矛盾,而这样的矛盾就是时时刻刻在转化,因此必须把握好合理区间和政策框架,而对宏观政策的制定者来说,则是增强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针对性,这也就提出了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深入研究战略性、规律性问题,这是着眼于长远,二是要敏锐捕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这是着眼于短期。

  在市场上,以管清友为代表的一些证券公司的分析家们认为这是中国政策在变化,说明中国由调结构转向了保增长。这有一定的道理。但笔者认为这其实更是对中国多年经济调控思路的总结。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确实在不断的进行周期性的转向,但也有很大的连贯性。正如李总理所强调“既不能因经济指标的一时变化而改变政策取向,影响来之不易的结构调整机遇和成效;也不能对经济运行可能滑出合理区间、出现大的起伏缺乏警惕和应对准备。要把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创新驱动,既稳当前、又利长远,一举多得。

  李总理上面的总结和表态其实是对外资投行近日炒作李克强经济学的直接否定,李克强经济学由巴克莱资本公司首次提出,按照巴克莱给中国预设的路径:李克强经济学的政策将把中国推向“临时硬着陆。未来三年里,中国的季度经济增速会降至3%,在那之后,中国经济应能迅速反弹。未来10年内保持每年6%到8%左右的经济增长。巴克莱还给李克强经济学总结了三大支柱,分别是经济减速、财政货币去杠杆化、改善经济增长质量。

  其实只要熟悉经济史的人一眼就能看出,巴克莱方案其实就是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为俄罗斯开出的休克疗法的变种,俄罗斯使用休克疗法结果惨败,中国如果采用了巴克莱方案其结果也可想而知。中国显然不会上当,而李克强总理近期重申中国政府的经济治理哲学,其实也是对外媒所炒作李克强经济学的一种回应,这种“诱错”式的炒作,中国经历的太多了,外媒所希望的,其实就是我们最应该避免的,中国一直坚持独立自主的经济政策,也才有了今日的成功。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巴克莱总结的李克强经济学,第一大支柱就是让经济减速,而李克强总理的回应重点就是经济增速不能滑出下限,其实如果中国经济增长率真的降到了3%,且不说其经济后果如何,仅仅从信誉上就是一个重大的损失,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增长低于7%的时候都没有过,如果降到3%,那各种关于中国经济失败论必然甚嚣尘上,到时候即使中国有能力让经济恢复正常,也已经留下了历史污点。到时候很可能就是巴克莱等投行落井下石的时候,因为这些年他们就一直在寻求唱空和做空中国的机会,但一直没有找到,那些真正做空中国的机构无一不是惨败而归。其实,说的更清楚一点,就是那些希望中国走向低投资,低增长,高消费的人的见解不仅无知而是毫无可取之处,更是用“李克强经济学”的名义兜售自己的私货。

  抛开外资投行的恶意,我们回归经济治理本身,经济治理根本就不能大幅波动,“无波动增长”本身就是宏观经济治理最重要的原则之一。这是因为企业家受不了波动,职业工人也受不了波动,况且中国经济根本就不需要波动。调结构根本就不必以损失经济增长为前提。调结构是一个“此消”和“彼长”的过程。外需减少并不一定导致内需增加,投资减少并不一定导致消费增加,笼子腾出来了,但鸟不一定能来;经济增长放缓了,结构转型也可能毫无效果,希望通过降低增长速度自然实现结构调整和促进消费可能是一厢情愿,相互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外资投行和中国一些喜欢随声附和的学者一谈到调结构,就首先拿降低经济增速说事,这是对经济本身的无知。

  李克强总理的愿望是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其核心,一是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二是不断改善民生,这才是李克强经济学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