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最近,寿涌毅正在筹备一个名为“涉农商务”的MBA项目。作为浙江大学MBA教育中心主任,他发现浙大的不少MBA与EMBA学员正在从事与农业相关的职业。
凑巧的是,浙大的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一直排在全国第一,这方面的师资十分充足,既然学员有这方面的潜在需求,为何不办一个相应的MBA项目呢?
寿涌毅并不认为,和农业挂钩的MBA项目会显得另类。“过去,人们常常认为农业缺乏科技含量,是比较低端的产业,但情况已经发生改变。”他说道,“一些拥有先进技术的涉农企业,利润率非常高。世界500强中,就有几十家涉农企业。”他甚至指出,即便是哈佛的MBA毕业生,每年也有相当比例的同学进入与农业相关的企业。
如此看来,“涉农商务”的点子似乎不错。而在这个项目之前,浙大管院已经开设了制造业、奢侈品以及创业、创新等方向的细分MBA项目。
事实上,不仅是浙大,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始探索MBA特色办学的道路。不难理解,传统的综合性MBA项目已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特色MBA强化了行业知识,有利于培养中低层的管理者,既吻合学员的年龄特点,又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另一厢,特色MBA也解决了学员在实际工作中的“执行力”问题。尽管强化了专业优势,但特色MBA教育并不能沦为一种职业教育。从这个角度看,如何把握好专业教育与管理教育之间的“度”,如何结合自身办学优势,找到合适的差异化定位,是时下摆在商学院眼前的挑战。
MBA细分化
竞争激烈、同质化明显,是国内商学院大力发展“特色MBA”的一大动因。
眼下,全国具有开办MBA资质的院校已达237所,办学伊始,国内商学院大多模仿美国的办学模式,以大量的商业与管理案例进行教学,且不设置专门的方向。然而,随着MBA教育的火爆,课程同质化的现象却越来越严重。
与之相对的是,MBA产品的市场需求正逐渐变得多样化。在寿涌毅的观察中,来浙大上MBA的学员此前大多参加过各种不同类型的培训班,“他们除了想更加系统地学习管理知识外,也会想真正地接触到一些行业内的专家,更加扎实地了解特定行业的现状。”
就浙大管院而言,目前已经开设了全球制造业与供应链管理(GMSCM)、全球奢侈品管理(GLBM)、全球创业管理(GEP)、全球创新管理(MGIM)等四个方向的MBA课程。
“开设这些课程,与浙江省企业的特点有关,”寿涌毅称,“以全球制造与供应链管理MBA为例,我们发现制造业现下在整个长三角地区依旧非常重要。浙大的MBA学员中,有20%至30%从事的是制造业。”
据悉,在这个项目中,浙大选择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合作,对方此前办过一个名为“制造管理”的硕士项目,十几年来在北美十分著名。“我们主动与对方交流,希望合作办一个制造业相关的双学位MBA项目,对方院校也十分感兴趣,于是前前后后沟通了两年,终于把这个项目设计出来。”
“定制”课程
为了与普通MBA区分开来,一些特色MBA项目试图在核心课程之外的选修课上“下功夫”。事实上,这是国内商学院普遍的做法。但与其他商学院相比,浙大MBA对行业的“渗透”显得更加彻底。据悉,浙大的MBA项目眼下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中文MBA;一类是与国际院校合作的国际MBA(简称:GMBA),其中包括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合办的全球制造与供应链管理MBA,与法国里昂商学院、美国普渡大学合作的全球创业管理MBA,以及与里昂商学院合作的全球奢侈品管理MBA等。据寿涌毅称,浙大的中文MBA项目同样在选修课阶段分不同的方向,而GMBA项目几乎统统针对特定的行业“量身定制”课程。
以全球奢侈品管理MBA为例,这个项目里大约有60%至70%的课程与普通MBA不同,进一步说,它弱化了管理课程,加强了行业课程,在教学设计上自成体系。
尽管如此,“专业化”的光环并不能掩盖这类“细分型”项目背后的隐忧:对于那些在该领域缺乏基础知识与工作经验的学员来说,如此强调“行业特征”是否会显得牵强?此外,就读行业MBA的学员在毕业后,选择面是否会十分狭窄?
寿涌毅并不讳言,这类项目确实有利有弊。毕竟,在一个行业内投入越多,一定程度上会被这个行业限定,“如果学员毕业后想换个行业,机会成本太高了。”不仅如此,如果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想换不同类型的MBA项目,也十分困难。
职业培训之辩
除了招生,在就业环节上,浙大也试图为这些“特殊”的学员提供更多“保障”。用寿涌毅的话说,这些项目的背后活跃着不少合作伙伴的身影,除了海外商学院外,还有不少行业内的大企业。
“里昂商学院在奢侈品领域十分有经验,一些法国奢侈品公司在大中华区的中高层都是它的校友,一定程度上,学员实习的机会还是有保障的,”他表示,“此外,我们也和几家主流的奢侈品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不久前LVMH的高管来浙大做讲座,我们发现招聘合适的员工对他们来说也是目前的重中之重。”
事实上,这类校企合作、定向培养的案例并不鲜见。眼下,浙大奢侈品MBA的学员尚未进入实习阶段,而根据业内的经验,通过项目实习,50%的学员最后都留在了实习企业。
种种迹象似乎表明,基于行业的MBA比泛化的MBA更有竞争力。毕竟,每一个具备行业特色的院校都积累了几十年的专业优势,开办管理教育没必要轻易抛掉既有的强势学科。如果说传统的MBA教育是“组合拳”,那么专业化的MBA在出拳时,就能使出更为细致的招数。
只是,这种细分化的策略同时引发了另一层担忧:通常情况下,MBA的学员此前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MBA教学的首务是提供给学生系统综合的管理知识,而非特定行业的技能。如果普适性的管理知识尚未吃透,又谈何细分特色?在此基础上,过于强调行业属性,MBA教育是否会沦为一种职业教育,或是雷同于一般的研究生课程?
不难发现,如何发挥院校自身的特长,将MBA的特色教学真正落到实处,是各个商学院正在努力探索的方向。特色MBA并不是招生时的幌子,只有将扎实的管理教育与传统的优势学科相结合,才能满足与适应市场的需求。
下一主题:清华大学中国创业者训练营硅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