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本周书籍推荐
[发布时间:2013-08-25 21:34:39 点击率:]

 重新出发唐骏自传

  唐骏 著

  新书中,唐骏以自己的亲身体会,总结了很多职场经验,包括跳槽潜规则、职业经理人生存法则、沟通谈判艺术、管理艺术等。而这其中,又以跳槽潜规则和职业经理人法则最精彩,能给年轻职场人士提供必要的借鉴和参考。

  有关跳槽,唐骏认为:

  一、跳槽是自由的,但不能浪费。如果跳槽成了不如意时的一种权宜之计,一种逃避方式,那么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自我提高和职业提升;

  二、在状态好时,才能跳得漂亮。因为跳槽的定律是要往高跳,只有在状态好和准备好时,才能跳得更高;

  三、跳槽时还要懂得计算机会成本,不能盲目地为了短期利益,或者说受到外界的影响而跳槽;

  四、不能只为薪水而跳槽。判断一次跳槽是否真的有价值,首先要看它能否给你带来能力的提升,能否让你有更多的发展空间,能否给你一个清晰的未来,能否为你下一次跳槽带来价值,而不是是否有更高的薪水。

  对职业经理人如何融入公司,获得董事长及董事长周围人的认可,唐骏也有自己的深刻理解。他认为职业经理人有八大生存法则:

  一、要低调进入。职业经理人不要一开始就非让公司按照自己的思路来走,而是应该通过学习、了解和融入,首先让自己成为公司的一员。

  二、看淡权力。这对于建立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之间的信任十分重要。

  三、夹心饼干决定。让公司的决定分不清是老板做的还是职业经理人做的,成功了两个人都是功臣,不成功谁也不会来指责谁。

  四、财务干净。只有财务干净,才能得到老板和公司的信任。

  五、新团无旧部。职业经理人尽量不要带自己的旧部下去新公司,因为这可能会引起公司内部的斗争。

  六、中医式改革。职业经理人在治理新企业的时候,也应该采用中医式的改良方式,效果会远远好于直接西医做手术式的革新。

  七、不在公司交朋友。保持适度的距离,公私分明,这在企业中是很重要的。

  八、选择自己想要的。一旦清楚自己追求的是什么,就要迅速做出决定。 (广州)

  焦虑的中产

  方莹 著

  ——读《焦虑的中产》  

  ■ 许鸿升  

  几个朋友在一起吃饭,有人抛出一个谁是中产的话题,在座的各位都摇头。月薪两三万的某君说他哪够得上中产,只能算温饱。在北京有两套房,月收入4万元的某君则说他一天到晚忙得像陀螺,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有压力这么大的中产吗?而有房有车,年收入100万的某君,也不同意自己是中产的说法。

  这是小说《焦虑的中产》中的一个场面,这几位到底太谦虚,还是太矫情?

  《焦虑的中产》是一部旨在探讨社会问题的长篇小说,讲述了几名在北京的青年人奋斗和生活的故事,着重剖析中产阶层这一外表光鲜实则内心焦虑的群体。

  小说主要写了两个男人——朱明月和施凯,二人是大学同学,同属于北漂一族,都是勤勤恳恳的拼命三郎。朱明月是现实主义者,给广东老板打工,做到了高管;施凯则是一个追梦的人,白手起家自己创业,开了一家小公司,宁可压上房子也要不断地博。尽管从小说结局一明一暗,施凯孤注一掷的博弈,最终换来柳暗花明;朱明月失败了,被老板踢了出来,最后选择逃离北京。他们走得都不轻松,如履薄冰。施凯创业的艰辛自不待言,就是给人打工已成元老级人物的朱明月,依然活得很憋屈。大老板来京考察,都能让他战战兢兢,乃至失眠。作者不愧是写职场起家的,对朱明月与大老板及老上司的关系刻画得惟妙惟肖。

  小说采用了大量的纪实手法。作者自言写这本小说的灵感是受两个朋友的故事触动,而她动笔前还采访过很多人。所以小说既不乏引人入胜的情节性,又很写实,将不少网络流传的笑话作为桥段,现实感很强。作者最初在网上写时,因对白领生存状态的逼真描摹,就让许多网友产生共鸣,说里面能看到自己的影子,追着读。如小说中对七岁小男孩朱七七在几所小学报名的整个过程,读者评价很真实,如同真事。作者表示:“内心深处,我希望这部小说,讲的不仅仅是一个故事。十年后,她能像一张泛黄的老照片,挂在墙上供人探讨时,褪去的是浮华,留下的是岁月。”此外,结合当下生活,小说还深入讨论了爱情、婚姻、女性独立等问题,作者借小说中人物的嘴说出了她的思考和理解。是应做全职太太还是该当职业女性,是掌控家庭财权还是彼此信任,打工好还是创业佳,尽管充满了矛盾,似乎也无法找到答案,但作者也不回避:“我只想在作品中为中产阶层呐喊,做他们生存状态的旁观者和记录者。”

  小说中年薪百万的老夏自认就是算中产,也只能算中产阶层的下层,并且注定是一个充满焦虑、茫然、忧虑的中低产。因为他要担心很多东西,比如重大疾病、意外伤害、养老、子女出国、经济危机、失业等,这其中任何一个事件的发生,都有可能使他积累多年的资产和财富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他们特别缺乏安全感。这是社会转型期的阵痛,这也是社会健康前行的绊脚石。中产阶层的焦虑,或许正是中国的焦虑。如今,中国经济站在一个尴尬的十字路口,或许我们应该梳理这种焦虑,从产生这些焦虑的元素中,发掘出真正的应对之举。

  当然,尽管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为什么中产的焦虑比草根还要厉害——作者说:“如果你问一个人:得不到和得到之后再失去哪个更痛苦?相信有很多人会选择后者……中产焦虑的最大根源,不是担心自己成不了富人,而是害怕自己会变回草根,这种看不清楚未来方向的困惑和彷徨,才是他们的心中所痛。”但是,我在中产身上依然看到了矫情。除了难以承受的经济重压之外,心态的失衡也是中产身陷迷茫的一大根源。这是个浮躁的年代,人们除了攀比,就是急躁,比房,比车,比穿戴,各个明里暗里较了劲地比,谁也不肯落伍,谁也不想等待。虽说心态离不开物质基础,但它又并非完全由物质所决定。

  当然,小说对当下中国一部分中产人士的心态的拿捏某些地方似还缺了点火候,有些地方的描写似还稍缺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