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互联网金融炙手可热“野蛮人”闯进金融业
[发布时间:2013-08-27 10:08:10 点击率:]

二季度移动支付金额同比激增超三倍、余额宝规模超200亿元……此前有券商戏称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为“金融业门口的野蛮人”。如今,“野蛮人”一只脚已经跨入了金融业的大门。

  央行最新披露的2013年二季度支付业务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二季度,全国移动支付3.71亿笔,金额2.0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4.70%和363.92%,增速远超网上支付和电话支付。此前引发热议的余额宝,据报道总额也已突破200亿元。

  阿里和腾讯无疑是互联网金融最炙手可热的旗手。腾讯旗下微信高调推出移动支付和微理财服务,凭借4亿用户的基数和移动互联网领域的领先地位,已然先声夺人。阿里则拥有更加宏大的战略布局,阿里巴巴、天猫、淘宝等平台汇聚大数据,支付宝、余额宝、阿里小贷横跨银行“存、贷、汇”三个核心业务。

  易观国际分析师张萌表示,银行业从1995年开始初步尝试“触网”,开展网上银行、银行电商等业务,第三方支付也在2000年之后异军突起。但金融和互联网的接触仍然只是初级阶段,互联网更多的充当着“管道”的作用。随着人人贷P2P的崛起,互联网尝试绕开银行金融体系,利用网络用户聚合和高速传播特点,为用户提供直接投融资服务,是互联网金融的重大进展。

  直至今日,互联网金融多点开花,成就浩浩荡荡的大潮流。余额宝引得活期宝、收益宝、现金宝等各种“宝”跟风。微信新增支付功能后,华夏基金等各家基金公司纷纷推出“微信理财”服务。

  同时,人人贷P2P正在蓬勃发展,在线信贷逐渐成为大型电商平台的标配。通过与互联网嫁接,传统的保险和基金销售渠道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亦带动产品本身的创新。

  在这块新领域,互联网新贵拥有传统金融巨头难以企及的大数据优势。把业务搬到网上容易,但无论是腾讯的社交网络数据还是阿里的海量交易数据,传统金融巨头都难以短时间内实现模仿超越。

  以阿里小贷为例,海通证券在一份投研报告中分析,依托阿里云计算平台的大数据处理能力,可以对客户的风险进行更好的掌握。在贷前,可以调取企业的电子商务经营数据,判断经营和信用情况;在贷中,可监控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情况并预警;在贷后,继续监控经营行为,并对违约客户处罚,向其他网络客户通报其潜在风险。大数据降低了成本,并解决信息不对称,有望批量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更让银行恐惧的是互联网虚拟账户。广东金融学院院长陆磊推断,支付宝、财付通等虚拟账户不但解决了电子商务交易中的信用问题,并且绕过了银联和银行结算系统,掌握了客户和账户,从而改变传统的游戏规则,占据主导权。不排除未来逐步替代现金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后现金可能只在路边小摊贩才会出现。

  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政策环境下,“野蛮人”另一只脚尚在金融大门之外,这就是在金融领域极为关键的“信用风险”。银行拥有较为成熟的风控系统,资本拨备充足,并有央行作为最后借款人。此外,还有政府信用隐形担保。相对而言,互联网金融处于“裸奔”状态。

  陆磊分析,互联网金融必然对传统金融构成重大冲击。不过,双方并非你死我活,而是相互融合。如中国平安通过新设独立的子公司、完全按互联网的模式去运作,陆续酝酿出陆金所、支付公司等。就像当年招商银行引领的对零售业务的开发,传统金融也将走上自我革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