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经济调控分为货币调控和财政调控,货币调控对应的是全局,财政调控对应的是政府投资,为了保证经济的无波动增长,仅靠货币干预是不行的,仅靠财政干预也不行,两者必须紧密配合。
其实凯恩斯和佛利德曼都是干预主义者,只不过干预的方式不同,佛利德曼认为只需要进行货币干预就能搞定一切,但事实证明,这是错误的,因为货币干预自身很容易失灵,仅有宽松的货币,而没有企业投资的积极性,货币主义根本不能转换为经济投资,经济也就无法恢复增长。而凯恩斯主义自身也需要货币主义的配合才能发挥作用,比如央行不放款,政府投资也很难带动企业投资,因为政府投资虽然靠财政,但企业投资则更多的是靠银行贷款。
总之,货币是油,财政是柴,只有油,而没有柴,火照样着不起来,只有两者配合,经济之火才能越烧越旺。
经济由四个阶段,分别是萧条、复苏,繁荣,过热,我们可以从经济发展的这四个阶段来谈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使用,在经济的萧条阶段,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全部放开。货币政策放开,就是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都放到底线位置,财政政策主要是政府投资的介入,在中国主要就是发改委放宽对政府项目的审批,以保障社会总投资保持在一定的水平。因为在经济危机时期,经济前景黯淡,企业是不敢投资的,而一旦投资停滞,经济就会变的更差,因为需要政府投资来弥补企业投资的空当,而政府投资本身也可以起到对政府投资和社会消费的带动作用,这样可以稳定经济信心,帮助经济尽快走上正轨。而且政府投资的一般都是基础建设项目,这些投资周期长,等这些投资完成后,经济也就到了复苏期,这些政府投资项目正好为经济的下一轮繁荣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亚洲金融危机时中国的高速公路建设就为后来的经济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本次的高速铁路建设也很快带来了经济的繁荣。
当萧条过去后,经济就进入复苏阶段,经济开始步入正轨,这时应该收拢财政政策,由于前期的政府投资,政府这边债务杠杆比较大,因此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政府去杠杆,减轻财务压力,这个时候就不应该再安排财政赤字了,但货币政策仍然继续放开,因为经济发展最终靠企业投资,通过政府投资,社会不再恐慌,企业家的信心得到了恢复,这时候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更好的让企业投资,这种企业投资不仅可以将经济拉回到正轨,也可以创造出一个新的繁荣。
进入经济繁荣阶段,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全部退出,经济繁荣,企业投资欲望比较强烈,这时候经济不需要刺激,因此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全部退出,经济自由发展。但经济繁荣的结果往往是企业债务杠杆过大,企业盲目投资过度,而这些企业的投资过度往往也会引起供求性的价格上涨,也就是通胀会出现苗头,企业投资过度引起了通胀,其实也就是经济过热的信号。
在经济过热阶段,货币政策收紧,但也应该适度收紧,而不是过度,如果多度收紧就会酿成经济危机,历史上几乎所有的经济危机都跟货币政策的过度收紧有关,因为收紧货币最常用的手段就是提高利率,而提高利率其实就是提高企业的融资成本,当利率提高到一定程度后,企业就会无利可图,就会破产,在金融领域就会出现金融市场的收缩,股市的崩盘,后果不可谓不严重,当然这些问题虽然很多是由货币政策收紧造成的,但根本原因还在于各微观市场的失调,比如金融过度投机,比如新兴产业领域,或是政府鼓励领域的过度投资等,都是最常见原因,这时不仅需要调节宏观货币政策,更需要对微观市场进行干预。很多时候,政府往往过度使用宏观经济政策,而对微观市场的治理力度不够,最终导致经济过热在货币收紧后随之出现经济大萧条,但这些萧条其实是可以避免的。
当下的中国就正处于复苏阶段,现在要做的就是收紧发改委,放开央行,因为资金一旦放开, 可能流入政府项目,也可能流入企业投资项目,如果保障不流入政府呢,那就是发改委的功能,发改委严控项目审批,对于那些负债率已经很高的地方政府进行重点监控。只要这些地方没有新上项目,也就没有资金需求,资金就可以更好的流入企业。收紧发改委是为了政府去债务化,而放开央行是为了让企业有更多的投资资金,而当下中国的做法正好是相反的,因此应该及时的纠正,中国经济才能走向正轨。
上一主题:别让新城变“鬼城”
下一主题:索赔27亿 光大证券麻烦远未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