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醉美茅台
[发布时间:2013-09-13 09:52:00 点击率:]

中国出版集团 东方出版中心

  ■袁仁国 著

  

  四、悠远厚重的历史文化(中)

  

  元、明之际,茅台已出现了“回沙”工艺,正规酿酒作坊在杨柳湾一带陆续兴建。曹丁《茅台酒考》中写道:“至迟到明代,茅台酒的回沙工艺已形成。”1291年,元播州军民宣抚使杨汉英向朝廷特贡仁怀酿制的烧酒,深得忽必烈的嘉许,并加封杨为绍庆、

  珍州、南平等处沿边宣抚使,领一府、三十二长官司,杨汉英也因此成为了当时贵州最大的土司之一。其后,杨汉英每年均要向朝廷贡奉茅台酿制的美酒。

  清代,茅台回沙酱香酒逐渐定型。康熙年间,“茅春”、“茅台烧春”、“回沙茅台”等已成为中国西南市场的佼佼者。在近期发现的茅台村《邬氏族谱》扉页所绘家庭住址地形图标注中看到,早在1784年,茅台邬氏住居邻近已经出现了一个叫“偈盛酒号”的烧房,这是茅台历史上第一个有确切记载的酿酒作坊。咸丰年间吴振棫所著《黔语》称:“茅台村隶仁怀县,滨河,土人善酿。”在《田居蚕食录》中,也有着“仁怀城西茅台村制酒,黔省第一”的明确记载。

  乾隆十年(1745年),贵州总督张广泗疏通赤水河道,使茅台成为黔北重要口岸。光绪三年(1877年),四川总督丁宝桢奏请光绪皇帝批准,再次疏浚赤水河,使茅台(仁岸)位居川盐运黔的四大口岸之列,每年由赤水河运往茅台的盐大约650多万公斤。一时间,赤水河沿岸商贾云集,对酒的需求与日俱增。清代诗人陈熙晋《茅台村》一诗中这样描写道:“村舍人声沸,茅台一宿过。家唯储酒卖,船只载盐多。矗矗青杠树,潺潺赤水河。明朝具舟楫,孤梦已烟波。”

  据《遵义府志》,到嘉庆、道光年间,“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每年酿酒“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清代众多诗人为茅台谱写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如清代学者郑珍在著名的《茅台村》一诗写道:“远游临郡裔,古聚缀坡陀。酒冠黔人国,盐登赤虺河。迎秋巴雨暗,对岸蜀山多。上水无舟到,羁愁两日过。”清代诗人张国华《茅台竹枝词》一诗写道:“于今酒好在茅台,滇黔川湖客到来。贩去千里市上卖,谁不称奇亦罕哉。”清代诗人卢郁芷《仁怀风景竹枝词》一诗写道:“茅台香酿酽如油,三五呼朋买小舟。醉倒绿波人不觉,老渔唤醒月斜钩。”

  其后,“荣和”、“成义”等著名大型烧房相继出现。1915年,北洋军阀政府农商部征集全国的名优特产,参加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即第十四届世界博览会。茅台镇“成义”、“荣和”两家烧房都送上了自己生产的酒,北洋军阀政府农商部以“茅台酿造公司”的名义统一送展,统称“茅台酒”当时的茅台酒与包装精美的洋酒比起来,显得有些土气,不为评委们所重视。中国代表急中生智,智慧营销,将一瓶茅台酒掷于地下,顿时,酒香四溢,举座皆惊,茅台酒因此凭借卓越的芳香征服了世界,一举夺得金奖,留下了“怒掷酒瓶振国威”的经典佳话。

  茅台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获金奖,当属工业革命打破国界藩篱后出现的一个文化交融事件。这是中国白酒香染世界的开始,也是中国民族工业在20世纪初叶充满阵痛与巨变的时代,凭借不懈拼争与矢志进取所创造出来的最早奇迹之一,开创了中国民族工业品牌走向世界的先河。从此,茅台酒走出国门,跻身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之列,享誉四海五洲,为中华民族争了气,为中国争了光。

  茅台酒在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并获得“世界名酒”的美誉之后,又在1916年美国南加州圣地戈召开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再次获得金奖并被评为“世界名酒”。

  茅台酒获奖后,“成义”、“荣和”为争夺金奖打起了官司。1918年6月14日,贵州省省长刘显世做出裁决并签发指令:“巴拿马赛会茅台酒系荣和、成裕两户选呈,获奖一份,难以分给。勿庸发给送酿酒之户,以免争执,省署留作纪念。两户售货仿单商标均可模印奖品,以增荣誉。”由此,这场打了几年的被称为中国酒业发展史上第一桩“知识产权官司”,才算得以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