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吉利全面接手伦敦出租车
[发布时间:2013-09-16 10:36:17 点击率:]

  9月11日,吉利汽车集团旗下的伦敦出租车公司在英国考文垂的工厂全面恢复生产。“今年的目标是不亏钱,要赚钱;明年要造更多的车,赚更多的钱。”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考文垂对记者们说。

  吉利英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东辉称,英国工厂今年二季度的订单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0%,三季度的增幅达到了50%。此外,也已经与澳大利亚和沙特阿拉伯分别签订了400台和800台出租车的出口订单,另外还有十几个国家也分别有几十台的出口量。“这在吉利收购之前是不敢想象的。”李东辉说,“是吉利的收购给了国内外客户信心。”

  今年2月吉利收购已经停产的伦敦出租车公司后,首先恢复了对库存车辆的销售。9月11日复产后,公司可达日产10辆、一周五天的生产规模。雇员也已从接手之初的102人增加至168人。

  与此同时,吉利在上海的英伦帝华公司负责英国以外市场的出租车生产。据吉利集团负责伦敦出租车产品线的总经理林啸虎介绍,今年内,英国工厂的产量预计可达近千台,上海工厂的产量也会在800台以上。而英伦帝华的年产能约为1万辆。

  李书福说,吉利按照原有的承诺,收购伦敦出租车公司后,做到恢复销售、恢复生产、不裁员且新增就业、投入研发。但问到吉利在英国的长远战略,李书福不愿详表:“工作做了以后,要看实际的效果和市场的反应。”

  李东辉说,吉利收购后首先是改进质量,因为原来的锰铜公司陷入破产困境的直接导火索,正是部分出租车的转向器有质量问题,导致大规模的召回。而这些转向器来自吉利介绍的中国供应商,这对吉利及中国汽车制造都有一定负面影响。

  因此,英国的考文垂工厂重新采用了英国生产的转向器。虽然英国产转向器成本较高,但英国工厂产量较小,故对整体成本影响不大。在上海生产的“伦敦出租车”则继续采用中国产转向器。李东辉解释,此前出问题的转向器是因为英国的右向舵,而在中国制造的汽车中采用的左向舵转向器“经受了市场检验”。

  吉利接手伦敦出租车能起到怎样的协同效应?伦敦出租车公司英国业务副总裁约翰森说,像伦敦出租车这样的汽车,成本的主要因素在于零部件,而非劳工。与吉利合作以来大部分零部件都产自中国,一定程度上削减了成本。

  伦敦出租车公司质量总监斯坦顿告诉记者,自2010年10月当时的锰铜公司与吉利达成合作后,伦敦出租车就有约70%的零件由中国供应商提供。这在吉利全面收购后未有改变。

  此外,成为吉利集团的一部分后,伦敦出租车公司也得以享受规模优势。约翰森举例,原来伦敦出租车公司与供应商要求购买2000到3000个车门把手,供应商可能都不感兴趣;但现在与包括沃尔沃在内的吉利集团其他下属企业建立起“共同零部件战略”后,一次性的购买量可能达到1万个以上,就有了更强的议价能力。

  未来伦敦出租车亟需面临的挑战是设计出环保节能的混合动力车或是电力车。李东辉称,新产品的研发将利用吉利建立的全球研发网络,包括与沃尔沃合作的研发力量。

  吉利预计未来五年内在英国的伦敦出租车业务投入1.5亿英镑,并考虑在考文垂及英国其他地区建设新的生产基地。

  在李书福看来,伦敦出租车公司“量不大,利润不大,对整个吉利集团,它的利润微不足道”。但他看重的是这家公司在英国的特殊地位,及其附加的产品和品牌效应。

  李书福似乎对伦敦出租车背后的服务理念颇感兴趣。轮椅无障碍通行、司机的严格上岗考核和高标准服务等,都是伦敦出租车突出的特点。他认为随着中国社会的老龄化,未来的城市出租车会“更加人性化、市场化”,接纳伦敦出租车这种成本较高,但服务也更好的外来品。据李东辉介绍,国内的横店、宁波、南京等城市已经下了订单,其中南京已经订购280辆伦敦出租车,并有计划购买500到600辆。

  至于当前中国城市出租车市场在价格管制等多方面的政策制约,李书福则表现出一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随缘态度。他将伦敦出租车在中国市场的机会寄望于中国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吉利集团2006年就入股伦敦出租车公司的前母公司锰铜控股有限公司,持股19.97%。锰铜在2012年10月进入破产保护程序后,吉利于2013年2月宣布以1104万英镑(约合1.1亿元人民币)全面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