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9月10日,全球最大的乳品出口商恒天然集团宣布,将在山西省应县建立其在中国的第二个牧场群。
业内人士指出,恒天然进入中国已有很长时间,现在是看中了中国市场的巨大需求。随着差异化的减少,未来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体现在奶源,控制的奶源多就意味着竞争更具备优势。
加码中国市场
恒天然新的奶源基地将包含五个奶牛场,每个奶牛场将有3000头奶牛。新基地将于2014年下半年投产。
据悉,全面投产后,恒天然在中国的两个奶源基地每年的牛奶产量将达到3亿公升左右,并可以进一步帮助恒天然实现2020年在华生产十亿升牛奶的目标。
恒天然大中华和印度区总裁魏柯文表示,应县牧场群的建立是恒天然在华战略的关键步骤。“我们的战略是:在中国发展更加一体化的乳品业务,同时积极促进中国当地乳制品产业的成长与发展。”魏柯文还指出,在山西省完成牧场群选址后,其将开始考虑与潜在的战略伙伴进行接触,但相关的细节并未有多透露。
对此,恒天然方面的解释是:在过去的三年里,中国市场原奶供应量仅增长约2%,而需求量却增长了约6%~8%。因此,恒天然将把握这个重要机会,扩大在中国国内的奶源供应,并同时继续进口高品质乳品,来填补中国乳制品市场的供给缺口。
恒天然目前在中国已有3个牧场正在运营,另外两个牧场正在建设中。这5个牧场均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建成后将完成恒天然在中国第一个牧场群。
此前,恒天然方面就已向记者透露,“第二个”牧场群可能已经规划了。
对于恒天然此举的出发点,乳业高级研究员宋亮向记者表示,恒天然进入中国已有很长时间,现在也是看中了中国市场的巨大需求。另一方面,国内企业的供给能力在不断下降,中国农业也有向现代化转型的计划。“对他们来讲,在中国发展奶牛养殖很有意义。”
有分析指出,当前对于企业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奶源紧缺问题,下半年奶源紧缺的问题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年终财报,直接推高企业成本。显然,对于恒天然来说,中国市场的吸引力是具备的。
在宋亮看来,恒天然对中国奶源的规划是建设至少50个牧场,虽然现在建设速度很慢,但在向这个方向发展。
奶源争夺之战
在业界看来,随着需求的不断增长,奶源的地位不断受到关注。对中国企业来说,未来企业间的差异化竞争就体现在奶源上。而恒天然的这一举动,也将推动中国企业在奶源上面的拓展。
继蒙牛乳业及光明乳业接连的收购行为后,近日,伊利股份表示,斥资约3.1亿人民币投资位于辽宁省沈阳市的辉山乳业,随后华尔街日报9日报道,辉山乳业计划通过香港首次公开募股筹资不超过13亿美元。有分析指出,此次交易背后,伊利看重的是辉山乳业背后原料奶供应。
亦有媒体报道称,蒙牛正在规划投入建设自有牧场,提高自有乳源供给。据了解,截至2012年已自建牧场12座,蒙牛参股牧场26座,奶牛存栏11万头。
业界表示,随着差异化的减少,未来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不会体现在产品、渠道,而在于奶源,控制奶源多就意味着竞争更具备优势。
一位行业分析人士向记者表示,虽然中国企业可以依赖进口原料生产,但在未来,国内消费者不光是要在需求上得到最基本的满足,对品质更会有要求。“这就需要企业在本土拥有奶源,这是进口所替代不了的。”
宋亮向记者表示,目前,恒天然重点还是做上游,但因中国在消费量上的特殊情况,也不排除其在中国会做下游,前提是在中国把奶源基础打好。
在目前比较尴尬的局面下,也有分析人士将恒天然的这一举措解读为向中国市场示好。不断加码中国市场意味着即便出现类似的进口禁令,恒天然也不存进口的情况。
据海关发布的数据,今年1月份,我国进口奶粉9.5万吨,价值3.1亿美元。其中,自新西兰进口奶粉9.1万吨,增加82.3%,占同期我国奶粉进口总量95.8%。
有乳业专家表示,新西兰出口至中国的奶粉中,恒天然又占了八成。对于恒天然来说,中国已经超过澳大利亚,成为了新西兰恒天然公司最大的单一市场。
不过,宋亮并不认同,在他看来,规划是很早之前就有的,和恒天然最近的“乌龙事件”并无直接关系。
宋亮指出,中国的小规模养殖退出很快,恒天然建立牧场是在补充这些退出的量。即便未来中国实现集约化发展,国内的生产力在满足需求的能力上还是较为薄弱的,仍旧需要依赖进口。作为生产者来说,恒天然在中国建立奶源的做法和从国外进口产品并不冲突。
上一主题:亭南煤业:自主竞标让俺“尝”到了甜头
下一主题:“金九银十” 看成都楼市烽烟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