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这部精彩的电视纪录片在荧屏上热播了半年之久。这个片子以翔实的手法,诗意地记述了中国大地上的各种美食。林林总总,蔚为大观。纪录片开播后,观众大哗,好评如潮。短短几天,视频链接就在微博上疯狂转发,并一度登上新浪微博风云榜的首位,其受欢迎程度为编导者始料未及。紧接着,此片又编印成书发行,一时洛阳纸贵。与此同时,网络上各种声音赞不绝口,同时还派生出一种文体:舌尖体。
这些“舌尖体”的文章,有舌尖上的辽宁、舌尖上的河北,有舌尖上的山东、舌尖上的山西……几乎把中国所有的美食搜寻殆尽了。
2012年7月11日,笔者以资深媒体人的身份参与了山西卫视“子夜”栏目组织的《舌尖上的山西·话说汾酒》访谈节目的录制。
节目播出后,反响甚好。在此基础上,笔者撰写此文,是一个由视频到文字的有趣过程,也是一个诗酒文化的酝酿过程。
壹,几生修得到杏花
(从山西卫视“话说汾酒”节目说起)
山西卫视“子夜”栏目,在访谈中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
山西汾酒有多少年的历史?
“6000年。”嘉宾葛先生答道。
从杏花村遗址的考古发掘可以看到杏花村酿酒史之久远。葛先生说,十几年前,一些考古人员随便到杏花村周围的小树林一走,顺手捡起几块片石,经研究就是新石器时代的遗物。我也曾在这里捡拾到上古陶片。
汾酒集团的研究人员在访谈中指出:
1980年夏天,国家文物局、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吉林大学考古专业联合组成的晋中考古队对杏花村遗址进行了系列考古。嗣后,1982年7月到11月,又有计划地对杏花村遗址进行了发掘。在这里出土的33厘米高的小口尖底瓮,为6000年前杏花村先民已经开始用黍类酿酒,找到了直接的证据。
有趣的是,古代巴比伦和古埃及酿造麦酒(啤酒)或葡萄酒时,也使用过同样的小口尖底瓮。
除了小口尖底瓮外,杏花村还出土了大量的大口瓮、大口罐、甑、鬲等,并有饮酒器尊、豆等。
经考古证明,在5000多年前,杏花村先民已开始用“尊”盛酒来祭祀神灵,而且随着蒸煮谷物炊具的不断进步,酿酒技术不断提高,到3000年前的商周之际,黄河流域的汉民族先人就已经养成了根深蒂固的酿酒传统和饮酒习俗。
讲到这里,主持人郝舟面对摆在桌上的三十年陈酿汾酒再也忍不住品尝的欲望了,于是就试探地说:“要不,咱们边喝边聊?”
女主持人这时娇滴滴地说:“真喝呀!”
郝舟调侃说:“可惜没有弄点下酒菜。”
主持人打开一瓶青花瓷,给在座的每一位斟了一小杯。霎时,酒香四溢。酒香,上了嘉宾舌尖,弥漫于演播大厅。
笔者曾经多次在各种宴会上喝过汾酒,但在摄像机前一边饮用汾酒,一边追述汾酒的历史还是头一回。
汾酒到达舌尖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感觉呢?
这种感觉只能与懂酒的人交流。(轻易不可对人言。)
微微有点辣,然后是沁人心脾的香,之后又是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这是一种神秘的液体。应当用一种庄严的心态来细细品尝。
古诗有云:“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而我呢,不是为人说项,而是替人品酒,却又不能完全描绘此酒的妙处。
作为一个地道的山西土人和书法家,我在接受访谈时动情地说:“我从五岁发蒙,打小就知道汾酒和傅山。小时候,母亲告诉我,最好喝的酒在杏花村,写字写得最好的是傅山先生。”
汾酒,从今人的舌尖上流过,当然也从古人的舌尖上流过。
于是诗人们说:
千年汾酒人人夸,
几生修得到杏花!
贰,千年汾酒千年醉
(从晋剧《 空城记 》说起)
山西人爱喝汾酒。
山西人爱看山西梆子。
这两回事是一回事。
《空城计》改编自《三国演义》。《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山西清徐人。想来爱喝汾酒,于是,他让坐在城头上的诸葛亮也喝上几杯。
近日翻阅《三国演义》原著,原文大意如下:
那时,魏、蜀两国正在交兵。司马懿亲率十五万兵马前来攻打蜀国的西城县。而此刻,诸葛亮麾下五千军,已分一半去运粮草,只有两千五百兵卒在此守城。
看来,他是绝无抵抗能力,而他却镇定自若:
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藏匿,诸军各守城辅。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当是时也,司马氏来到城下,遥见孔明端坐城堞之上,笑容可掬,埋首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执青锋剑;右有一童子,手捧羊羔酒。一边弹琴,间或抿上一口小酒。一副休闲之状。司马懿见此状况,怀疑对方有诈,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作速向北山路退去。
需要说明的是,《三国演义》原著中,右边童子所执为“麈尾”,即拂尘。到了晋剧《空城计》中,右边童子捧的是羊羔酒,即明代的汾酒。原因在于,在戏曲兴盛的元代和明代,汾酒就开始天下驰名了,于是戏曲中频频出现。当时的汾酒是以“干和”和“羊羔酒”两种名称出现的。明代文字家王世贞在《酒品》中赞曰:“羊羔酒出汾州、孝义等县,白色莹彻,如冰清美,饶有风味。”也就在这个时候,当戏台上唱响“羊羔酒”的时候,杏花村酿酒业在续写几千年辉煌的同时,正在酝酿一场划时代的工艺革命。
据查,除了《空城计》戏文中关于羊羔酒的描述外,兰陵笑笑生所著《金瓶梅》第三十八回和第五十三回都有关于羊羔酒、竹叶青的描述。
另外,宋代文豪苏东坡在其诗《二月三日点灯会客》中曾写道:“试看云梦羔儿酒,快泻钱塘药王船。”较早提到了宋代名酿羊羔酒。
上个世纪90年代,汾酒厂下属的孝义县酒厂以生产传统的羊羔酒为主。厂长是一名女士。她印的名片很别致:正面是一幅线描国画,画的是空城计戏曲场景,诸葛亮正端坐城头,旁边童子手捧羊羔酒侍奉,神色凝重。
这样的名片可谓独擅胜场。
据文献记载,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清初名医宋荦(政治家、诗坛盟王)从吏部尚书任上退休返乡前,于这一年的除夕之夜,在其府邸举办了一次盛大的诗会。诗会同时宴请各界名流,三种指定用酒都是山西名酒:汾酒、羊羔酒、潞酒。当朝诗人汪颢、陈鹏年、徐夔、王式丹、陈琰、林佶、顾嗣立、宋至等都出席了晚宴并品酒献诗。诗人们写道:
“汾酒滦河鱼,割鲜斗芳甘。”
“花瓷泻羔儿,入口破鼻香。”
叁,惟有饮者留其名
(从毛泽东饮汾酒说起)
走进杏花村酒都宾馆,第一眼看到的是镌刻于正门影壁上的毛泽东手书《清明》诗。这是当年贺子珍上庐山看望毛泽东时,毛泽东在喝了汾酒之后高兴地写下的草书作品。
这幅名作的原件现已珍藏到中央档案馆里,在新近出版的《毛泽东手迹大全》里也可以看到: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千古名篇在毛泽东笔下变成龙飞凤舞的线条,其书法价值不可估量。
不经意间,杜牧的诗句以及毛泽东的这幅手迹已成为国宴汾酒的最好广告词。
这是杜牧没有想到的,当然也是毛泽东没有想到的。
当年,毛泽东即兴写下这首诗不是偶然的,据记载,毛泽东对汾酒是有深厚感情的。延安时期,毛泽东在招待客人时喜欢用汾酒,他自己也喜欢陪客人喝一点。
在解放以后的几次家宴中(包括儿子毛岸英和刘思齐的婚宴),毛泽东和他的家人喝的都是汾酒。有一次在家人小聚时,毛泽东突然问大家:谁知道二十四史中提到过哪种酒?大家面面相觑,都说不晓得。于是,毛主席就给大家讲了二十四史中北齐书关于汾酒的故事。
《北齐书》卷十一,原文如下:
河南康舒王孝瑜,字正德,文襄长子也。初封河南郡公,齐受禅,进爵为主。历任中书令、司州牧……初,孝瑜养于神武宫中,与武成同年相爱。将诛杨愔等,孝瑜预其谋。及武成即位,礼遇特隆。帝在晋阳,手敕之曰:“吾饮汾清二杯,劝汝于邺酌两杯。”其亲爱如此。
看来,河南康舒王孝瑜与武成帝高湛的关系非同一般,(参与密谋,可称死党。)所以武成帝在享用美酒的同时劝其在他乡同饮,共同领略汾清的魅力。(这个故事中提到的晋阳即今太原晋源一带。所言之“邺”即今河南安阳一带。)在那时的通讯条件下,高湛的这封手谕,需用快马驰驿,星夜急奔,才能送达邺城,可见其礼遇之隆。
席间,毛泽东还说了一段很幽默的话:二十四史载入这段话,要说明的是武成帝他们兄弟之间的情谊之深,可不是给汾酒做宣传。咱们一家人之间,也共饮汾酒二杯,像武成帝兄弟一样“亲爱如此”。
一个是开天辟地的历史巨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个是威仪俨然却碌碌无为的封建帝王。时间相隔了1000多年,历史的旧话被一次次提起,让那个本来无政绩的武成帝无形中由于汾酒的缘故而提高了知名度。因酒得名,是其幸运,也是他的悲哀。
于是,乾隆年间的汾阳名士曹树谷在其组诗《汾酒曲》中写道:
老夫记得高王语,二字汾清补酒经。
帝王如此爱汾酒,将军呢?
1973年,王震将军视察汾酒厂时品尝了清香纯正的汾酒之后,大喜过望。他高兴地说:“我从小就知道有个汾酒,是种好酒,历史剧演的郭子仪拜寿喝的就是这个酒。这个名牌要大发展,争取吃掉一亿斤粮,生产三万吨酒,让人民喝到更多的美酒。”
史书记载,许多历史名人也同样是因酒得名。比如,大名鼎鼎的苏东坡曾写道:
一杯未尽诗已成,涌诗向天天亦惊。
杜甫则是:
俯仰各有志,得酒诗自成。
旷世天才诗人李白则总结出一条规律:
自古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肆,汾酒本乃“钓诗钩”
(从傅山与汾酒结缘说起)
明末清初的书法、文学、医学大师傅山是一位与汾酒结缘的奇人。他一生离不开酒,尤其是他所挚爱的汾酒、竹叶青。在撰写诗文时,汾酒的酒力使他情动兴高,从而吟诵出“磅礴万物,往而不返”的诗句;挥毫作字时,汾酒的酒力使他进入忘我的境界,从而能“万毫齐力,笔下生风”,以“毛颖足吞虏”的气慨,写出雄健奇崛的作品;绘画之时,汾酒的韵味可以使他精力高度集中,思接千载,挥洒自如,产生出兼有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色彩的逸品;生活中的傅山,更是离不开他所欣赏、关爱的汾酒。他用汾酒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用汾酒排解他的遗民之恨,丧亲之痛。
傅山爱喝酒,尤其爱喝好酒。“极知酒犹兵,一日不可缺”。这与苏东坡称酒为“钓诗钩”的说法异曲同工。
傅山在有生之年,用汾酒作钓钩,钓出了许多好诗。他曾在寄与魏一鳌的信中写道:“侨汾而汾之名酒不可常得。间一沽之,村醪而已。良酝远至,深快旧肠。”表达了他对汾酒的迷恋和依恋。信中所言“良酝”即指朋友送来的汾酒。
查阅傅山遗文,他的许多诗文中反复出现“酒”字,令人仿佛能在字里行间嗅出汾酒的味道。例如:
虹巢久不过,屐履为花登。
谁好居诗客,相撩故酒僧。
烧春深玉色,涤砚发金星。
一笔山云起,高松绿雨冥。
又如:
好梦连春夜,花林许定情。
精神随谷满,风雨可身轻。
迂阔耽书册,殷勤向酒瓶。
明朝试屐齿,幽境亦阳春。
傅山与杏花村结缘还表现在他对竹叶青配方的改良上。当时已在海内外驰名的竹叶青酒是以汾酒为底酒,保留竹叶的特色,再加砂仁、紫檀、当归、陈皮、公丁香、零香、广土香等十余种名贵中药材而制成的。傅山不但对竹叶青中添加中药的配方加以改良,而且手把手地把浸泡中药的办法教给酒工,使竹叶青酒的味道更加芳醇,液色更加透亮,养生效力也更为显著。
傅山在汾阳游学期间,经常与好友薛宗周、王如金以及胡款、胡庭、胡同等在一起雅集,饮酒会文。某日傅与胡庭等在申明亭内饮酒作字。席间,朋友趁兴请他为竹叶青题词。傅山沉吟片刻,挥笔写下“得造花香”四字,一直流传至今,成为汾酒厂的宝贵财富。(在太原傅山碑林公园可以欣赏到这幅题词的复制品。)
为了纪念傅山先生对汾酒事业的贡献,杏花村人特地将厂区的一条大路命名为“傅山路”。
伍,酒是文人催情水
(从张颔老先生喝竹叶青说起)
2012年9月20日下午,在太原市文庙红墙东侧,我与北京书法家翟德年、文艺评论家张德祥一起去拜访了张颔老先生。
张老的居所在山西省文物局的一幢普通家属楼中。走进张老的书房,只见张老正在用午餐。书桌上摆着一盘炒茄子,还有一小杯竹叶青酒。张老的四儿子告诉我们说,张老每日两餐,午餐在下午三四时,每天都要喝一小杯竹叶青。这是多年的习惯了。
来客问:张老喝不喝汾酒?
张公子答:喝。喝得最多的是竹叶青。
张老已经92周岁了,头脑还十分清醒,喝了竹叶青之后,面色越发白里透红,气色甚佳,只是不能久坐。
张老酒后谈兴甚浓。他对北京书法家小翟穿的中式褂子上的布制盘扣十分感兴趣。随后,我们于10月13日在“并州三老”(姚奠中、张颔、林鹏)书展上见到了张老咏汾酒的一首七绝:
河东鹤觞飞新羽,邺下汾清酌旧醅。
见问牧童遥指处,杏花能得几时开。
笔者对这一小小花絮十分欣喜。
事情明摆着:中国的许多文人,包括张颔这样的大家对汾酒、竹叶青情有独钟。
(注:张颔,1920年生,介休人氏,著名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上世纪80年代,张颔先生考古发掘、整理编撰的《侯马盟书》被考古学界评选为当代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引起海内外学术家的高度重视。张颔对《侯马盟书》的研究被公认为新中国考古史上的一项重大贡献。)
于是,顺着张颔书桌上的竹叶青酒望去,我们发现了许多热爱汾酒、竹叶青的当代文豪,比如郭沫若、巴金、王蒙、赵朴初、丛维熙等。
十分器重和称道张颔的文坛巨匠郭沫若(1892-1978),据他自己考证是汾阳王郭子仪的后裔。他在少年时代曾在课本上自署“汾阳主人”。1965年12月4日,郭沫若先生作为“汾阳主人”,第一次踏上汾阳的土地,就兴致勃勃地来到杏花村品酒。
杏花村人待客,从来不劝酒,但郭老酒兴很浓,一直喝到半醉才停杯。这时,大家都以为郭老要去休息了,郭老却诗兴大发,要来纸笔,挥毫写下一首七律:
杏花村里酒如泉,解放以来别有天。
白玉含香甜蜜蜜,红霞成阵软绵绵。
折冲樽俎传千里,缔结盟书定万年。
相共举杯酹汾水,腾为霖雨润林田。
另一位钟情汾酒的名流是著名画家力群(1912—2011)。
力群在98岁的时候,在北京郊区私邸告诉记者,他每天中午都要喝一杯竹叶青酒。每次在京城宴客时,也要带几瓶竹叶青,并向客人推荐竹叶青的养生作用。
还有一位曾经泪洒杏花村的老作家是丛维熙。
2004年,丛维熙与林斤澜、刘绍棠在汾阳与当时杏花村汾酒厂厂长纵情饮酒时,用的是山西人常用的瓷碗。
喝了汾酒之后,他写出了长篇小说《酒魂西行》。(同时在大陆和台湾以及香港出版。)小说中描述了竹叶青不死的魂灵。他写两瓶竹叶青,带着清纯的眼睛看人世间的百相,被互相赠送,偶然中被丢失,又被别人捡起。从上层到下层,看得十分周全,十分细致。
为什么如此钟情汾酒、竹叶青呢?
2011年1月21日,丛维熙在《杏花村诗书画文选》出版首发仪式上揭示了其中原委:文化大革命中,丛维熙不幸蒙冤。从1969年到1978年,在山西临汾度过了9年劳教生涯。1977年左右,当山西作家马烽、胡正等同志千方百计通过关系将他从大墙里边“捞”出来之后,临汾作家郑怀里用汾酒招待他,并说:“祝贺你,上岸了。”这时,他含泪喝下了半瓶汾酒。
这位名动天下的作家的舌尖上第一次热烈地滚动着汾酒的醇香。
酒是和着泪喝的。
写到这里时,笔者的泪水打湿了稿纸……
都说酒乃文人的催情水。
我在丛维熙这里找到了答案。
“人是有情物,酒也是有情物。”丛维熙这样总结。他说:两情结合,可以点燃文学之梦。
另一个例子在著名书法家文景明那里。文景明当年从山西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杏花村,一直到退休之后都没有离开这个著名酒都。
文景明的舌尖上滚动过多少汾酒呢。40多年了,据文老掐算,喝过的汾酒竟然可以用吨计算,已经达到两吨了。于是他将汾酒之魂凝聚于颖毫之中,创作了许多灵动而苍润的书法作品。
至于山西作家哲夫,他的舌尖上滚动的汾酒历久弥香。他说:“迄今依旧。汾酒体态清澄空明若纯真少女;入口壮怀激烈似有志男儿;回味绵甜隽永胜过二八佳丽;落肚则像温柔敦厚的母亲,仍然保持着骄人的口感和不上头的特点。”至于汾酒喝高之后的醉感,哲夫认为有美学上的意义。他说,尼采把希腊的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统称为一种醉境。古希腊人则认为喝酒后的迷狂状态是艺术的自由落体,是审美的最高境界和最佳状态。
在如前所述的《杏花村诗书画文选》首发式上,著名经济学家、资深媒体人艾丰先生赋诗曰:
人间众有情万种,妙在一杯通古今。
陆,香扑金樽醉流霞
(从乔永祥的舌头感觉说起)
大同读者乔永祥,曾在《山西日报》发表过一篇题为“千年汾酒,与你同醉”的文章。文中谈到他对汾酒的理解:
饮用汾酒有三部曲:一抿、二咂、三喝。三部曲丝丝入扣,用心凝神,旨在充分调动味觉、嗅觉神经,去努力捕捉、体味、感悟每一个酒分子的香味,从而获得综合的美感享受。
而这种感觉,也许只可与知者言,而不能与路人道。
这是普通老百姓舌尖上的感觉。
上海作家薛舒某年来杏花村,在酒都宾馆被招待,餐桌上摆的无非是四种酒:十年陈酿汾酒、竹叶青、白玉汾酒、玫瑰汾酒。
品尝之后,薛舒深深地为汾酒集团“四大名品”所倾倒,并赞誉四种名酒恰似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
清透纯净的汾酒,应是西施,素面不饰,自然之态,恰是有着“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的淡雅明净之美。
竹叶青酒,用新鲜竹叶和十多种药材浸泡而成,酒色青绿,入口药香,当属智性、明达、神秘之酒。她许是貂蝉,有着惊鸿美貌,却不失为智慧胆识的绝色佳人。
白玉汾酒,肉桂和绵白糖浸泡而成,这一分冰清玉洁、绵甜馥郁,便可把她看作王昭君。因其谐和柔顺、温和圆润的特性,“化干戈为玉帛”,岂止于酒桌上下?
玫瑰汾酒,以鲜玫瑰花露配制而成,微甜中带芳香,如杨贵妃,优雅多情、婉顺才情。连太白诗仙也禁不住发出“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千古佳句。
在这位作家眼里,汾酒西施,真水无香,美得天然,而竹叶貂蝉、白玉昭君、玫瑰妃子,绿衫、白纱、红裙亦是美女,妙就妙在,这些美女任其装扮修饰,个个出落得美艳无比而且各具特色。
笔者在酒都宾馆宴席上多次邂逅“四大美女”,却对竹叶青有所偏爱。这种金黄金黄的液体,入口香醇,入胃和暖,对我有极大诱惑力。
汾阳子民赵承林的姥娘,90多岁了,健身的秘诀只有一条,就是长年饮用竹叶青。赵承林在电视上每每看到“竹叶青酒,颐养千年”的广告,立时就能想起姥娘打开竹叶青酒的那种感觉。
赵承林在文章中写道:
外祖母没有更多的嗜好,平日最喜欢的就是饮几杯竹叶青酒。每每她在遇到困难无法挺过去,就默默地倒上一小盅竹叶青酒,自斟自饮,然后就什么事情也没有了……
我至今还记得外祖母打开竹叶青酒的感觉……掀开软木瓶塞,立刻就有一股浓郁芳香、独特醇厚的酒香飘上来。往白色的小盅内轻轻斟上,那醉人的酒液金黄微翠、莹澈透明,一股沁人心脾的幽香立刻弥漫了整个房间。
另一位朋友曹利民君说:我妈是多年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我给她买了一大黑坛竹叶青酒。她每天喝一杯。喝完这一坛,她的病就全好了。
酒是男人社交的利器。尤其是山西高平人,喜欢在酒席宴上转骰子:“丢猴”、“吹牛”、“行酒令”。一俟众客坐定,高平人都会豪迈地喊一声:“服务员,上汾酒!”然后开始走关、划拳。花样之繁多,酒令之丰富,在晋东南很有名。
高平籍的李涛先生说:
尽管有时我也喝些啤酒或红酒,但在更多的时候,我是喝白酒的。——高度汾、低度汾、开国汾、出口汾、青花汾、十年陈酿、二十年陈酿……这些如数家珍的汾酒,就像我的老朋友一样,太过熟悉。无论是自己喝还是出外应酬,只要喝几杯,就能猜出是哪种汾酒。
那是一种极为敏锐的直觉,是多年醉卧酒场磨炼的结果。
汾酒,在李涛的舌尖上回旋:
几杯白酒入口,那种辛辣在唇齿间微微摇曳,味蕾一下子被唤醒。进入胃里,灼热升起,像是一把熨斗在熨,浑身都舒坦起来,真是回味无穷。我喜欢饮了汾酒后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那种快乐是真实的、坦诚的。
太原市双塔西街的畅荣先生最喜欢到北城的“蚝味居”酒馆喝汾酒。
他的口味特点是海鲜加汾酒。
这是一位美食家,他认为,只有汾酒与海鲜对味。他告诉笔者,中国白酒有许多不同的香型。基本香型有三种:以汾酒为代表的清香型、以茅台为代表的酱香型、以泸州老窖和五粮液为代表的浓香型,而清香型的汾酒是最适合与海鲜搭配的。
畅先生说,他不但懂酒,而且懂海鲜。他说,有些钓鱼的饵料主要是浓香型、酱香型和腥香型的,那股浓烈的味道诱鱼的效果非常好。而喝非清香型的酒吃海鲜,会影响对海鲜美味的感觉。(关于酒类的知识,连长年采访杏花村的笔者都佩服畅先生的渊博。)
对此,更为科学的解释在酒界泰斗秦含章先生那里。
秦先生说:“喝酒就喝汾酒,因为汾酒最干净。”
他说:“清香型白酒的口感特点是清香纯正、诸味协调、余味爽净。浓香型白酒口感特点是香味浓郁。酱香型白酒口感是多种香味之复合体,香味丰富。由于工艺不同,发酵时菌类不同,三种香型的杂醇油含量也不相同,其中清香型白酒的杂醇油含量最低,而杂醇油是一种有害物质,是导致口干、恶心、头痛等醉酒症状的主要因素。”
柒,百鸟声中酒一杯
(从米高杨痴酒西柏坡说起)
醇香汾酒,从文人雅士舌尖上流过,从平头百姓舌尖上流过……
汾酒,在外国人舌尖上是什么感觉呢?
1948年年底,前苏联外交部部长米高杨代表苏共中央秘密来到西柏坡做客。在艰苦的解放战争中,西柏坡没有什么好茶饭来待客,最能拿得出手的只有汾酒。那是山西老乡用毛驴驮着送来的。
米高杨和他的同伴恐怕一辈子也没有喝过这样醇香又绵甜的好酒。这些苏联人酒量大得惊人,都是用茶杯喝酒,咕咚咕咚往嘴里倒。除了周恩来,没有人能跟他们较量。到了后来,米高杨连看都不想看他带来的伏特加,而是不断打听汾酒的出处。这是第一次宴请。
第二次宴请时,毛泽东说:“就像这醇厚的美酒一样,我们的人民可以创造出任何的人间奇迹!我们的革命之所以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首先靠的就是我们的上帝——工农群众。”他还说:“我相信,一个中药,一个中国菜,这将是中国对世界的两大贡献。等革命胜利以后,我在北平用最陈年的老白汾酒和最好的中国名菜请你吃饭。”
果然,1949年9月,在开国大典前夕的第一次国宴上,每个餐桌上摆的都是毛泽东特别嘱咐从杏花村运来的陈年老白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汾酒多次走出国门,完成了一次次外交任务。
2011年,外交部经过实地考察,确定把汾酒作为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时赠送外国元首的礼品酒。
当年1月18日,汾酒集团李秋喜董事长随国家领导人赴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李秋喜董事长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汾酒作为“国礼”被赠送给国外嘉宾。
出访期间,李秋喜还分别在纽约、洛杉矶、旧金山等地考察汾酒市场。通过与酒庄、超市的工作人员咨询交流,了解汾酒、竹叶青在老外舌尖上的感受。所到之处,汾酒经销部对市场前景都显现出十足的信心。其都反映汾酒在美国销售的增长势头很猛。
2012年,外交部把汾酒确定为中国驻外领事馆接待专用酒。
2012年6月18日,在墨西哥洛斯卡沃斯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七次峰会上,汾酒被确定为会议定制礼品酒,这是继2011年汾酒成为法国戛纳G20峰会指定用酒后,再次独享尊荣。领袖消费的影响力正在有力地推动中国汾酒开拓更广阔的国际消费市场。
这是汾酒与世界的对话。
事实证明,汾酒打开国际市场是完全有可能的。
外国人喝烈性酒喜欢加入各种饮品调制。中国清香型白酒也可自行调制。在一杯汾酒之中,不仅可以加入红茶、雪碧、可口可乐、冰块以及许多饮品调和,还可加入各种不同香型的时尚酒类混合,供人浅斟低酌,品评其妙。这个特点早为以汾酒为代表的清香型白酒独有。汾酒属于国际香型,它不仅可以冰清玉洁“个性自己”,还可以兼收并蓄一个“大同世界”。用汾酒做很流行、很时髦的鸡尾酒基酒,集合许多酒类和饮品于一体,如净水沃土,颇可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玫瑰得馨香”。似乎厂家早有成果:现成的以汾酒勾调的配制酒就有竹叶青、白玉汾酒、玫瑰汾酒、芦清王酒等几种。这几种配制酒如果加冰饮用,口感极爽。勾兑多种透明饮料后更是各具特色并且味道极佳美。这些配制酒有的酒精度可以在40度以下,非常适合优雅的中外都市女性饮用。
汾酒天然契合酒类的国际口味。
当汾酒在外国友人舌尖上滚动的时候,我们想起一句约定俗成的话: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当人们发现东方酒文化与西方酒精神不谋而合的妙处之后,汾酒的国际销售前景便不言而喻了。
清香型白酒无疑是最具有国际范儿的中国名酒。也就是说,汾酒是最具国际口感的酒种,这也是杏花村汾酒的优势之一。
国际口感带动回归。清香型白酒最适合作为配制酒的基酒,例如竹叶青就是以汾酒为基酒的配制酒模板。竹叶青加冰加水稀释,风格不变,不会给酒带来任何邪杂怪味。这种类似鸡尾酒的饮用方式符合国际饮酒习惯。用汾酒与可乐、雪碧、绿茶混搭勾调成的鸡尾酒,在一些城市夜场获得年轻消费者的认可,显示汾酒引领时尚消费的潜能,也预示清香型白酒在引领潮流、赢得年轻消费者方面具有先天优势。
有关人士称:如果说500年前白酒在中国毫不入流的窘境下赋予了汾酒开创历史的责任的话,那么,今天它陶醉世界的荣耀则传递了一个大国崛起和强盛的声音;如果说一杯白酒正在不断构造世界对中国的全新认识的话,那么,伴随清香汾酒开启的一刻,令世界陶醉的正是一张书写着不屈信念的“新中国名片”。
这是盛世尊荣。
这便是郭沫若读者论坛中所写的“折冲樽俎”间的尊荣。
尾声,开启中国酒魂时代
近年来,中国酒魂的呼唤越来越强。
这呼唤,来自中国大陆板块的每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这呼唤,来自杏花村汾酒集团新一届领导班子。
2009年秋天,杏花村汾酒集团新一届领导班子组成,李秋喜成为汾酒集团第四任董事长,接过了汾酒掌门人的接力棒。
这时,正值21世纪第一个十年,“汾酒新政”的大幕徐徐拉开,成为杏花村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个年份。
在这个时段,被新闻媒体称作“新世纪之歌”的是李秋喜董事长的著名演讲:《开启中国酒魂时代》。这是他在“2011年第五届中国品牌节”上发出的强烈呼唤。这是一篇划时代的酒文化宣言。
李秋喜指出,中国酒魂时代的核心内涵是以“振兴国酒”为目标的诚信与创新、变革与开放、责任与担当、激情与梦想。他说,“振兴国酒”的理念,最早是由100多年前山西汾酒的老掌柜杨得龄先生(1859—1945)提出的。汾酒集团现今的努力,应视为历史的延续。
李秋喜进而用诗人的口吻说:酒有水的外形,火的性格。激情与梦想是酒本身具有的精神特质。中国酒魂时代,应该是激情与梦想的时代。
李秋喜用了这样的诗体语言:
汾酒,是中国白酒的奠基者;
汾酒,是中国白酒的火炬手;
汾酒,是中国白酒酿造的教科书;
汾酒,是见证中国白酒历史的活化石……
李秋喜这样称颂汾酒。他说:中国酒魂,舍汾酒其谁?
汾酒,有诚信天下的名酒风范;
汾酒,有白酒宗师的大家气派;
汾酒,有坚韧不拔的英雄气概;
汾酒,有儒雅浪漫的人文情怀……
李秋喜还高兴地引用了台湾诗人余光中歌颂李白的诗句: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
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李白饮酒赋诗,如月入怀;杏花村汾酒事业,如日中天。请看以下一组汾酒销售额的可喜数据:
2009年——29亿元,
2010年——45亿元,
2011年——70亿元,
2012年——100亿元。
种种迹象表明,汾酒集团正在振奋精神,在中国酒业发展史上书写新的篇章。
2011年,李秋喜董事长荣获“中国酒业杰出贡献奖”。
2011年,汾酒集团在北京“国宴用酒62周年纪念大会”上,确认了第一国宴用酒的地位。这次会议的规格之高,调子之高,当系该集团前所未有的一次。
汾酒集团一次又一次投入了盛大的文化活动和隆重的公益活动。
2011年,汾酒集团隆重举行了“汾酒公益杯”全球华人华裔文言文大赛。这次行动被认为是中国文言文百年以来第一声!
2012年1月6日,汾酒集团公益基金会投资300万元向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15所中小学、幼儿园捐赠了15辆30座中巴校车。
2012年3月23日,第86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在成都隆重开幕,山西汾酒集团首次成为开幕式的独家赞助商,在以川酒为主的糖酒会阵营中竖起了晋酒大旗,让与会人士见识了“中国汾酒、中国酒魂”的王者风范。
2012年3月21日,国家领导人在柬埔寨开展国事访问时,将汾酒集团出品的高端定制酒——国宴汾酒作为尊贵礼品赠送给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
2012年4月8日,汾酒集团赞助举办的“你在家还好吗——‘杏花村之梦’关爱留守儿童公益晚会”在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呼唤和动员全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和重视留守儿童……
2012年11月6日,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日子。这一天,汾酒集团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0.18亿元,提前三年实现了“十二五”确定的百亿元目标,书写了汾酒事业的新篇章,用优异的成绩为党的十八大献了一份厚礼。
2013年3月28日,第88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在成都召开。会上宣布,汾酒集团荣获第87届全国糖酒会(福州)户外广告最佳创意奖。
2013年第一季度,汾酒集团实现销售收入41.61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33.29%,实现了首季开门红。
……
酒香四溢,时光轻舞。
才下舌尖,又上心头。
汾酒的呼唤,振聋发聩,
驿动的向往,穿云破雾。
千百年来,汾酒以她美丽的姿容、高贵的灵魂、独有的儒雅和诚信,从容、睿智地站立在中华文明的史册之上,历经风霜,风采依旧。
让我们高举双手欢呼:
中国酒魂时代终于到来了!
汾酒,开始踏上新的征途。
上一主题:医疗APP热移动医疗人才需求渐长
下一主题:开启中国酒魂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