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三十功名尘与土
[发布时间:2013-11-19 09:06:04 点击率:]

三十年奋战经济主战场,是尘与土的磨砺、血与火的考验、云和月的印证、德和善的滋养。真正的企业家也许永远没有功名利禄的羁绊,却永远不会失却奋斗的精神、事业的追求和回报社会的奉献。——题记

  A 突破性的航程

  1883年,一位取了个中国名字并娶了位中国妻子的英国商人立德乐,开始了史称川江探险的处女航。1898年,立德乐的轮船首航重庆成功,重庆顺江入海的大通道打开,四川盆地从此告别封闭,商贸大增,现代工业兴起,加快了重庆及西南地区的发展。

  原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原生态川江景观,已被修建三峡大坝后“高峡出平湖”的新景观取而代之。周仲军差旅途中伫立船弦旁凭栏远眺,江风拂动着他的衣襟,也激发起他澎湃的思绪。

  千古长江,迤逦万里,由重庆经三峡至湖北宜昌一带的狭窄水域,曾被视为轮船无法逾越的天险。

  立德乐开辟川江航道,经历了九死一生的激流险滩,遭受到沿江官府及民众的竭力抵制。“英轮若将上驶,必聚万众决死堵截。”由于当时大清王朝已开始打开国门,“师夷长技”,发展现代工业,于是晓谕各地放行,立德乐一行历经艰险,终获成功。

  一百多年来,立德乐曾长期被视为“经济侵略者”“侵略中国西部的急先锋”,如今却被称为“开发中国西部第一人”。有趣的是,当年立德乐组织人员深入长江水道测量绘制的航线图,沿江安设标杆、浮标和炸毁江中险滩暗礁实记的《川江水道》一书,后来一直是重庆航运学校的教材。

  想到这些,周仲军苦涩地笑了。不是吗,当今时代,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判断及评价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真是太多太多了!力倡洋务运动及因签订对外和约颇受贬斥的李鸿章,为什么成了“首开20世纪新纪元”的先锋人物?张学良为什么从“不抵抗将军”的封建军阀成了“千古功臣”?当代中国为什么不搞消极的“保护民族工业”而要主动“入世”去经受发达国家的经贸大冲击?……

  所幸这一切的一切,人们已开始以开放的心态、现代的意识去认识和总结,从而顺应时代的潮流,营造最佳的环境,加快国家的发展。

  英国商人立德乐打通川江航道,前后历时15年。周仲军从15岁干煤炭行业到如今控股、参股多家煤业公司及实施多元化发展,和同仁们合伙做成了横跨川、滇、黔三省的一片产业,已经历时30年——两个15年了。

  上述几个“15年”,是一位外国商人和一位中国企业家不同的事业航程,虽然时代和价值迥异,但却各有其突破性的意义。不仅因为二者都旷日持久,历经艰险,而且因为矿山开采是现代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炭是工业的粮食和燃料动力之必需。中国的现代工业,正是在闭关锁国的大清王朝痛定思变、开启国门后发展起来的。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和一批中国大企业短短半年经由川江航道内迁重庆,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一次战略大转移的伟大传奇,不但为坚持抗战建立了牢固的后方基地,也促成了重庆及西南地区现代工业的兴起。

  千古沧桑,物换星移。在改革开放加市场经济的纵横捭阖中,硕大无朋的地球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村落,长期穷怕了的中华民族在辉煌崛起的过程中,以前煤、电、油、运的全面紧缺,刺激了能源产业的飞速发展,周仲军从30年前的打工仔干起,牢牢抓住时代的机遇,继1997年私人出资收购、经营四川威远县铸铜煤矿后,又于2000年收购了威远县芭蕉湾煤矿,2006年收购了威远县碗厂煤矿,2007年收购了云南盐津县石笋煤矿,2009年与人合资兴建贵州威远矿业开发公司,多年来在煤炭行业大显身手。并且时至今日,他所控股或参股的煤炭企业,从未发生过死人的重大安全事故,创造了地方煤矿、民营煤矿安全生产的一大奇迹。

  接着,周仲军又进军节能、环保及有机生物领域,于2011年投资2000多万元建立了乐山市井宏生物有机肥生物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又与人合伙创办了四川省逸树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成都市晟伟商贸有限公司,在多元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

  从现实回顾历史,总有许多值得反思的现象。一百多年前川江两岸官民联手抵制长江通航,因为老百姓担心轮船取代木筏、工业品取代手工制品而失去自己的生计,官员担心专制的秩序受到西洋的冲击而危及自己的统治。今天,当中国正在工业化的道路上迅跑,现代工业用品正在大规模普及,农村正在城市化发展,农民也正在转变为市民的今天,许多企业家正在以自己实业报国的行动回报社会及民众。现为威远县碗厂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盐津县煤业有限公司、贵州威远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等多种身份的周仲军,也用自己勤劳致富的所得,尽力回报莘莘民众及父老乡亲:修筑了一条又一条便民利民的公路,慷慨支持公益福利事业;每年都尽其所能捐资助学、扶贫济困、赈灾解难;仅为汶川5·12大地震和芦山4·20地震,就分别捐赠钱、财、物300多万元、200多万元……

  

  B 自古雄才多磨难

  一座古老的城池加上一幢幢新式建筑和一条条宽阔的大道,构成了具有悠久历史和人文气息的现代威远。早在秦王朝统一中国后,即在此设立行政机构、驻守军队,以防御西南夷族的侵扰。隋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设立威远县,寓“威抚远人”“威名远震”夷僚之意。1949年中共建政后,威远县先后隶属川南行署资中专区,四川省内江地区、内江市。

  1968年2月4日(正月初六)早晨,一声婴儿的呐喊从威远县一个村子的农家传出,宣告周仲军来到了这个世界。

  这个男孩的到来,给这家农户增添了喜悦,也增添了生活的烦恼。威远资源丰富,物产充足,但十年浩劫中的神州大地,到处是宗教式的狂热和无理智的冲动,旷世罕见的政治与情感核聚变,搞乱了社会搞滥了人心,也搞垮了中国的经济基础。在那个没完没了瞎折腾中几近赤贫的艰难年代,周仲军像大多数生不逢时的农家子弟一样,从几岁起就不得不为生活而过早地操劳,在生产队干活挣工分,帮助父母干家务活,用稚嫩的肩膀分担家庭生活的重担。

  周仲军上学后,老师所讲的一个励志故事,深深地打动了他: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派兵攻打越国,越王勾践兵败投降,请求吴王允许越国成为吴国附属国,称臣纳贡?一开始,夫差不答应,勾践就当仆人精心侍候他,吃尽苦头,受尽屈辱,终于感动了他,同意了勾践的要求?勾践回国后,立志报仇雪耻,苦心治理国家,夜间睡在柴草上,住处悬挂苦胆,吃饭和睡觉前都要用嘴尝一尝,以便不忘苦难和耻辱。经过十年发愤图强,越国强大起来,终于灭掉吴国,取得最后胜利。老师对同学们说:后来,人们就用“卧薪尝胆”来形容刻苦自励的精神。

  聆听着老师的故事,童年周仲军备受鼓舞,他在心中暗暗发誓:“我也要像勾践那样卧薪尝胆,发奋图强, 成为有用的人,将来为国家出力。”

  他在努力读书的同时,利用课余和假期时间投身艰苦的劳动,学会了绝大多数农活,并和家人一起全程耕种承包的土地。邻里乡亲夸奖:“从小看大,这孩子以后一定会有出息、做大事的。”

  自古雄才多磨难,纨绔子弟少伟男。人杰地灵的家乡,艰苦的生存环境,父母严格的要求,过早承担生活的重担,早早体验了人生的疾苦与谋生的不易,养成了周仲军勤劳、顽强、朴实、善良的品质,形成了他智慧与志气、坚韧与灵气、魄力与勇气的秉性。他不但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善于独立思考,表现出不随波逐流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形成了他后来立身处世,乃至深得事业真谛的素质基础。

  青少年时期的成长,既是身体的发育,也是心智充实的过程,只有勇敢地追求,大胆地思考,才能感悟那简单中的不简单,平常中的不平常。然而,聪颖好学的周仲军迫于艰辛的生计,不得不在1983年15岁初中毕业后就中断学业,开始了打工生涯,而且干的是最辛苦最危险的煤矿。

  1980年代初中期,中国改革在农村率先突破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城市工商业改革破冰,先富起来的人日渐增多,不富甚至贫穷的人却愈益失落,泱泱民众在期待亘古未有的福祉时,却又在忧虑贫富的悬殊和落伍的压力。出身贫寒的周仲军,不幸成为了最早最年幼的打工者之一。

  威远煤炭资源丰富,但开采难度较大,加之那时采掘方法落后,在工作面作业很少能站立,经常只能在山峦重压的大地下,弯腰弓背劳作,蹲着趴着干活,在一些狭小井道中甚至只能爬行。没完没了的粉尘,通风不畅的憋闷,高强度的劳作,泰山压顶的艰险,时时伴随着尚未成人的周仲军。他每次出得矿井都像个黑脸包公,满布煤灰的脸上只看得到两个眼睛在转动,下井穿的衣服更是脏过叫花子,自己觉得心悸还会吓人一跳。

  这种事业的开端,使周仲军饱尝了谋生的艰辛,也增加了他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心,成为了他事业成功后大力回报社会,尤其注重改善煤矿工作环境及特别重视安全生产的重要原因。

  周仲军在异常艰苦的打工生涯中,不但根据工作的需要刻苦学习工艺技术和业务知识,而且以磅礴的热情自修苦读。他从博览群书中接触了有着几十亿年的地球史,领略了人类上下五千年的风云变幻,看见了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直到当今时代的光怪陆离,思索着哥白尼的日心说、伽俐略的落体运动、牛顿的力学和一些现代科技及经济学原理。他也时或与朋友、同伴们探讨,人世间只要有生命,有物质,就有其生与灭、长与消、进与退、兴与衰的过程,不论这一过程多么短暂多么漫长,多么复杂多么简单,多么辉煌壮观多么平淡无奇,都很值得人们去研究、分析与探讨。

  周仲军是过程与结果的统一论者。他将对于“结果”的追求,融汇在漫长艰辛的“过程”之中,逐渐形成了丰厚的经验和知识积累,自己也从采煤工、放炮员、瓦检员、技安员等岗位一步步干过来,先后任过班长、技安科长、片区主任、矿长助理、副矿长等职,直至成长为一位年富力强的煤矿矿长、总经理,初步实现了“从奴隶到将军”的嬗变,并且成为了国家安全生产及采煤工程师。

  

  C 征战“主战场”

  当将军,指挥千军万马征战铁血沙场,站在检阅台上,俯瞰威武雄壮行进的方队,曾是少年周仲军的梦想。如今,当他经过常人难以想象的磨砺成为矿长和总经理,当上经济主战场上的“将军”后,才深深地感到厂长经理尤其是矿长这样的“将军”,其实是很不好当的。

  不是吗?对于许多不了解煤矿的人,平常所能看到的就是一个简单的井口,不管是乘吊车上下的直井还是缓坡下降的斜井,似乎都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一个象征性的符号。如果你也这样看,肯定全错了。至少对于矿长而言,那井口下面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甚至就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的设备缺陷或管理不周,都无法实现正常的有效率的生产,更无法保障矿工们的安全。比方井下那一条条纵横交错巷道的设计、开掘,机械、动力、运输、通风、安监等各类设施的布设和运行,需要投入各方面多少人财物力。而采煤工作面上步步为营的推进,运煤溜子的架设、移动、维护,采空区间的支护,支柱的回收、放顶,炮采或机采的设备、要求和操作,防尘防水防瓦斯等一系列安保措施,哪一样不是当矿长的必须牢牢铭记心头、紧紧抓在手上而不敢有丝毫大意的事?

  周仲军为煤矿的正常经营和安全生产操透了心,费尽了力。计划经济时代的国营煤矿可以享受“优越性”吃国家的大锅饭,高成本低效率生产那么一点点煤炭几乎就是用巨额的投入和宝贵的坑木换来的,如今必须得讲效益才能生存,木材也成了国家保护的资源,木支柱改换为金属支架后又存在成本和回收等新的难题。又比如井下的通风和排水如果不顺畅,井下人员能呆得住吗?不怕发生粉尘、瓦斯集聚或透水等安全事故吗?再就是各种生产物料和所采煤炭的运输,以及机、电、钳工等各种辅助工种和后勤保障,任何一个方面或环节有所欠缺,都可能影响生产,难以挖出煤来甚至发生安全事故。

  在残酷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处于弱势地位的民营煤矿既要创造必须的效益,又要全面改善严峻的安全形势,鱼和熊掌都要兼得,生产和安全两副重担压得周仲军难有片刻轻松,更难有节假日和工作日之分。他对煤矿的管理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既像如牛负重的跋涉者,又像正在悬岩峭壁上的攀登者,每时每刻手往哪里抓,脚往哪里登,全身如何协调配合,都必须胆大心细,慎之又慎,绷紧神经、拼尽全力向上攀登,否则一失足成千古恨,出现任何严重的安全问题,都有可能使企业毁于一旦,也会令他自己愧疚难当、抱恨终生。

  1992年春夏时节,以前动员也不买甚至白送也不要的股票一飞冲天,人们感觉像是另一个世界的事情,转眼之间变成了现实,搅得许多中国人如梦如痴。广西一个名叫北海的滨海小城,各种经过夸大的美好前景与捞钱机会,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无数淘金者,买地、卖地、盖房子、卖房子,每一个环节都要狠捞一把。

  邓小平1992年初的南巡谈话,成为了中国市场经济发端的起点,无数的企业变魔法一样破土而出,许多人抓住机遇一夜暴富,但中国经济却在一两年的暴热之后,很快进入了史称“软着陆”的大降温,多少企业惨淡经营,煤炭行业生计维艰,中国人只在书本上和电影电视中见过的西方国家的过剩经济,终于破天荒地出现在中国大陆。眼瞅着千辛万苦挖出来的煤炭卖不出去,也运不出去,周仲军心中像刀扎一样难受,他痛下决心离开付出了无数心血的煤矿,开始单枪匹马跑起了煤炭运输和销售。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长期被牢牢束缚在居住地的十亿中国人有了行动的自由后,极其落后的交通运输根本无法承受这世界上最为庞大的人口流动,坐汽车一票难求司空见惯,打工潮形成的列车“大爆棚”经久不衰。周仲军为找车辆争计划要车皮解决煤炭运输问题吃尽了苦头,更为销售煤炭天南海北到处跑。为挤上罐头似的火车,他挤掉过东西挤破过衣服;在爆满的硬座车厢内苦捱时光,就像被放在炉火上久久地烘烤;夜晚到站后有时就在候车室呆上一宿,要填饱肚子又要省钱省时间,常常就在路边小吃或一碗方便面充饥……而去到许多陌生之地推销煤炭,以及如何将煤炭运送过去,各种麻烦及艰辛更是难以言表,套用一句流行的说法,那真是踏遍千山万水,走访千家万户,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历经千辛万苦!

  1990年代,中国经济从徘徊、升温、火爆、软着陆到进入过剩经济时代,国民经济短短几年经历了西方国家几十年的变故,中国企业经历了破天荒的市场经济大洗礼,全国煤炭行业也在那几年陷入从未有过的低潮,许多煤炭企业在连年亏损中苦苦运行,有的甚至难以维系而濒临倒闭。从不跟风、盲从的周仲军,却从长期积累的经验和跑市场的观察中,认定企业界尤其是煤炭企业的困境定将过去,全煤行业复苏的机会定会到来。他以化“危”为“机”的逆向思维,看准低成本收购的有利时机,在行业最为困难的时期融集资金,于1997年和2000年果断出手,相继收购了威远县两家煤矿,开始了自主经营企业的历程。

  

  D “天字第一号”工程

  新世纪的曙光照亮了我们居住的这个蔚蓝色星球,全煤行业在经历改革的阵痛和滞销的低迷后,终于迎来了一轮大发展的勃勃生机。从困难时期打拼过来的周仲军,抓住市场转暖的机遇做大企业,他利用逐步积累的资本金,在2006年、2007年相继收购了威远县碗厂煤矿和云南省盐津县石笋煤矿。接着与他人合资合作,建立起下辖碗厂煤矿、荣华煤矿、兴鹏煤矿、衣卫煤矿等企业,年产能达72万吨的威远县碗厂煤业集团有限公司;建成了年产15万吨的云南盐津县石笋煤业有限公司;2009年起又合资兴建贵州威远矿业开发公司,总投资达6亿元的工程正在建设之中。

  新世纪初叶全煤行业转暖以来,我国煤炭产销量迅猛攀升,安全生产形势也日益突出,瓦斯爆炸、煤尘爆炸,透水事故、冒顶事故……山西矿难、陕西矿难、河南矿难、黑龙江矿难……一起起瞩目惊心的矿山事故震撼着国内外。严峻的安全形势像一把高悬在“煤老板”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引起了人们对于企业界尤其是矿山类企业的发展模式、增长方式、管理水平等一系列问题的深刻反思。

  人命关天的煤矿安全,至少说明这是一个殊难治愈的顽疾,周仲军和股东们、同仁们投资经营的若干煤矿企业至今未发生过一起死亡事故,确乎创造了一个不是奇迹的奇迹——至少在中国煤矿尤其是地方和民营中小煤矿长期沿袭着的落后生产管理中,很难创下的一个极其显赫的业绩。

  自从经营煤矿企业以来,周仲军和各位股东、高管们以“安全是天,责任重于泰山”的高度责任心,坚持在各控股、参股公司处理好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坚持按照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属下煤矿认真组织学习《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经常大讲特讲“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和“安全事故出不得,安全事故出不起”的道理,全方位深层次地进行安全文化教育,竭力营造安全就是和谐、安全就是幸福、安全关系生命、安全关爱健康的安全生产氛围。并着眼于我国煤业发展方向,按照建设安全高效矿井要求进行规划,对涉及到的人财物和技术、管理、环境等问题务求落实到位。

  周仲军强调:安全是煤矿“天字第一号”的大事,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更是煤矿安全的永恒主题。他说安全生产是一场全员参与的人民战争,要让大家都能享受到发展的成果,首先必须“尊重生命”,这是煤矿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所以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政治,安全就是生产力。尤其是地方煤矿、民营煤矿,必须矢志改变不按科学按习惯的传统管理模式,才能真正步入依法治矿和科学管理的境界。

  为了确保安全生产,周仲军和合资合作的同仁们豁出去了。他们坚持对安全工作进行系统工程式的运筹,率领管理人员坚持检查、整改、复查、处理、追究五统一原则,逗硬实施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一把手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致力于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安全管理网络。大力开展安全专项整治,落实矿井质量标准化项目,切实抓好构筑安全防范体系的工作,努力搞好宏观控制、定期评价、组织协调、整体优化等一系列企业经营和安全管理的工作。

  周仲军和同仁们对所有控股参股煤矿,舍得投入大量人财物力进行设备完善,对传统采煤工艺进行改革,并制订实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奖惩办法及隐患查处、风险抵押金等制度措施;大力推进矿井精细化管理,做到管理、培训、装备缺一不可,尤其对新下井人员都要进行认真培训,并由师傅带领才能下井;特别加强对矿井水患、煤尘、顶板等易发危险因素的专项治理,定时进行分析预测,制定落实预防措施;对于井下通风、瓦斯等实施不间断监控,动态掌握井下关键点、关键部位的瓦斯浓度、温湿度、通风、水患等情况;同时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和救护队伍,加强应对突发事故的反应能力。

  周仲军和同仁们投资和决策、管理煤矿,是以实业报国、服务国计民生的博大情怀和企业与员工、与当地民众、与生态环境实现多赢的强烈使命感出发,从负责任、强拼搏、勇创新的苦战奋斗中走过来的。他们在牢牢抓好“天字第一号”工程的基础上,进而将建立安全长效机制要点贯彻落实到全体管理、技术和作业人员身上;将有效控制安全隐患、消除潜在危险、遏制安全事故苗头的诸多工作,逐一理出头绪,梳成辫子,制定政策,形成议案,一一落实到位……一项项大力改善安全格局和加快发展的制度措施,几乎是无休止、不间断地实施着,企业生产经营形势也在不断地优化和改善着,终于取得了企业发展和确保安全的显著成效。

  

  E 跳出煤海创新业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行深度市场化改革以来,农民从束缚了几千年的土地上解放出来,单位职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中国人在经济大发展中憧憬着史无前例的未来,却也陡生出史上罕见的烦恼和失落:旧的秩序打破了,新的秩序又未完善,下岗、失业、打工,就医、住房、上学等等困难,加上贪腐蔓延、分配不公、保障缺失等等社会问题,严重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严重地制约着当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了的问题一点也不比不发展少!当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的达到,贫富悬殊日益扩大乃至社会矛盾不断增多的今天,效率优先让位于公平优先、富裕人士帮助贫穷民众、优势群体扶持弱势群体,就成为了社会不断进步、企业不断发展的必然取向。自小生活在赤贫中,未及成年即开始矿工生涯的周仲军,最懂得普通民众的疾苦,也最乐于慈善和公益事业,从而在创业发展历程中,留下了他回报社会的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1999年出资120多万元,为老百姓修建了威远县玉皇庙至天堡寨乡村公路;

  2000年出资100多万元,为老百姓修建了威远县双河口至堰沟水库公路;

  2003年出资近100万元,为老百姓修建了威远县碗厂学校至涌溪山顶公路。

  仅上述三条公路,周仲军每年都要拿出50多万元,对其进行维护、维修和保养。

  从2000年开始,周仲军从未停止捐资助学、扶贫济困等慈善活动,年均捐赠达60多万元;而他自己名下企业的员工子女,从高中到大学他都全程资助。

  多年来他为赈灾救助、公益事业,及为汶川5·12地震、芦山4·20地震等的钱、财、物捐赠总额,超过1000万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如同童话魔瓶中逃出来的魔怪大显神通,但也积累了大量经济增长不可持续的弊端,导致许多行业及企业产能过剩、销售与消费受阻、盈利能力急剧下降,以前推动经济增长的传统比较优势正在逐步丧失,煤炭需求也因下游产业的萎缩而大幅下降,红火了整整十年的中国煤炭行业,如今再度进入了市场的“寒冬”。

  遥想变幻莫测的市场经济,真是潮起潮落,变化无穷,周仲军对此深有感悟。自从发端于大洋彼岸的金融海啸猛烈地冲击全世界以来,世界经济一蹶难振,中国经济先扬后抑。时至今日,国内形势的压力和国际环境的倒逼,构成了中国经济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构成了中国企业和产业升级的历史性机遇。中国的宏观经济和企业界,如何从“加快发展”的轨道转向“科学发展”的轨道,如何从不公平发展的轨道转向公平发展的轨道,如何从“黑色发展”的轨道转向“绿色发展”的轨道,从而立足扩大内需和消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增强创新驱动,真正实现产业升级和发展转型?

  周仲军为此深深地思索着。近几年来,他冷静地观察着形势的变化,在“守成”和“创业”之间寻觅着恰如其分的结合点。经过审时度势的思考和对于市场需求的分析,他果断进军非煤产业,在近二三年投资2000多万元建立了乐山市井研县井宏生物有机肥有限责任公司,并与人合伙创办了位于成都市高新区的四川省逸树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立了成都市晟伟商贸有限公司,在多元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

  乐山井研县井宏生物有机肥公司主要针对本地丰富的畜禽粪便及农作物秸秆等资源,通过发酵腐熟、高温杀菌、干燥、粉碎、添加氮磷钾元素等工艺,进行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尤其以鸡粪、鸽粪为主要加工对象,生产速效、长效、缓效三合一的无机-有机复混肥料。这是正在高速发展的有机农业、绿色农产品的重要生产资料,特别适合果树、经济林木、蔬菜、花卉等农作物施用。这一细分市场的特色发展方向,不但契合了国家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的要求,而且对于发展现代农业、观光农业、绿色农业、园林景观及保障农产品的安全,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可持续发展,具有探索性的重要意义,也有利于周仲军和同仁们在新的领域,不断创新发展企业,继续报效国家和人民。

  自从三皇五帝到今朝,历史给我们提供了这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中国以她自我积累的实力辉煌崛起,成为了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许多像周仲军这样的企业家,牺牲了舒适,选择了风险,奋战在经济一线的主战场,为实现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而苦苦地积累着、奋争着、发展着。他们是我们的需要,是人民的需要,是共和国走向美好明天的需要。正值盛年的周仲军,也在早早走过长达三十年的事业历程后,正在向着事业追求和企业发展的新目标,坚定不移地向前走着,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