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4月21日,江苏金坛,陈宗懋正在做一场题为《科学饮茶与人体健康》的讲座。类似的讲座,陈宗懋自己也记不清讲了多少场。但是他说,他很愿意为茶做一些科普宣传工作。
4月26日,在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委员会第44届年会上,由陈宗懋提交的《茶叶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MRL)的评估》的报告正在被世界各地的专家讨论。茶叶的农残检测由于有的农药只有1%-2%的量会进入茶水中,因而在部分标准上有望予以放宽,这将有利于我国的茶叶出口。
一个是面对老百姓的讲座,一个是顶尖的国际会议,陈宗懋都同样重视,只因,这些都是为茶。
“饮茶有益健康,请多喝茶”
每次讲座结束的时候,陈宗懋都会说这样一句话:“饮茶有益健康,请多喝茶。”在他的讲座里,有详细的数据和事例证明,茶叶有减肥、降压、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
在陈宗懋看来,他自己就是饮茶有益健康最好的例证。常有朋友问他身体好的秘诀,他总是笑笑说,“因为我喝茶呀!”
因父亲一直有喝茶的习惯,出生在上海的陈宗懋,自3岁开始饮茶。而从事茶,却是一个意外。1950年,17岁的陈宗懋去同济大学报考,当时想报考医学。来到报名处,见排了两个长队,他挑了一个稍短的排上,便拿出一本书看,等排了两小时轮上他时,才发现自己排的队是农学。“重新排队又要两小时,学农也不错。”他这样想着,于是报考了农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哈尔滨,直到1960年,调入位于杭州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他才与茶结下了一生的缘分。
回想自己与茶结缘的经历,陈宗懋感慨,是机会,也是机缘。现在,搞了50多年茶,他越发被茶吸引。“怎么喝茶、喝多久,都会有所收获,一分钟是解渴,一小时是休闲,一个月是健康,一生是长寿。”陈宗懋说。
孙子3岁时,陈宗懋也开始培养他喝茶的习惯,他希望孙子也与自己一样,一辈子从茶上受益。
别小看一片叶子
在陈宗懋眼中,茶是雅俗共赏,既有“琴棋书画诗酒茶”,也有“柴米油盐酱醋茶”。被茶吸引,除了茶给人带来的健康与享受,还因为这片叶子的神奇。
同样的茶树,因为工艺不同,有了六大茶类,有了琳琅满目的茶叶品种。陈宗懋说,常有外国朋友来访,他都会在每人面前放上三四个杯子,每个杯子里放一种不同形状的茶,然后一一冲泡,让其观赏不同的色泽、形状,品尝不同的味道。每每结束后,外国朋友都会好奇地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当他告知中国茶有上千种时,对方总是惊讶之后露出羡慕之意。
而这片叶子所产生的效益,其完善的产业链则更加吸引陈宗懋。“茶产业很有意思,很活跃,产业链很长,从生产到加工到文化,完整地涉及了第一、二、三产业。”陈宗懋说,“近年来,茶产业发展很快,呈现出很多新特点。比如产业细分,以前的茶农要种茶、采茶、做茶、卖茶,非常辛苦,效益还低;现在,有的茶农只卖鲜叶,挣的钱还不少,因为细分让产业升级了,还比如一些新品种的出现。”
让陈宗懋印象深刻的新品种有浙江的安吉白茶,湖南的黄金茶以及云南的紫鹃茶。这些茶起初都是极少的株数,后发现其特性才加以推广,现在均取得了很好的效益。比如安吉白茶是一个温度敏感性的突变体,它叶片中的叶绿素在25°C以下时,合成叶绿素的基因被抑制,所以叶片只有中脉是绿色的其余部位是稍带绿色的黄色,和一般茶树叶片不一样,但它内含的氨基酸比一般茶要高一倍,制成的干茶泡后,味鲜爽甘甜,但它在25°C以上的温度下,叶绿素的形成又回复正常。安吉人发现后把它繁殖推广,目前已有10多万亩面积。每年春季温度低于25°C的时间大约只有20-25天,但一个不大的县却可以有10亿元以上的收入。这就是小小一片叶子的神奇,这就是科技创新的力量。“别小看一片叶子。”陈宗懋说,“科学创新无止境,茶叶也在发展变化。”最近,陈宗懋主编的,被业内奉为教科书的《中国茶经》再版,再版前,他专门组织专家针对一些新的变化,对内容进行了修订。
呵护中国茶
作为中国茶界唯一的院士,陈宗懋以茶叶农残研究而著称,在茶叶病虫防除、降低茶叶农残量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而日前的一则关于茶叶安全的消息,让陈宗懋颇为不满。一家国际环保组织发布报告,质疑中国国内9大品牌茶叶企业的部分产品含农药残留,一时间引发公众“还能不能喝茶”的争议。
“这份报告不够严谨,造成了市场的混乱,对茶产业产生了不好的影响。”陈宗懋说,首先,报告应该公布分析机构名称,是否具备资质,结果是否可信;二是公布数据时要对比国家标准,没有标准对比是不科学的。事实上,这份报告公布的绝大多数企业的产品农药残留都远低于国家标准值,有的只有国家标准的百分之几,完全属于正常、可以食用的产品。三是发布报告前要进行风险评估,要根据按最大可能使用的茶叶量、按最高的残留量和泡茶时最大可能泡出的残留量计算出每人每天通过饮茶可能的最大摄入量,然后和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本部的该化合物每日允许摄入量相对比。“我们要有科学性,否则就是不负责任。”陈宗懋说,“质量安全是茶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茶叶起源于中国,茶业牵动着百万茶农的生计,企业与社会都要呵护这个产业。”
可以说,陈宗懋的一生就是呵护中国茶的一生。从上世纪70年代起,陈宗懋多次向农业部等部门提出在茶叶中禁用高残留和剧毒农药,选用低毒、高效、低残留农药的建议。对降低我国出口茶的农残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超标率有了明显降低。
农残超标一直是制约我国茶叶出口的关键因素。陈宗懋提出,茶叶农残的关注点不只是干茶,更重要的是茶汤。因为人们饮茶时并不把茶叶吃下去,而只是喝茶汤,因此茶汤中的农药含量水平才是影响人体健康的关键因素。任何物品是否有毒关键是一个“剂量”。白糖适量时是一个营养物质,但如果摄入量大时,同样会变成对人体有害、甚至有毒。从去年开始,陈宗懋和他的研究团队就在研究农药的脂溶性和水溶性在饮茶时对饮茶者的毒性大小问题,并提出将水溶性农药退出茶产业的设想。他的这一建议多次在各种会议上提出,如今逐渐已引起重视并得到更多认同。
除了农残问题,茶园面积扩张过快及茶叶品牌建设的缺乏也是陈宗懋最近比较关心的问题。陈宗懋说,目前,产销基本平衡,当前要紧的问题是提高单位面积的效益,而不是扩大面积。否则,茶叶产量大于需要量必定会对产业造成不良的影响。
一生被茶吸引,为茶奔忙的陈宗懋,也许只在周末闲暇时,捧一盏玻璃杯,看茶芽在清水中曼妙浮沉,才是他人生中最惬意的时光。
陈宗懋院士简介
陈宗懋,院士,研究员。现任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1933年生于上海。1950年秋考入复旦大学农学院农艺系病虫害专业。1952年院系调整,随校转入沈阳农学院植保系。1954年毕业。1960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工作。40多年来,主要从事茶叶中农药残留和茶树植保的研究,1984~1994年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1984~1993年任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曾任五届、六届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此外,他还兼任国家农药风险评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卫生部第六届食品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茶叶科学》杂志编委会主任,中国生态学会化学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他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1991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中国科协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998年获中华农业科教贡献奖。1977年和2001年两次获浙江省农业科技先进个人称号,2003年被遴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8年获中华农业英才奖。2009年被农业部授予《新中国建国60周年三农模范人物》。他主编出版了《中国茶经》、《中国茶叶大辞典》和其他专著2本,参加编写专著4本,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论文集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国内中级刊物上200余篇,译文100万字以上。
下一主题:复合茶饮料或将成为新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