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孟凡驰:企业文化的实质是“人化”和“化人”
[发布时间:2013-12-19 09:49:02 点击率:]

 “文化对一个企业有多重要?有个形象的比喻:它就像空气一样,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是生命存在的必须依赖。”近日,在湖南衡阳举行的“首届非公有制企业文化建设理论研讨会”上,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如是说。

  会议期间,记者有幸采访了这位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理论研究方面的先行者。

  ■ 记者 李凤发 通讯员 段小荣

  

  企业文化不是喊口号

  

  孟教授曾去过一家企业,见到豪华气派的办公楼外墙上,赫然写着一行镂金大字——“忠于职业、忠于企业、忠于人格”,几乎每个字都有一米见方,在玻璃幕墙的衬托下,显得十分气派。

  于是,孟教授就“忠于职业、忠于企业、忠于人格”提了“什么是”、“为什么”、“怎样才能”三个问题。他反复问了三次,可员工们都面面相觑。老板说是人力资源部提出的,于是叫人力资源经理回答,而人力资源经理说是以前就留下的,不知怎么解释,问及总经理助理更是一头雾水,甚至还有人不知道墙上有这么一句文化口号,最终三个问题无一人能够回答!

  这其实就是一种“口号文化”,至今还被很多企业奉为经典。

  提一个响亮的口号,没有错,错的是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抄写几句口号或标语,或者就是搞一次活动,而忘了还要对文化口号进行分析、细化和诠释,还要对企业文化内涵进行延伸和传承。

  “既然有了标语口号,就要先看看它是否合适;既然有了口号,就一定需要管理者不停地振臂呐喊,就要设法让员工认同和感悟。”孟教授说。

  为了佐证一个观点,孟教授向我们说了海尔的一个案列。许多人都知道,海尔有一个很著名的广告语,叫作“真诚到永远”。这也是一句口号,海尔总裁张瑞敏是这样解释的:一个企业要永续经营,首先要得到社会的承认、用户的承认。企业对用户真诚到永远,才有用户、社会对企业的回报,才能保证企业向前发展。

  1984年,张瑞敏挥起大锤砸毁了有质量缺陷的76台冰箱;1996年,一位农民投诉海尔洗衣机排水管老是被堵,原因是他经常用洗衣机洗红薯,海尔此后推出了一种既可以洗衣服又可以洗红薯、洗土豆的洗衣机。这些事件其实都是围绕“真诚到永远”的口号而做,说明海尔不只是喊喊口号。

  

  企业文化

  就是为了增强责任心事业心道德心

  

  “‘文化’二字,最早是出现在《周易》一书中,就4个字,叫‘以文化成’。在这里,‘化’做动词用,有变化、转化、教化之意。我觉得除了外在之‘化‘外,还有内在之‘化’,这就是内化,也就是心之感化。”由是观之,文化的本质就被凸显出来了。文化是干什么的?就是化人的。

  孟教授称,企业文化的实质是“人化”和“化人”,是以“文”“化”人,把“人”“化”成有先进思想、先进觉悟的人;企业文化的特征是自觉,不是做作和炫耀,是从不用想起、也从没有忘记;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被大家所认识、认同和接受;企业文化的体现是生活,就在日常的、具体的工作生活行为中,看得见、体会得到、感觉得着。

  “‘人化’的实质是思想物品化、观念有形化。”孟教授认为,在“人化”和“化人”过程中,“化人”尤为重要。

  化就是变,“化人”实为“变人”。通过体制机制设置、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约束激励并存等,使人不仅由“要我干”变为“我要干”,而且由“要我这样干”变为“我要这样干”。

  在企业中,知识是重要,但员工的智力比知识重要;素质又比智力更重要;比素质更重要的是觉悟。觉悟是一种醒悟,是一种自觉,体现在责任心、事业心和道德心三个方面。

  说到责任心,孟教授又举了个例子:有一次,他给一位老板发送一封电子邮件,连发几次都被退回。于是打电话问老板秘书,秘书说邮箱满了,然后挂断电话。可两天过去了,邮件还是发不过去,再问,那秘书仍然说邮箱是满的。最后,他只好打电话给老板。结果可想而知,那位秘书被开了。作为秘书,每日查看、清理邮箱,这是最起码的责任。

  一句话,企业文化看“人”,就是看通过企业文化之“化”后人的表现、人的能力、人的素质及反映在企业精神面貌、道德风尚、行为习惯及技术管理、品牌形象、竞争实力上的水平与能力。

  “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为了树立和增强员工的责任心、事业心、道德心。”孟教授说,“只有将企业文化进入员工的心灵,体现在员工的行动上,落实到企业的经营,才能真正实现文化‘化人’的目的。”

  

  企业不论大小都应重视企业文化

  

  孟教授告诉记者,一有机会,他都会问一些老板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看法,但结果不太令人乐观。大部分小老板表示疑惑:小公司也需要这么“高尚”的东西?也有个别老板表示,等公司大了些我们会慢慢建立起来之类的搪塞话语。

  究其原因,孟教授说,大多数老板都把企业文化想象得太高尚、太不可触摸,其实它是一个无处不在的东西,说它有,便能慢慢体现、成形,说它没有,也不会因为“没有”这二字而消失。

  现实生活中,许多企业都认为自己公司就几百人、几十人或是几人而已,需不需要企业文化建设无所谓,只要公司的效益好就行。

  谈到具体事件,孟教授记起有个老板曾经问他:“我们公司本来就5个人,4个人搞生产,1个人搞管理,难道你还要我安排一个人搞企业文化?”

  “您把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文化职务相提并论了,以为一定要有了这么一个管理企业文化的人才能给公司带来企业文化建设的效应,其实,很多人已经认定企业文化即老板文化,在小型公司里的确如此。”孟教授当即如此回答。

  孟教授称,有些老板有时候也问他:我经常请我们的员工吃饭,算不算企业文化建设?其实,这就是企业文化建设。因为你在跟他们增加福利,他们会认为你是个好老板。所以,为员工买一件衣服、涨一份工资、买一张乒乓球台、一个风扇、一句问候、甚至一次资助、一次聚会、一次培训、一次旅游、一次评比等等,这都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

  “企业不论大小,都应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孟教授认为,企业文化不是一次运动,用三年两年时间就能够达到,最好是从企业小的时候就开始着手企业文化的建设,因为企业大了以后,再去建设企业文化反而比较困难。“一个企业文化底蕴有多深,企业发展就有多大,浅薄的企业文化不可能发展成强势企业。”

  纵观那些百年不衰的企业,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不以追求利润为唯一的目标,都有超越利润的社会目标。这是他们共同的企业价值观,也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之一。

  “企业是个小舞台,企业文化建设是个大课题,如何建设好企业文化,得靠企业家的智慧。”孟教授说,“优秀的企业文化向社会大众展示着企业成功的管理风格、良好的经营状况和高尚的精神风貌,从而为企业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树立信誉,扩大影响,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